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明生物本轮低位回购对公司长期发展的意义重大

发布于: Android转发:0回复:8喜欢:2

本轮最高回购上限4.2亿股,对应最高回购金额6亿美元。

目前尚有26亿港币的最高回购金额,如果能压在15以下进行回购,对公司长期发展极其有利,26/15=1.733333,公司可以再回购1.73亿股公司股份 ,当然公司不是说一定在这轮股票低迷中全部完成6亿美元的顶格回购,只是表明公司有这个财务实力,不影响公司经营的前提下,可以动用的资金。

另外10%的顶格回购的上限,是上次2023年6月的股东会议上通过的决议,也没有限制多少时间内完成,也就是可以是很快完成,也可以无限期的,但这次公司遇到的市场打压,给了公司很好的低价回购的机会。

另外公司回购的股份也没有说很快全部注销,应该有不少是留着公司后面今年的股权激励。

过去公司4年用于股权激励增发股份大概8000多万股,由于之前股权激励时股价高,进行的股权激励对公司其他股东及公司总支出的成本就高,而现在如果能在15以下完成更多的回购,为公司后面数年用于股权激励的成本将大大降低。

2023年公司用于股权激励的股份对价是12亿,大概用了2400万股,12/0.24=50,平均用于股权激励的对价50元/股,目前为止公司已回购的股份对价22.89元,23/50*12=5.52,12-5.52=6.48,后面几年最少减少6.48亿每年股权激励的成本,变相增加公司净利润,6.48/37=0.175135,17.5%,以2023年净利润为基数 ,这是未来几年在公司净利润上可以体现出来的。

短期1年内真心不希望公司股票起来,这话对很多短期投机者可能不爱听,我是真心的这样想的,公司以更低成本回购市场做空机构的筹码,为未来公司用于股权激励降低企业成本支出,及股权激励外的多余股票的注销,从而全面提升公司未来每股的净利润,这是多年一遇的好机会,2017年港股上市以来,市场以来6年的股价都远高于当前的市值,给公司过去6年高位配售股份用于股权激励,都是全体股东与公司高成本的一部分,2023年净利润是37亿,用于股权激励配售的股份价值12亿,占公司净利润比例非常高,12/37=0.324324,达32%之多。这次公司股票低迷,是6年一遇,未来可能再也没有这样的机遇了,所以这可能对于公司来说,20年一遇的市场低迷期的回购机遇。

李革不仅仅是经营管理企业的高人,更是资本运作的高手,2015年从美国私有化回港上市,就玩了一手高的资本运作,33亿美元就完成了药明系的私有化,而后短短几年,公司大股东们套现千亿人民币,已经比美股私有化的本金多了4-5倍,现在依然拥有13.8%左右的药明生物的股权,还有药明康德等的股权,妥妥的资本运作的高手。

对于不懂资本运作的投资者,药明生物的短期投机很难的,还是远离,我真心的希望他在低位再持续一年,便于公司低价回购更多的股份,利于公司长期发展,当然我也有私心,等公司股票低位维持比较久,我的其他股票涨多点时间,到时可以更多的低价买入药明生物的股份,这属于私心[大笑]

当然市场短期走势不以我的意志为转移,最少目前为止公司没有立马拉升公司股价的动力,这也是我们看到公司最近不温不火的回购股份,这对想长期投资药明生物的真正投资者是福音,而对短期投机者可能是不好的现象,毕竟时间的机会成本也是成本。

全部讨论

04-08 09:56

上周五那种大跌,公司完全可以多买一点的,股价长时间低位虽然利于回购,但是对于股权激励人来讲不是好事,谁不愿意发到手的股权激励能价格高点呢,公司长期低于实际价值,员工又如何看待

04-08 10:35

定性看,对比被制cai的华大,就算法案出台,美国业务线性萎缩,考虑到欧洲和本土的增速,营收大概降低(50%的萎缩*40%的营收占比)20%,另外和华大基因高毛利的设备检测不同,CXO人力成本至关重要,老美找三星或者自己上场,研发成本要高出50%-100%。定量看,目前回购最多10%的股份,则EPS0.81元/股增厚到0.9元/股,约为1港元/股,三年内全额分红或回购回报股东,回收3港元,三年后EPS降低为0.45港元/股,给与20PE,约为9港元,底线估值为12港元,当前股价买入,下跌空间有限,如果法案未通过,或者通过了,药企仍通过合规的避让手段继续使用药明的低成本服务,则EPS1港元/股可以维持更久,甚至有所增长,20PE,至少价值20港元,下跌空间10%,上涨空间50%,比较遗憾的是,李革的持股比例太低了,极端情况下不知道他会不会直接弃船。最后,价值是动态变化的,继续保持关注

有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