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观点|信达澳亚杨珂:新质生产力提出,对医药医疗有何影响?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1

中信保诚基金

最新观点:

中信保诚基金5月大类资产配置观点

信达澳亚基金邹运

最新观点:

五一出行数据“热辣滚烫”,文旅常态化复苏

刚过去的“五一”长假,不少朋友踏上了“诗和远方”的征途。今年“五一”期间的出行数据可以说是“热辣滚烫”。文旅部发布数据显示,据测算,全国国内旅游出游合计2.95亿人次,同比增长7.6%,按可比口径较2019年同期增长28.2%;国内游客出游总花费1668.9亿元,同比增长12.7%,按可比口径较2019年同期增长13.5%。(文旅部,2024.5.6)

而和疫情前相比,文旅市场等也发生了诸多变化。一方面,出行目的地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热门景区,受益于互联网的“流量红利”,一些小众目的地备受推崇,“天水麻辣烫”、“河南许昌胖东来”等现象级文旅热点频出,出行目的地趋于多元化;此外,出行人群的分布也逐渐向下沉市场转移,县域市场出行订单的增速快于三四线城市,三四线城市快于一二线城市,出行人群趋于多元化;其次,“体验式”消费持续胜出,电影、演出、餐饮订单保持较高增长,消费形式趋于多元化。

整体来看,尽管人均消费恢复度有所回落,但文旅市场基本已进入常态化复苏的阶段。后续我们也将持续观察行业的变化,寻找能够实现可持续增长的“中国好生意”。

信达澳亚基金曾国富

最新观点:

市场的风险偏好也有望逐步上升

今年一季度,中国经济整体在低位盘整,经济稳增长的财政、货币政策仍在实施。虽然经济企稳回升并不容易,但经济也并未继续大幅下行,但股票市场却在1月份经历了一波意外的大幅杀跌,其中科技成长相关的板块尤其惨烈。2-3月份市场逐步开始企稳反弹,其中主要是资源、红利相关板块反弹较大。

我们前期配置主要在人形机器人产业链及汽车零部件、电子等板块,人形机器人产业链因马斯克对其发展进程的表述低于此前市场预期,带来整个板块的大幅下跌,同时也拖累了汽车零部件板块,后因英伟达等公司也表达了进入人形机器人行业及板块内公司披露相关业务的进展,相关板块逐步开始反弹。

未来展望来看,近期,一季度的各项经济数据陆续披露,我们看到3月份PMI重回扩展区间。2024年中国的经济增长目标定为5%左右,我们预计未来宽财政、稳货币的经济稳增长政策仍将继续实施。我们对中国经济将逐步进入复苏态势持谨慎乐观态度,我们认为市场的风险偏好也有望逐步上升。目前市场估值偏低,我们认为应对市场持谨慎乐观态度。

为促使经济尽快复苏,中国稳经济政策将继续实施。同时,我们也认为中国仍将保持战略定力,将坚定地执行产业转型升级的发展道路。科技制造等高端制造业将获得政策支持、也将获得较好的发展空间。我们继续看好行业发展趋势好、成长性较好的高端制造行业。我们仍将主要聚焦在高端制造业内寻找机会,包括人形机器人产业链、电子产业及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等。同时,我们也应加大自下而上寻找具有投资机会的标的。总体而言,我们更偏重于看好行业趋势向好、具有较好盈利增长且估值合理的公司。

信达澳亚基金李淑彦

最新观点:

消费电子有望迎来高景气

本周苹果举办2024春季特别活动,新品包括首款搭载M4 AI驱动芯片的新款iPad Pro、值得一提的是iPad Pro首次采用了双层串联OLED技术,屏幕亮度对比度和色彩精确度显著提升。其实在去年,华为的Pad已经正式采用了OLED面板,整个行业都在密切关注。这些行业巨头的示范作用将极大地提高相关领域的渗透速度。尤其是在中等尺寸设备,如平板电脑和笔记本电脑领域,这将成为渗透率提升的重要催化剂。在供给端方面,一些头部的面板厂商也开始加速布局,采用更经济的8.6代线,旨在提高整个显示面板的寿命和性能。叠层材料结构的应用将增加材料的成本,因此其渗透过程将是逐步的。但是,随着这一趋势的存在,我们可以预见未来材料的增长可能快于面板出货的增长,而且不仅仅是在手机领域,其他终端设备如电视和车载设备也有可能加速渗透。由于这些设备对寿命更加敏感,因此这一趋势将更加顺利。当前我们仍在逐步拓展能力范围,对于这个领域我们后续也会密切跟踪相关的投资机会。

信达澳亚基金是星涛

最新观点:

关注港股后续行情

最近大家注意到,港股最近又一波比较靓眼的表现,也吸引了很多投资者的关注,一直关注我的投资者也知道,我一直对于港股,特别是港股互联网是长期关注的,那么港股最近为何有了一波上涨行情,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是政策利好,4月19日,证监会发布《5项资本市场对港合作措施》,其中涉及进一步拓展沪深港通机制、巩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共同促进两地资本市场协同发展。包括放宽沪深港通下股票ETF合资格产品范围以及将REITs纳入沪深港通等,这些措施会有利于拓宽港股资金流动通道,改善市场流动性及稳定性。其次是市场层面,今年2月以来,南向资金持续不断流入港股市场,不到3个月时间里积累的净买入,接近去年全年的三分之二。最后在互联网这边,受大规模回购等消息刺激,互联网龙头人气回归,直接刺激并带动了港股大涨。

外资近期对于中国资产的态度也在出现转变,4月23日,瑞银上调港股评级至“增配”。随着近期持续反弹,不少投资者又开始重新聚焦港股市场的价值。从数据来看,当前恒生指数市盈率仅9.35倍,处于近十年分位点30.08%(Wind,2024.5.8);横向对比,恒生指数市盈率在全球主要指数中也处于低位,估值新价比凸显,其中,以“新经济”为代表的恒生互联网科技业指数具有收益弹性更强、波动更大的特点,具有一定的配置优势,大家可以进行关注。

信达澳亚基金李博

最新观点:

汽车智能化受芯片半导体发展影响吗?

近期的北京车展,再度点燃了对国产新能源车的热潮,不少海外客户对我国新能源车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而接下来各地陆续会有各种大型车展,我们应重点关注在大型车展上各车企发布的新车型,新车型是覆盖什么人群,什么技术有提升,后续有什么服务等等,其中对智能化方面,是我们关注的重中之重。很多人谈到智能化的时候,都会联想到当前我国的芯片半导体领域的情况,我们的智能化是我们自给自足还是依赖海外进口?

从过去的这几年的汽车行业的发展来看,我国在这方面的半导体整体进展不错。以华为海思为代表,设计的水平其实是非常高的,现在的核心卡点还是在设备和代工端,在设备尤其是以光刻机为代表环节还没有解决的情况下,我们在7纳米及以下的产能扩张还面临一些问题。但是随着业内的努力,华为以及其他公司在汽车领域也造出了相对比较高水平的车用芯片。

过去的这两三年半导体行业的进步速度是超预期的,新能源车的智能化推动了芯片半导体领域的技术创新,为了满足新能源车对高性能、低功耗、高可靠性等方面的要求,芯片半导体企业需要研发符合车规级标准的芯片产品。这推动了车规级芯片市场的快速发展,同时也提高了国产芯片半导体企业的技术水平。同时,随着国产新能源车的崛起和智能化水平的提升,国内芯片半导体企业也迎来了国产替代的机遇,通过加强技术研发和产业布局,国内企业可以逐渐替代进口芯片半导体产品,提高自主可控能力。

在竞争格局方面,国产车企对国际头部厂商芯片的应用较多。但是每个环节并不是单一厂商供给的,其实国产芯片的实力也都非常强。但是整个的卡脖子的情况完全突破应该还需要一些时间,因为我们的代工环节、配备环节还需要一定程度的打磨,才能比较快地上量。但是因为汽车环节对芯片的小型化、高端制成的要求没有那么高。所以个人认为在未来的发展当中,相对手机行业来说,汽车行业的芯片短缺问题不是那么严峻。

广发基金夏浩洋

最新观点:

AI应用加速落地,港股互联网有望迎来复苏

各位投资者朋友们!大家好。当前国内外头部互联网公司深耕AI,已在大模型和应用端取得了相当多的成果,与此同时,AI技术对港股互联网企业带来的降本增效效果也日益显著,行业或将迎来更多的投资机遇,具体如何?我们一起来看看:

从发展进程来看,目前AI+仍然处于技术迅速发展、模型迅速迭代的竞赛阶段,无论是模型侧还是下游应用端,海内外互联网科技巨头们均在争相备战。整体来看,当前中美两国大模型的数量占全球大模型数量的近90%,共同引领全球生成式AI行业发展。

国内企业方面,多家大厂的大模型产品推进节奏加快,叠加在各自优势领域积累的B端/C端客户资源,有望在大模型落地后较快看到商业化变现,随着围绕大模型的生态逐步完善,变现空间也随之拓展。此外,互联网龙头企业具有成熟的产品和庞大的用户基本盘,叠加AI技术与具体应用场景的结合,商业化节奏也更有可能更快推进。

2023财年年报数据显示,虽然港股互联网行业总体同比2022年在收入端增速有明显下滑,但是行业整体降本增效的战略持续进行,利润端较2022年有明显提升。

展望2024年,互联网部分子行业(例如算力、AIGC、文娱赛道)基本面有望逐步修复,与之相关的投资机会也值得投资者朋友们持续关注。

信达澳亚基金杨珂

最新观点:

新质生产力提出,对医药医疗有何影响?

在新质生产力的提出后,对医药医疗领域也有相应的应用体现,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

一方面,新质生产力通过引入先进的数字化工具和技术,如电子病历系统、医学影像处理等,实现了医疗信息的快速共享和处理,提高了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另一方面,新质生产力的应用使得医疗资源不再局限于地理分布。通过互联网和远程医疗服务,偏远地区和不发达国家的居民也能享受到高质量的医疗服务。此外,医疗数据资源的共享和开放,有助于科研人员和医疗机构开展合作研究,加速了医疗科技的进步。而且,新质生产力强调创新和科技引领,这推动了医药医疗领域的创新。通过科技创新,可以研发出更高效、更安全、更便捷的医疗设备和药物,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同时,新质生产力也促进了医疗服务的创新,如远程医疗、智慧医疗等,为患者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医疗服务。

站在当前时点,医药板块整体因为经历药耗集采、医疗反腐等行业规范性政策影响下,呈现过渡期的特点,产品研发、营销渠道等均处调整窗口期,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认为经营质量高低对于公司经营改革起韧性支撑作用,当然这一点在医药各细分领域经营质量明显提升也可以得到验证,考虑2024年医药板块正处于政策面、资金面和基本面的底部,拐点逻辑清晰,我们预计2024年的医药板块有望迎来行情整体转换,由防守转入进攻,成长性较好的板块(如创新药、优质医疗器械等)将进一步受到市场重视,而同时防守性板块中性价比较高的优质品种(如优质中药龙头,优质连锁药房等)也仍将得到市场配置,从总体来看,医药板块的整体配置比例有望触底回升。

建信基金陶灿

最新观点:

高股息爆发了,说说背后的逻辑?

大家好,我是建信基金陶灿,大家都叫我火山哥,最近市场波动较大,特别是新能源板块,后市会怎么样呢?下面是我的一些观点,欢迎交流和关注。

消息面上,据媒体报道,据悉将考虑减免内地个人投资者通过港股通投资中国香港上市公司的股息红利税,带动港股高股息板块走强,今天就和大家聊聊高股息为何受到市场关注?

高股息策略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表现出较强的吸引力。高股息股票通常具有较好的收益和相对较低的估值,这使得它们成为投资者在寻求较好回报和规避市场风险时的优选。在不确定性较高的市场环境中,高股息股票能够为投资者提供相对较好的投资回报,因此受到了市场的青睐。

高股息聚焦有较强分红能力和意愿、较低估值的公司,且核心关注指标均为股息率,上面这几个行业都符合红利低波的策略,市场近期风格切换到该板块。

存量资金博弈,经济复苏持续推进,高成长项目缺失背景下,市场资金风险偏好降低,低波红利受到市场资金的青睐,24年有很多不确定性,目前低波是一个观察方向。

此外新国九条还鼓励上市公司加大分红力度,强化现金分红监管,这将有助于提升上市公司的质量和回报水平,吸引更多长期资金进入市场。同时,政策还鼓励投资者转变投资风格,从短期投机转向长期价值投资,这将有助于推动市场风格的转变。

再者,资金面的推动也是高股息板块大涨的重要原因。随着市场资金对于高股息股票的关注度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资金流入该板块,推动了其价格的上涨。南向资金的流入以及机构投资者的配置需求,都为高股息板块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