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iPhone转发:0回复:1喜欢:10
以下是截至 2024/2025 年最新的 Clarivate 数据与 SCI/Web of Science 引文指标,聚焦于 纯 STEM(排除社会科学) 维度的中美国际引用与论文质量对比:
🏅 1. Highly Cited Researchers(高被引研究者,HCR)
在 2024 年,美国在 Clarivate HCR 榜单中共有 2,507 名,占全球的 36.4%;中国大陆紧随其后,有 1,405 名,占比 20.4%,为 2018 年以来增长最显著者 。
虽然美国仍居领先位置,但其占比从 2018 年的 43.3% 下滑至 36.4%,而中国则从 2018 年的 约10%左右跃升至现在的 20.4% 。
🧪 解读:HCR 是衡量顶尖学术影响力的重要指标。中国在 STEM(如化学、材料、工程、物理)领域的 HCR 增速极快,但美国整体数量仍占主导。
🌍 2. Top 1% 高引用论文份额
根据 Web of Science 的统计,自 2020 年起中国已超过美国,在全球 Top1% 被引用论文份额上位居首位 。
特别是在 工程、材料科学与化学 等技术密集方向,中国表现尤为突出;而在 生物与医学等生命科学领域,美国仍然领先 。
🔄 3. 国际引用流向趋势
根据 NBER 的研究,自 2015 年后,中国对美国 STEM 最新研究的引用下降了约 6.5%(在前沿研究中下降更可能达到 10%),但美国对中国研究的引用没有显著下降 。
这表明全球研究引用生态正在重塑:中方对美依赖降低,而美方仍维持对中方顶尖成果的引用。
📈 趋势综合看(截至 2025 年)
总结要点
中国已经在高引用论文产出上整体领先,建立了在工程、材料和化学等 STEM 领域的高质量科研形象。
美国依旧在 HCR 总体数量上保持领先,尤其在生命科学和生物医学方向保持强势。
中国对美引用下降、美国对中引用持续,显示出引用生态的方向性调整 —— 即中国研发生态正趋向独立,但其成果仍对全球具有吸引力。以下是截至 2024/2025以下是截至 2024/2025

全部讨论

是的,从最新(2024–2025 年)数据来看,哪怕仅从基础科研、尤其是纯 STEM 领域来看,中美已经形成了分庭抗礼、此消彼长的竞争格局,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 1. 总体科研产出:中已全面超越美
中国是全球科研论文总量最多的国家(约占全球 27%),
在工程、材料、化学、计算机科学等 STEM 核心领域,中国的产出数量不仅多,而且质量不断提升。
✅ 2. 高质量产出(Top 1% 被引论文):中略领先
在全球Top 1% 高被引论文中,中国自 2020 年起超过美国,占比达到 27–28%,美国为 24–25%。
这说明中国不仅在“数量”上占优,也在“质量”指标中逐渐站稳高地。
✅ 3. 高被引科学家(HCR):美仍领先但差距快速缩小
2024 年:美国有 2507 位 HCR,中国有 1405 位。美国占比从 2018 年的 43.3% 降到 36.4%,中国从约 10% 提升到 20.4%。
在 材料、工程、物理 等领域,中国高被引学者数量已与美相当。
✅ 4. 国际引用与话语权:中国崛起,美仍占主流
中国对美引用在减少,显示出科研独立性提升;
美国对中国引用未明显下降,表明中国的科研成果已具全球价值;
然而,在顶刊审稿权、学术期刊控制权、科研范式制定者地位上,美国仍然是主导者。
结论:良性竞争、动态交锋
是的,中美在 STEM 基础科研领域已经处于:
**“你不再是我唯一的参照,我也成为了你必须正视的对手”**的格局。
中国在数量、广度与速度上全面崛起;美国则仍在顶层范式、核心创新、生命科学等领域保持优势。两者已不再是“追赶者 vs 引领者”的单向态势,而是局部你强我弱、全局动态博弈,这对全球科研生态而言是一种健康的均衡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