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Android转发:0回复:0喜欢:0
回复@洪荒力ant: 股票是由每个买家自己“定价”的,到你“自己”觉得便宜的时候才可以买,实际上和市场(别人)无关。啥时你能看懂这句话,你的股票生涯基本上就很有机会持续赚钱了。如果看不懂其实也没关系,因为大概85%的人是永远看不懂这句话的,这也是这些人早晚会亏在股市上的根本原因//@洪荒力ant:回复@洪荒力ant:网页链接 段永平-投资的信仰
段永平-投资的信仰2012年
1.所谓价值投资者追求的是价值,与其是否热门无关。所有真正好公司都有热门的那一天。最关键是平常心去看一家公司到底价值何在,不要理市场的冷热。
2.股票是由每个买家自己“定价”的,到你“自己”觉得便宜的时候才可以买,实际上和市场(别人)无关。啥时你能看懂这句话,你的股票生涯基本上就很有机会持续赚钱了。如果看不懂其实也没关系,因为大概85%的人是永远看不懂这句话的,这也是这些人早晚会亏在股市上的根本原因。非常有趣的是,我发现其实大部分从事“投资”行业的“专业”人士其实也不是真的很明白这句话。
3.巴菲特自己说,在遇到格雷汉姆之前,他也和很多人一样,关注的是价钱,成交量等等。当我告诉他我从他那里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是“买股票就是买公司”时,他非常兴奋地说这正是我从我老师那学到的东西
4.我不知道大家对“学习巴菲特”的定义是什么?
个人认为,所谓学老巴实际上就是一件事:买股票就是买公司(做对的事情)。
我发现,我认识的绝大多数人,不管他们怎么说,骨子里都是拒绝“买股票就是买公司”的,理由是:那是巴菲特干的事,我们学不会。至于怎么才能找到好公司,这本身和巴菲特关系就不大,因为每个人的能力圈不一样,受过的训练也不同(好的职业运动员没10年8年的训练是不可能的,好的投资人也一样!)每个人对自己能力圈的界限的认识也不同。如何“把事情做对”是需要很多年的训练(理解)的。
其实是大多数人拒绝学。如果大多数人真知道的话,他们就应该远离市场。对85%以上的人而言,学习巴菲特最好的办法其实就是远离股市。问题是没人知道是哪85%。
5.关于逆向思维,我个人理解逆向思维指的是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在投资里,逆向思维大概就是能看到大家看不到的价值吧,不然大家也不会用很便宜的价钱卖给你。
6.说起孤独,让我想起当年买网易的时候。从开始买到网易跌破1块钱满3个月的那天总共两个多月的时间里(这句话绕不?),每天的买单可能有一半都是我的(每天只有几千股成交),当时确实感觉很孤独,尤其是最后一天,居然一下买了接近50万股(相对于现在的200万股)。据说那天卖的人是害怕3个月满了会被摘牌。买的那个人的想法非常简单,认为买的是公司,上不上市无所谓。孤独有时候确实价值连城。
如果你能理解到实际上不需要被市场(这里市场指的是股市)证明对错的时候,你就是价值投资者了。
要看懂一门生意确实非常艰难,需要长时间的专注。当然未必一定需要到40岁。我认识的一个投资“前辈”(年龄其实比我小7-8岁)30出头时投资就很成功了。这位“前辈”15岁从台湾来美国读中学,然后上大学,然后研究生,然后去了美林,3年后离开美林去了家房地产公司。在房地产公司期间发现一家上市的房地产公司生意很好但股价很便宜。于是他就开始慢慢买,同时密切跟踪这家公司,在3年的时间里利用每个周末开车几乎跑遍了这家房地产公司的所有已建和在建工程,最后陆陆续续买了100多万股(在一块钱上下)。后来这家公司最多时一年赚20多块,109块时被私有化的。如果能够像他那么专注于一家公司的生意,任何人都有可能成功的。
有时候人们会以为做过生意的人会很容易看懂别的生意,个人认为这可能是个误解。就我自己而言,要判断出一个好的生意模式是要花很多年的,而且经常是很多年以后依然是雾里看花(比如google)。但是,真正懂企业的人的最大优势实际上应该在对不好的生意模式的判断相对快一些,所以犯错的机会小一些。
其实每个人都有一颗投机的心,所以才需要信仰。我对信仰的理解就是“做对的事情”,或者说知道是“不对的事情”就别做了。人们热爱做“不对的事情”是因为这类事情往往有短期诱惑。
7.投资的信仰
这里说的信仰不是形而上的东西。我理解的投资归纳起来就是:买股票就是买公司,买公司就是买公司的未来现金流折现,句号!这就是我说的所谓的信仰的意思,或者说我是从骨子里相信,不会因为任何影响而动摇。很多人一讲到投资就会马上冒出很多大家都似懂非懂的术语,大概原因就是因为没有这个信仰。
其实投资就是价值投资的意思,不然投资投的是啥?
公司价值是什么? 就是公司未来现金流的折现啊。
未来是多久?就是直到永远的意思。永远是多久?就是到公司结束为止。
公司结束是什么意思?就是包括卖掉在内的所有可能。
记得马克思说过: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买股票花的是价格,买的是价值。
其实我对投资的理解就这些,其他都是这几句话衍生出来的。
简单不?对,简单但绝不容易!不懂企业的人绝对没办法看懂未来现金流。所谓懂的人往往也只能看懂自己能力圈内的很少很少企业的未来现金流折现,而且还一定是毛估估滴。
未来现金流折现的公式?未来现金流折现只是一种思维方式,只有在自己能力圈范围内的公司,投资人才能毛估估看明白。没人真用公式的,至少胜者都是不用公式的。(说自己有公式还有参数的都是不懂甚至可能是骗人的,别理他们)
什么是生意模式?我也说不清楚,也许大学里的教授能给个文点的定义吧。但是,我觉得我大致知道那到底是什么意思。
如果你还不明白什么叫生意模式的话,那就看看老巴的那几篇在几个大学的演讲网页链接
还没懂?那看看喜诗糖果,看看可口可乐、看看比亚迪、看看苹果、看看航空公司、看看那些做太阳能晶片的“光伏企业”......
还没懂?那重头来,接着再看。10-20年之内看不懂都可以用这个办法,就是“重头来,接着再看”。
20年以后还是看不懂怎么办?那20年以后再说了。
8.永远指的是企业的“生命周期”。在逻辑上不是很明白为什么很多人不明白“永远”的意思。从看企业的角度,其实没人可以看到一个好企业的“永远”,但看到一个不好的生意的“永远”要容易的多。另外,对一个好企业而言,如果你看不到企业的20年,但如果能毛估估看懂5年,觉得5年内就能赚回投资并且企业还会继续很好的话,这就是一个不错的投资了。我买苹果的时候看到的就是这种情况,对不对到时候就知道了。
9.护城河应该是生意模式的一部分。没有护城河的生意模式不是好的生意模式,但有护城河的生意未必就一定是好的生意模式。
10.理解和搞懂一个企业确实是很难的。我做企业这么多年,开始投资以来觉得自己大致搞得蛮懂的企业不超过10家(排除的不算),下重手的不超过5家,大概平均两年一家而已。
其实没人懂所有的企业,所以没有懂企业的说法,但可以有懂某个或某几个企业的说法。不懂企业的人是很难懂企业的,不懂这句话的人也很难懂这句话。但要懂这句话可能需要很多年的理解,而且很多年也未必就一定懂。
简单但绝不容易! 不过,如果把企业看成一个在出租的房子或商铺也许能对理解有点帮助。
11.知道自己的能力圈在哪远远比能力圈有多大重要,投资的人绝大多数都是倒在能力圈外的,虽然大多数最后都不明白为什么中的招。
12.作为业余投资者,我觉得12%的复合增长就不错了,好像芒格也认为12%是个过得去的回报,这样比较平常心些。12%的回报:10年3.1倍,15年5.47倍,20年9.65倍,30年30倍,40年93倍。有这个心态,加上漫长的过程中可能会碰到的大机会,实际超过15%或更多也是可能的。40年复利15%=268倍,就已经很了不起了。40年20%=1469倍。
13.未来现金流折现我从来没认真算过,所以不知道。如果要算的话,我觉得以30年国债的利率算可能合理些,和公司无关。投什么公司决定于你是否懂,或者说由自己的能力圈决定。你认为有风险的就不应该投,提高折现率不会帮到任何忙的。
引用:
2024-04-16 04:01
网页链接 段永平:商业模式至上 - 2022年投资理念集锦 -
巴菲特为什么把商业模式放到投资决策的首要位置?网页链接
段永平“老巴的东西看着就是舒服。” 网页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