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商行分化与价值重估:2025年中期业绩透视与未来投资机遇

发布于: Android转发:0回复:0喜欢:0

1 农商行2025年中期业绩总览

2025年上半年,中国农商行体系呈现出明显的分化态势,这一现象在A股上市的12家农商行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作为服务"三农"和县域经济的核心金融力量,农商行在支持地方经济发展、服务小微企业、普惠金融服务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从存贷款市场份额看,农商行在县域地区占比超过40%,已成为农村金融体系的重要支柱。然而,在利率市场化深化、监管趋严及经济转型的多重压力下,农商行群体正面临前所未有的生存挑战与分化格局。

营收表现分析:2025年上半年,A股上市农商行营业收入合计达到约183.86亿元,较上年同期的174.54亿元增长5.34%。这一整体增长数据背后隐藏着显著的分化现象。从个体表现来看,渝农商行沪农商行作为头部机构,营收规模遥遥领先,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47.41亿元和134.44亿元,远远超过其他农商行。常熟银行青农商行位居第二梯队,营收分别为60.62亿元和57.52亿元;其余农商行营收均低于30亿元,形成了明显的三个梯队格局。特别值得关注的是,江阴银行和常熟银行营收增速领跑同业,同比分别增长10.45%和10.10%,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动力。

净利润表现:在净利润方面,上市农商行整体实现了稳步增长。2025年上半年,10家A股上市农商行归母净利润同比全部实现正增长,平均增速4.36%。其中江阴银行常熟银行表现最为突出,净利润增速分别高达16.63%和13.51%。渝农商行沪农商行虽然增速较低(分别为0.6%和0.12%),但以其庞大的资产基数,净利润绝对额仍然领先,分别达到76.99亿元和70.13亿元。这种净利润增长与营收增长的不完全匹配,反映了各家银行在成本控制、资产质量管理和非利息收入能力方面的差异。

资产质量与风险抵御:资产质量方面,截至2025年6月末,有7家A股上市农商行不良贷款率低于1%,其中常熟银行无锡银行江阴银行不良贷款率低于0.9%,分别为0.76%、0.78%、0.86%。苏农银行张家港行瑞丰银行沪农商行不良贷款率均处于0.9%-1%之间。青农商行不良贷款率虽同比下降,但在12家中仍是最高,为1.75%。从变动趋势看,截至2025年6月末,有6家上市农商行不良率与上年末持平,3家不良率较上年末有所下降(常熟银行、渝农商行、青农商行),仅瑞丰银行不良率较上年末有所上升。

表:2025年上半年主要上市农商行关键业绩指标对比

指标渝农商行沪农商行常熟银行青农商行江阴银行
营业收入(亿元)
147.41
134.44
60.62
57.52
24.01
营收增速(%)
0.46
-3.40
10.10
-1.83
10.45
净利润(亿元)
76.99
70.13
19.69
未披露
未披露
净利润增速(%)
未披露
0.60
13.51
未披露
16.63
不良贷款率(%)
1.17
0.97
0.76
1.75
0.86
净息差(%)
未披露
1.39
2.58
未披露
1.54
2 分红情况分析

2025年上半年,农商行分红政策出现显著变化,多家银行首次推出中期分红方案,反映了银行业对股东回报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在监管引导和市场竞争的双重驱动下,农商行通过灵活分红节奏增强股东获得感,成为稳定股价、提升投资吸引力的重要手段。

分红政策转变:2025年,多家"苏系"上市农商行首次推出中期分红方案,打破了以往仅年度分红的惯例。常熟银行披露2025年中期利润分配方案为每10股派发现金股利人民币1.50元(含税),分红比例提高至25.27%。苏农银行张家港行也宣布将进行中期分红,苏农银行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0.90元,张家港行拟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0元。江阴银行紫金银行也表示已审议通过或准备提交中期分红方案。这一转变积极响应了国务院、证监会关于优化分红机制的政策导向,通过灵活分红节奏增强股东获得感。

沪农商行的分红引领:沪农商行在分红方面表现尤为突出,2025年中期分红比例达33.14%,较2024年中期提升7个基点。该行拟每10股分配现金红利2.41元(含税),共计派发现金红利23.24亿元(含税)。自2021年上市以来,该行每年现金分红比例均稳定保持在当年归母净利润的30%以上。这种稳定且持续的分红政策不仅彰显了银行对股东的诚意,更凸显了其强劲的盈利兑现能力。沪农商行的股息率位于同业前列,高股息优势持续释放。

分红能力差异:分红能力的差异直接反映了各农商行盈利能力资本实力的差异。从分红绝对额看,沪农商行渝农商行等大型农商行因其盈利规模较大,分红总额领先。但从分红比例看,不同银行存在明显差异。一些盈利能力较强、资本充足的银行如沪农商行、常熟银行能够维持较高的分红比例,而部分资产质量压力较大、盈利能力较弱的银行则分红相对谨慎。这种分化体现了各家银行经营状况和资本规划策略的差异。

分红政策的市场影响:农商行提高分红比例特别是实施中期分红,对市场产生了积极影响华安证券研报测算,银行股整体分红规模呈自然年小幅提升,同时分红次数普遍从过去仅年报分红转变为"年报+中报"两次分红。2025中报分红派息预计将在2025年底提升银行股息率0.25个百分点,在2026年初再度提升0.42~0.44个百分点,合计提升0.7个百分点左右。这种高股息特性在低利率环境下显得尤为吸引,成为投资者关注的重点。

表:主要上市农商行2025年中期分红情况

银行名称分红方案分红总额(亿元)分红比例(%)特点
沪农商行
每10股派2.41元
23.24
33.14
分红比例领先
常熟银行
每10股派1.50元
4.97
25.27
首次中期分红
苏农银行
每10股派0.90元
1.82
15.42
首次中期分红
张家港行
每10股派1.0元
未披露
未披露
首次中期分红
江阴银行
拟中期分红
未披露
未披露
已审议通过方案
3 估值分化与价值评估

在当前市场环境下,农商行估值呈现显著分化,这种分化既源于区域经济基础差异,也与地方金融生态和银行治理能力密切相关。通过市盈率(PE)、市净率(PB)和股息率等指标的综合分析,可以识别出价值被低估和高估的银行,为投资决策提供参考。

区域分化与估值差异:农商行的发展呈现显著的地域不平衡性,华东地区(江浙沪皖)以35%的市场份额位居首位,长三角地区农商行凭借区域经济活力和完善的风控体系,不良率普遍控制在1.5%以下,显著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东北和西北地区市场份额不足10%,且不良贷款率普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8%)。东北地区涉农贷款不良率高达4.2%,折射出区域产业结构单一、经济活力不足的深层次矛盾。这种区域分化导致农商行投资价值评估必须采用区域差异化视角,不能简单套用统一标准。

渝农商行估值分析:以渝农商行为例,该行目前交易于0.4倍、0.4倍2024E、2025E市净率,H股目前交易于0.3倍、0.2倍2024E、2025E市净率。相比其盈利能力和发展前景,这一估值水平明显偏低。该行2025年一季度实现净利润38.2亿元,同比增加1.6亿元,增幅4.2%;归属于该行股东的净利润37.5亿元,同比增加2.2亿元,增幅6.3%,净利润增速6.25%高于行业均值(4.2%)。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不良贷款率1.17%,较上年末下降0.01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363.37%,资产质量保持在农商行第一梯队。基于ROE/PB动态估值框架,假设未来6年平均ROE=8.8%,目标市净率应为1.257,当前PB低于价值线,处于明显低估状态

常熟银行估值分析:常熟银行作为头部农商行,表现出了优异的盈利能力资产质量。2025年上半年该行实现营业收入60.62亿元,同比增幅10.10%,显著高于省内其他上市农商行;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9.69亿元,同比增幅13.51%。该行净息差为2.58%,较上年末的2.71%下降13个基点,但仍远高于同业平均水平。不良贷款率仅0.76%,拨备覆盖率充足。尽管业绩表现优异,但当前估值水平并未完全反映其盈利能力和发展前景,存在一定低估。

青农商行估值分析:青农商行虽然营收规模较大(57.52亿元),但不良贷款率在上市农商行中最高,达1.75%。净息差也面临较大压力,盈利能力受到制约。该行目前估值相对其资产质量和增长前景可能偏高,存在一定高估风险。投资者需要警惕这类资产质量压力较大、区域经济支撑较弱的农商行。

估值分化原因:农商行估值分化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区域经济差异长三角、成渝等经济活跃区域的农商行享有更好的增长环境和资产质量;二是数字化转型程度,科技投入和数字化能力强的银行在效率提升和成本控制方面更具优势;三是业务结构差异,零售银行转型成功、中间收入占比高的银行更受市场青睐;四是资产质量分化,不良贷款率低、拨备覆盖率高的银行估值溢价明显。

4 未来发展潜力分析

面对行业性挑战,部分农商行通过战略转型和区域深耕,展现出较强的抗周期能力和投资价值。这些银行的核心竞争力来源于对区域经济的深度绑定、数字化转型的先发优势以及灵活的特色业务模式。从未来发展趋势看,农商行的发展潜力将主要取决于以下几个关键因素:

区域经济赋能的头部农商行长三角、成渝等经济活跃区域的头部农商行,充分受益于区域经济增长红利和产业链金融深化,业绩表现显著优于行业平均水平。渝农商行作为资产规模突破1.6万亿元的全国最大上市农商行,深度受益于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该行在重庆地区网点数量、存款市场份额均处于领先地位,拥有广泛的客户基础和深厚的市场根基。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总资产达1.61万亿元,存贷款规模分别突破1.04万亿元和7444亿元。沪农商行正积极应对个人住房贷款占比过高(超50%)的结构性风险,通过加大小微企业和科技金融投放优化资产结构。该行2025年上半年绿色金融资产规模突破1000亿元,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突破1200亿元,展现出在战略新兴领域的布局优势。

数字化转型创造第二增长曲线:领先农商行通过科技赋能,大幅提升运营效率和风险定价能力,实现降本增效和客户体验升级。常熟银行在数字化转型方面走在前列,该行抓住市场机会,积极开展自营理财、代理黄金保险等中间业务,报告期内实现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1.42亿元,增幅637.77%。同时,该行坚持走"轻资本"发展之路,围绕市场走势择时开展债券等交易业务,报告期内实现投资收益12.01亿元,增幅30.94%。渝农商行也积极推进数字化转型,成立"金融科技、普惠金融、公司金融、金融市场"四大前台总部,直接对接客户需求,提升产品设计能力和综合服务能力。2024年形成"一会、一总部、一公司"的金融科技组织架构,将金融科技部设为四大前台部门之一。

特色化业务模式构建护城河:部分中小农商行通过深耕本地市场,聚焦特色产业,形成难以复制的区域专业化优势和差异化竞争壁垒。沪农商行在科创金融和养老金融领域形成了独特优势。该行围绕科技型企业,形成汇聚政府、园区、高校、孵化器、科研院所、投资机构合力的"1+N"平台服务模式。在养老金融领域,该行旨在打造一家养老金融服务温馨、客户体验有温度的银行,截至6月末,已建成60家养老金融特色网点,代发养老客群达129万户,新增户数同比提升42%,代发养老金笔数增量居上海第一。江阴银行则通过处置金融投资取得的投资收益增加,上半年实现投资收益8.82亿元,同比大增81.44%,推动了净利润高速增长。

负债结构优化开启新空间:面对净息差持续收窄的压力,头部农商行积极推动负债结构变革,从高成本被动负债向低成本结算性存款转型。沪农商行持续加强存款期限结构的主动管理,推动存款成本稳步压降,上半年平均付息率降至1.57%,同比下降26个基点,成本端精细化管理成效显著。与此同时,业务及管理费同比下降7.46%,"提质增效"的经营目标在成本控制环节得到充分体现。渝农商行的存款成本率自2021年保持上市农商行最低水平,2023年底降至1.88%,同比下行9bp。个人定期存款占比达67.1%,显著高于同业,且分别超过上市股份行/城商行/农商行46.4/38.3/12.7个百分点,更受益于存款利率下调,个人定期存款成本率仅2.39%,体现出较强成本控制能力。

5 面临的挑战与风险

尽管部分农商行展现出良好的发展潜力,但整个行业仍面临多重挑战与风险。这些风险因素可能影响农商行的盈利能力和资产质量,需要投资者密切关注和管理层有效应对。

信用风险与资产质量压力:农商行的资产质量压力呈现区域分化和行业集中特点,特别是房地产相关贷款已成为风险高发区。东北地区涉农贷款不良率高达4.2%,折射出区域产业结构单一、经济活力不足的深层次矛盾。青农商行不良贷款率虽同比下降,但在12家中仍是最高,为1.75%。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部分传统行业客户可能面临经营困难,导致银行贷款风险暴露。农商行需要持续加强风险管控,加大不良资产处置力度,保持资产质量稳定。

净息差收窄压力净息差压力逼近生存红线,是农商行面临的最直接挑战。2025年上半年,农商行净息差普遍较去年同期集体下跌。紫金银行净息差从2024年上半年的1.52%降至1.18%,成为净息差最低的农商行。苏农银行沪农商行的净息差也分别降至1.39%。常熟银行是其中唯一一家净息差超过2%的,但也从上年末的2.71%下降13个基点至2.58%。万联证券压力测试显示,当净息差跌破1.2%时,全国超300家农商行中约100家将面临亏损风险。这种息差压力主要源于利率市场化进程中的定价竞争和负债成本刚性。

区域经济风险:农商行业务集中在当地区域,若区域经济出现波动,如产业结构调整不及预期、重大项目进展受阻等,可能对其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渝农商行作为重庆地区重要的金融机构,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扮演着关键角色。若重庆区域经济出现波动,可能直接影响该行的业务增长和资产质量。同样,其他农商行也面临类似的区域经济依赖风险。这种区域集中风险使农商行更容易受到当地经济周期和政策变化的影响。

行业竞争与互联网金融冲击:银行业竞争激烈,农商行不仅面临同行业其他银行的竞争,还受到互联网金融等新兴金融业态的冲击。大型银行业务下沉、互联网金融平台抢占县域市场,都对农商行的传统优势领域构成挑战。若农商行不能持续创新,提升服务质量和竞争力,可能会导致市场份额下降。特别是年轻客户群体更倾向于使用数字化金融服务,对农商行的客户维系和获取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治理能力与资本约束短板:农商行普遍存在股权结构分散、专业人才不足和资本补充渠道有限等深层次问题,制约长期发展潜力。与大型银行相比,农商行在公司治理、风险管理、人才培养等方面存在一定差距。资本补充渠道有限也制约了业务发展能力,特别是在资本监管要求日益严格的背景下,部分农商行可能面临资本充足率压力,影响业务扩张和分红能力。

6 投资策略与建议

基于对农商行2025年中期业绩、估值水平和发展前景的综合分析,投资者可以采取差异化投资策略,重点关注那些具有区域优势、管理出色、数字化转型成功的银行,避开那些资产质量压力大、区域经济支撑弱的银行。

重点关注被低估的优质农商行:从估值角度看,渝农商行常熟银行目前估值水平明显低于其盈利能力和发展前景,具有较高的投资价值。渝农商行A股交易于0.4倍2024E市净率,H股交易于0.3倍2024E市净率,低于行业平均水平。该行资产质量持续改善,不良贷款率1.17%,拨备覆盖率363.37%,风险抵补能力强劲。常熟银行净利润增速达13.51%,净息差2.58%远高于同业,不良贷款率仅0.76%,展现出优异的盈利能力和资产质量。这些银行目前估值水平未能充分反映其基本面优势,存在估值修复空间。

把握区域经济发展红利:投资者应重点关注那些位于经济活跃区域、深度绑定区域经济发展的农商行。沪农商行受益于长三角一体化红利,正在积极优化资产结构,加大小微企业和科技金融投放。该行绿色金融资产规模突破1000亿元,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突破1200亿元,在战略新兴领域布局领先。渝农商行深度受益于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业务覆盖成渝双城经济圈及西部陆海新通道,在重庆地区存贷款市场份额分别达到17%和12%,拥有广泛的客户基础和深厚的市场根基。这些银行有望持续享受区域经济增长红利,实现业务持续发展。

关注数字化转型领先银行:数字化转型成功的农商行在效率提升和成本控制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更有可能在行业竞争中脱颖而出。投资者应关注那些在科技投入和数字化应用方面走在前列的银行,如常熟银行渝农商行。常熟银行通过数字化转型大幅提升中间业务收入,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增幅637.77%,投资收益增幅30.94%。渝农商行将金融科技部设为四大前台部门之一,形成"一会、一总部、一公司"的金融科技组织架构,积极推进数字化转型。这些银行在数字化时代的竞争中有望获得更大优势。

规避高风险农商行:投资者需要警惕那些资产质量压力较大、区域经济支撑较弱的农商行。如青农商行不良贷款率高达1.75%,在上市农商行中最高。紫金银行净息差大幅下降至1.18%,为净息差最低的农商行,盈利能力面临严峻挑战。东北和西北地区的农商行由于区域经济活力不足,不良贷款率普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投资风险较高。对这些银行,投资者应采取谨慎态度,规避潜在风险。

长期投资与价值投资:农商行投资宜采用长期投资和价值投资策略,关注那些具有持续盈利能力、良好资产质量和管理稳健的银行。沪农商行自2021年上市以来,每年现金分红比例均稳定保持在当年归母净利润的30%以上,稳定且持续的分红政策彰显了银行对股东的诚意。常熟银行、苏农银行、张家港行等首次推出中期分红,也反映了对股东回报的重视。投资者可以关注这些具有稳定高分红政策的银行,享受稳定的股息回报和长期资本增值。

结论:分化时代的价值重估

农商行作为中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分化与转型。2025年上半年,上市农商行交出了一份分化明显的成绩单,有的银行业绩亮眼,估值提升,有的银行则面临增长困境和估值压缩。这种分化背后,是区域经济差异、数字化转型程度、管理能力和业务结构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在未来发展过程中,农商行将继续面临净息差收窄、竞争加剧、风险管控等多重挑战,但也受益于区域经济发展、数字化转型、政策支持等机遇。投资者需要甄别不同银行的真实价值,关注那些具有区域优势、管理出色、数字化转型成功的银行,避开那些资产质量压力大、区域经济支撑弱的银行。

在低利率和"资产荒"的背景下,农商行高股息、类固收的特性日益凸显。截至2025年9月,银行板块股息率达3.69%,结合其稳定的分红政策和稳健的经营表现,投资吸引力较强。特别是那些估值偏低、分红稳定的优质农商行,如渝农商行、常熟银行、沪农商行等,具有较高的安全边际和投资价值。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金融市场的深化,农商行体系将继续分化,那些能够抓住机遇、成功转型的银行将实现持续增长和价值提升,而那些固步自封、管理不善的银行则可能面临更大挑战。对于投资者而言,这是一个需要精心甄别和长期布局的领域,只有真正理解不同银行的基本面和估值特点,才能在这个分化时代中获得超额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