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lddriverMax 的讨论

发布于: 雪球回复:39喜欢:5
倒是蛮同意的,准确的来讲,脆弱的是看起来“简单”的资产管理业务…或者讲…资产管理本质上还是一个变相的赚“杠杆”而不是赚alpha的生意。所以核心的衡量之一还是一个资产管理机构“获得更长duration资金”的能力。长期的低利率环境下催生的很多看起来很有投资能力的机构实际上都要“还债”,因为他们是在靠“risk shifting”赚钱。而出清又会让之后这个行业的马太效应更加明显。 隐约想起看capital return那本书的时候,马拉松的那群人好像还戏谑的谈过,鉴别一个繁荣周期结束的一种信号就是pe的疯狂,当时是在“嘲讽”黑石07年的交易。

热门回复

2023-06-26 02:50

如果是有margin call可能性的杠杆(比如用于二级市场证券融资),利率成本即使是零也是不安全的。
如果是长期稳定的杠杆(不会中途被收回),那利率成本高一些也是值得用的。

2023-06-25 21:54

除了BREIT这种semi-liquid的新事物,普通的十年期PE基金并没有中途赎回机制吧。
$Brookfield基础设施(BIP)$ 这种永久性权益产品,更加是不会受赎回影响,也不需要持续募资续命。

2023-06-26 17:23

规模和数量上都说不上“很多”。
零售非上市REIT,只有黑石和Starwood两家有规模化的产品。
其他玩家暂时都是迷你型,比如博枫的同类产品只有11亿美元的权益规模,KKR只有15亿美元。而这两家公司的总AUM都是几千亿的量级。
虽然占据了很多媒体注意力,此类产品在黑石以外的PE公司AUM里的比例都极小。

影子银行的高回报率来源于低成本高杠杆融资和衍生品交易,逃避监管是他们的天性,资产折价导致追加保证金和抵押品具有很高的风险,当年AIG就是这样一步步被逼到频临破产。

2023-06-25 15:25

嗯,是的。二级市场投资人和pe本身拿到的钱的久期就不一样。看事物的周期也肯定不一样。而且pe的马太效应比二级市场投资机构明显太多。就是“杠杆”要比很多生意的资本结构要好。

精彩。大家都喜欢听险象环生的精彩故事,历史是胜利者书写的,这里就充满着幸存者偏差。但真如果让当事人自己重新选择,当他遍历风险或许他也会感觉庆幸自己的幸运而做出不同的选择。

2023-06-27 05:41

Great color esp 1), thanks buddy [牛]

2023-06-26 23:02

谢谢分享 [献花花] 所以五年里还是跑赢了四年 还不错啊感觉 没想到他们持仓这么分散 Nick我了解一些,但nick除了那三个,最近两年投了一个英国的电商好像?那个回报很一般貌似。
其实我觉得如果是行业周期的话,下来的时候roic高的公司也会低估值,20年油气22年中概23年银行都是行业性的,还是能挑出好公司只是可能window不是那么宽(估值回归),这里他们的思路还是挺有价值的。但个股层面遇到问题,变便宜了,再反转确实很难,技术难度太高了…

2023-06-26 22:17

我估计应该是指这本,不是Pabrai

2023-06-26 10:36

费曼学习法了是[捂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