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IM无卡革命引爆千亿市场!A股核心产业链全解析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3喜欢:13

——政策破冰+巨头抢滩,国产替代黄金赛道崛起

一、eSIM产业逻辑:政策、技术与需求的共振

1. 政策破冰驱动商用加速

国内重启:三大运营商2025年下半年全面重启eSIM业务,中国联通率先在25省市开放手机eSIM试商用,打破两年沉寂,物联网与穿戴设备先行,手机端蓄势待发。

全球强制替代:欧盟《新电池法》要求2026年起手机逐步取消实体卡槽,苹果iPhone 17 Air(9月发布)为追求5.5mm极致轻薄,已确认取消物理SIM卡槽,华为Mate XT2三折叠机同步搭载eSIM,引领消费电子无卡化浪潮。

2. 技术替代与成本优势

空间释放:eSIM体积比传统SIM卡缩小90%,为折叠屏、智能穿戴等创新形态腾出关键空间,防水防尘性能显著提升。

远程配置革命:用户无需换卡即可通过软件切换运营商,大幅降低运营商获客成本,物联网设备全球漫游成本下降40%。

3. 市场空间十年十倍增长

手机端:2025年全球eSIM智能手机连接数将突破10亿,2030年达70亿(渗透率76%),中国超10亿部终端面临迭代需求。

物联网端:2026年全球eSIM物联网连接数将达1.95亿(2023年仅2200万),车联网、工业传感器、智慧电表成核心场景。

二、核心赛道与标的:国产替代+技术卡位

(1)芯片与安全认证:国产芯片突围国际标准

紫光国微(002049):国内eSIM芯片市占率超60%,独家通过GSMA SGP22 V2.5认证,支持400+运营商切换。车规级芯片适配比亚迪/特斯拉,绑定华为Mate XT2三折叠机。2025年8月发布“一芯通全球”芯片,集成卫星通信功能,切入6G星地融合赛道。

汇顶科技(603160):生物识别+eSIM安全芯片双技术融合,为OPPO/vivo提供触控显示一体化方案,单机价值提升30%。安卓eSIM机型渗透率每提升1%,带来2亿增量收入。

翱捷科技(688220):蜂窝通信芯片集成eSIM功能,切入工业物联网传感器市场,2025年订单排产至Q4,受益工业互联网渗透率提升。

(2)封装与模组制造:产能与订单双驱动

澄天伟业(300689):全球TOP3 eSIM封装厂商,独供苹果Watch Series 11,Q3业绩预增300%。华为Mate XT2潜在供应商,9月量产备货,柔性封装技术适配手机超薄化需求。

日海智能(002313):月产能1500万片全球领先,独家中标中国移动1.2亿颗eSIM订单,苹果eSIM入华本土化核心服务商。风险:运营商集采压价或压制毛利率。

新恒汇(301678):国内唯一掌握柔性引线框架封装技术,独家供应华为“低轨卫星+eSIM”架构,产能利用率超120%。募资扩产至5000万条/年,锁定卫星通信千亿市场。

广和通(300638):车载eSIM模组市占率40%+,深度绑定比亚迪/特斯拉,单车价值量500元。2025年车联网eSIM渗透率将达80%,业绩弹性显著。

(3)平台运营与解决方案:生态枢纽高毛利变现

神州泰岳(300002):eSIM管理SAAS龙头,毛利率70%+,服务3亿+物联网连接,运营商用户数突破阈值后抽佣比例提升。按连接数收费(单设备年费35元),现金流稳定。

东信和平(002017):中标中国移动1.54亿元全球eSIM Profile下载服务,覆盖200+国家,国内首家GSMA安全认证企业,政策驱动金融+物联网双场景爆发。

思特奇(300608):自研eSIM管理平台服务三大运营商超2亿用户,电信/移动商用后平台扩容核心受益方。风险提示:2025Q1毛利率为负,需关注订单落地节奏。

(4)终端应用创新:场景融合重构价值

恒宝股份(002104):eSIM+数字货币硬钱包融合,支持无电支付,获银联首批认证,金融场景市占率50%+。跨境支付年服务费弹性达3亿元。

美格智能(002881):5G+eSIM模组切入比亚迪供应链(FG150系列),订单排至2025年下半年,工业互联网市占率30%。全球首款支持高通/ASR双标准SGP.32产品。

二六三(002467):借欧盟《新电池法》切入设备身份管理,为中国联通提供eSIM物联网解决方案,打开企业批量管理第二增长曲线。

三、投资策略:三阶段布局产业爆发周期

1. 短期(0-6个月):聚焦消费电子落地

催化剂:iPhone 17 Air(9月)、华为Mate XT2(9月)上市引爆eSIM手机渗透率。

标的:澄天伟业苹果/华为供应链)、紫光国微(芯片放量)、东信和平(平台服务)。

2. 中期(6-24个月):把握物联网与车联网渗透

驱动力:运营商全国推广eSIM、车联网强制搭载政策(欧洲已实施)。

标的:广和通(车载模组)、新恒汇(卫星通信封装)、神州泰岳(连接数增长)。

3. 长期(2年+):布局6G与生态重构

趋势:eSIM成为6G星地融合“数字身份证”,工业互联网百万设备连接管理刚需。

标的:蜂助手(卫星+eSIM融合)、恒宝股份(无电支付生态)。

四、风险提示

政策节奏风险:国内手机eSIM独立号码政策尚未完全开放,运营商推进存不确定性。

技术替代风险:iSIM(集成式SIM)可能中长期替代eSIM,紫光国微等芯片厂商需持续迭代。

国际竞争压力:恩智浦、英飞凌等国际巨头专利壁垒高,本土企业出海面临认证挑战。

结论:eSIM产业已从“政策试水”迈向“巨头量产”,苹果/华为新机取消卡槽标志无卡化革命全面启动。国产芯片(紫光国微)、封装(澄天伟业)、车联网模组(广和通)龙头深度绑定全球供应链,技术壁垒与份额提升驱动业绩爆发,建议沿“消费电子→物联网→6G融合”三阶段布局,把握千亿市场红利。

全部讨论

09-10 21:09

又引爆了?

09-10 20:41

做梦,中国不会启用的,涉及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