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三一重工(SH600031)$ 的2024年年报和2025年一季报陆续出炉,数据亮眼得让人眼前一亮。这家曾经受困于国内基建寒冬的工程机械巨头,如今已经完成了华丽转身,不仅业绩重回增长轨道,更是通过国际化战略打开了全新的发展空间。今天,我们就来聊聊三一重工是如何逆风翻盘的,以及它未来的增长潜力究竟有多大。
国际化战略成效显著,海外收入成主力
还记得2021年和2022年吗?那时候国内基建投资放缓,三一重工的业绩一度遭遇重挫,股价也跌跌不休。但如今,这种局面已经彻底改变。2024年,三一重工的境外收入达到485.13亿元,占公司总收入的61.89%,而国内收入占比已经不到40%。要知道,2020年时,境外收入占比还只有14.1%。短短五年时间,三一重工就完成了从“依赖国内市场”到“国际化企业”的蜕变,这种转型速度堪称行业典范。
海外市场不仅帮助三一重工规避了国内周期的风险,还显著提升了公司的盈利能力。从2022年开始,三一重工海外市场的毛利率就始终高于国内市场,2024年上半年更是高出8.6个百分点。这意味着,随着海外收入的持续增长,公司的整体利润水平还将进一步攀升。2025年第一季度,三一重工的营业收入增长18.77%,而净利润却大增56.4%,利润增速远超收入增速,这背后显然离不开高利润率海外业务的强力支撑。
海外市场空间广阔,增长逻辑清晰
目前,三一重工在全球工程机械市场的份额为4.2%,排名全球第六,与行业巨头美国卡特彼勒(16.8%)和日本小松(10.4%)相比,仍有不小的差距。但差距也意味着潜力,尤其是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三一重工的业务正在快速扩张。亚澳区域是目前业务量最大的市场,而非洲区域则是增长最快的地区。这些国家的基建需求方兴未艾,市场空间巨大,而且不受国内周期或美国贸易战的影响,为三一重工提供了长期稳定的增长动力。
更值得一提的是,三一重工的产品性价比极高,在发展中国家市场极具竞争力。随着品牌影响力的提升和渠道网络的完善,未来海外份额的持续增长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
财报亮眼,现金流强劲到“离谱”
翻开三一重工的财报,你会发现它的财务质量高得惊人。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783.8亿元,同比增长5.9%,净利润59.75亿元,同比增长31.98%。更让人惊喜的是经营现金流——全年达到148.14亿元,同比增长159.5%,是净利润的2.5倍!在财务分析中,净现比(经营现金流/净利润)大于1就说明公司回款良好,而三一重工的净现比直接飙到2.5,这简直可以用“离谱”来形容。这说明公司的盈利质量极高,赚到的钱是真金白银,而不是账面上的数字。
2025年第一季度,这种强劲的势头还在延续。净利润同比大增56.4%,环比增长123.22%,经营现金流达到44.13亿元,是净利润的1.79倍。这样的数据,足以让投资者对三一重工的经营能力充满信心。
机构疯狂抢筹,散户却在“割肉”
如果你关注三一重工的股东变化,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外资和内资机构正在大举买入,而散户却在不断撤离。具体来看:
外资:通过沪港通(香港中央结算公司)持有的股份从2023年末的5.29亿股(占比6.23%)增加到2025年一季度的8.7亿股(占比10.27%)。
社保资金:2023年末,社保103和社保114合计持股1.49%,到2025年一季度已增至2.08%。
基金:持有三一重工的基金数量从2023年末的90只飙升至2025年一季度的226只。
与此同时,股东户数从2023年末的87.6万户锐减至2025年一季度的52.9万户。这种“机构进、散户退”的局面,说明主力资金对三一重工的长期价值高度认可,而散户可能因为短视或信心不足选择了离场。
港股上市在即,公司有极强动力维护市值
2025年,三一重工还有一个重要任务——完成港股上市。为了以更好的价格登陆港股市场,公司有极强的动力去维护市值。从近期的动作来看,三一重工确实诚意满满,无论是大手笔回购还是慷慨分红,都显示出管理层对股东回报的重视。这也难怪越来越多的长线资金选择押注这家公司。
结语:三一重工的“第二春”才刚刚开始
从受困于国内周期到成功打开全球市场,从业绩低迷到利润爆发,三一重工用五年时间完成了一场漂亮的逆袭。如今的它,不仅摆脱了对国内基建的依赖,还凭借高利润的海外业务实现了盈利能力的质的飞跃。随着“一带一路”市场的持续开拓和港股上市的临近,三一重工的“第二春”或许才刚刚开始。对于投资者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值得长期关注的优质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