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峰山实验室实现磷化铟材料技术突破 云南锗业、豫光金铅迎来价值重估黄金期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10喜欢:14

一、技术突破:从受制于人到全球领先,产业规则被改写

2025年9月,九峰山实验室再次宣布在磷化铟(InP)材料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成功实现大尺寸磷化铟材料制备,并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此次突破的意义远超技术本身,它实现了从核心装备到关键材料的全链路国产化协同应用,标志着我国在光电子器件产业化领域迈出关键一步。

核心突破价值:此次技术突破彻底打破了日本住友、美国AXT等国际巨头对磷化铟市场的长期垄断(此前国内自给率不足30%)。6英寸工艺相比传统的3英寸工艺,晶圆面积增大4倍,单位芯片成本直降30%-40%,使国产光芯片成本有望降至现有3英寸工艺的60%-70%。这种成本优势将加速下游光通信、激光雷达、量子计算等高端领域的国产化进程。

二、产业链重构:上游资源龙头成为最大赢家

在磷化铟国产化带来的增量需求中,云南锗业(002428)豫光金铅(600531) 凭借其资源禀赋和技术突破,将成为这轮产业浪潮中最直接的受益者。

(1)云南锗业:技术突破与产能落地的双轮驱动

作为九峰山实验室6英寸磷化铟衬底的核心合作方,云南锗业通过控股子公司云南鑫耀,已实现6英寸高品质磷化铟单晶片产业化关键技术的突破,量产在即。

产能与规模优势:公司目前磷化铟晶片产能为15万片/年(2-4英寸),2025年计划生产8.30万片(2-6寸),2026年规划产能将达40万片/年。这一产能规模在国内处于绝对领先地位。

技术壁垒:云南锗业已实现纯度达99.9999%(6N级)的超高纯度材料,单晶片成本较进口低15%,客户覆盖华为哈勃投资、中际旭创等头部企业。公司与九峰山实验室合作开发的位错密度控制在500个/cm²以下,衬底均匀性偏差小于3%,满足1.6T光模块对光芯片一致性的严苛要求。

业绩弹性:根据公司2025年中报数据显示,半导体收入约5581万,成本4798万,毛利率14%。若成本下降65%(6英寸工艺带来的成本优化),毛利率将跃升至70%,提高5倍!

预计2026年新增25万片产能,将直接增加收入45亿元,按照70%毛利率计算毛利为31亿,净利23亿多。

(2)豫光金铅:资源禀赋与超高纯技术的隐形冠军

豫光金铅的价值重估逻辑更加隐蔽且具有爆发性。市场对其认知仍停留在“铅锌冶炼商”,忽视了其“国内铟资源龙头”及“锗材料潜力供应商”的身份。

高纯铟突破:公司7N高纯铟(纯度99.99999%)已进入试产阶段,预计2025年8月量产,成为磷化铟衬底关键原材料供应商。7N级高纯铟需将杂质浓度控制在0.1ppb以下,打破了日本住友垄断,成本仅为进口的50%-60%。

资源与产能优势:作为国内铅锌冶炼龙头企业,公司旗下河南豫光锌业拥有国内最大的锌冶炼产能(年处理锌精矿超200万吨),而锌精矿伴生的铟、锗是其“隐藏宝藏”——根据公司2024年报,其锌精矿中铟金属年产量约15吨(占国内原生铟产量的25%),锗金属年产量约2吨(占国内锗锭产量的10%)。

三、核心成长逻辑:国产替代与需求爆发的双重催化

(1)国产替代空间巨大

当前磷化铟国产化率不足20%,九峰山实验室技术突破后,2025年国产化率有望提升至50%,催生千亿级增量市场。全球磷化铟光电子市场规模2027年将达56亿美元(CAGR 14%),而此前90%衬底市场被日本住友、美国AXT垄断。

(2)下游需求爆发式增长

光通信:AI算力驱动1.6T光模块迭代,单模块磷化铟用量是800G的3倍。2025年全球AI算力需求将较2023年增长8倍,直接驱动1.6T光模块出货量从2024年的150万只飙升至2025年的600万只,年复合增长率超200%

激光雷达:L3+自动驾驶渗透率提升,1550nm激光雷达单颗需10-20g磷化铟,2027年车载市场达12亿美元。

量子计算:磷化铟是量子芯片首选材料之一,“九章”量子计算机已采用InP基器件。

四、投资逻辑与估值重构:为什么现在是最佳布局时机?

对于云南锗业:

短期看,随着InP国产化产能释放,公司磷化铟销量有望在2026年增长50% 以上。

中期看,公司规划的100万片/年产能有望快速转化为市场份额与利润增长。

长期看,公司在空间太阳能电池用锗晶片、光纤级锗产品等高潜力领域的布局,将打开长期成长天花板。

估值预期:按2026年磷化铟业务贡献23亿净利润,给予科技股100倍PE估值,仅此一项业务估值可达2300亿,是目前的13倍!保守一点打五折计算,未来云南锗业估值1150亿,也将有6倍以上增长空间。

对于豫光金铅:

短期看,随着InP国产化产能释放,公司铟、锗销量有望在2026年增长50% 以上。

中期看,公司在高纯铟、锗材料领域的技术突破(如7N级产品)将进一步打开利润空间。

长期看,公司作为国内铟资源龙头,将受益于铟在半导体、显示等领域需求的持续增长。

估值重构:当前12倍的PE、1.2倍的PB,相较于云南锗业的45倍PE,显然未反映其在国产替代浪潮中的核心地位。一旦市场意识到其不仅是“铅锌冶炼商”,更是“国内铟资源龙头+锗材料潜力股”,低估的修复行情将一触即发。

结论:九峰山实验室的6英寸磷化铟突破,标志着我国在化合物半导体领域迈入全球第一梯队。从高纯材料到光芯片制造,A股产业链已形成完整生态。云南锗业作为国内磷化铟衬底绝对龙头,将直接享受“技术突破→成本下降→需求放量→价格上涨”的完整传导红利;而豫光金铅则凭借7N级高纯铟的技术突破和资源优势,成为产业链上游稀缺资源的隐形冠军。

本文基于公开信息整理,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云南诸业# #豫光金铅#

全部讨论

09-12 01:36

“预计2026年新增25万片产能,将直接增加收入45亿元,按照70%毛利率计算毛利为31亿,净利23亿多”……这个假现在不成立,公司的回复是目前没有6英寸磷化铟晶片量产的具体计划。$云南锗业(SZ002428)$

09-12 12:37

我很看好,但是不是胡乱计算。

09-12 09:55

云锗现在只能一声叹息……

09-12 08:41

逻辑基本能接受,数据值得考证,哪怕前两项全对,但给云锗的估值离谱到极致,豫光在人声鼎沸的情况下勉强能接受。能接受逻辑的模糊正确,股价算是有上升空间。
豫光金铅盘面看跟白银,每次黄金涨一波后,白银补涨的时候都是脉冲一波大大超越,这次未知。

09-12 05:57

来来回回都是这些东西了,目前看市场资金还没认可

09-12 23:10

铟金属应该也很受益,龙头是锡业股份

看完惊出一身冷汗,我竟然拿了一只这么厉害的牛胚子,真是不可思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