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年内多家银行密集赎回优先股,规模之巨、频次之高,实属罕见。

这一动作带来多重积极影响:既通过赎回高息旧券、置换低息新工具显著降低资本成本,又能优化资本结构减少对优先股的依赖,更向市场传递出资金充裕、运营稳健的信号,进而提升盈利能力与投资者信心。

银行为何集体掀起赎回潮?

其实逻辑并不复杂,业内早已明晰,核心是“降本”与“优化”并举。从资本成本规律来看,优先股因股息税后支付且风险溢价较高,成本显著高于永续债等工具,在当前利率下行环境下,置换动力天然强烈。

只要精准把握市场机遇、主动优化资本管理,就能实现资本效能提升。

目前来看,从国有大行到城商行已纷纷行动:中国银行3月完成全部境外优先股赎回,兴业银行7月敲定560亿元年内最大单笔赎回,工商银行9月跟进赎回29亿美元境外优先股;上海银行杭州银行等城商行也公告拟于12月陆续赎回,同时以永续债等更低成本工具替代,持续优化资本结构。

$中国银行(SH601988)$ $工商银行(SH601398)$ $兴业银行(SH601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