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王的“新时代”?我读宁德时代年报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7喜欢:7

2024年3月15日,宁德时代发布年报,连续读了几年宁王的年报,次次都很震撼,今年也不例外。先说几个主要数据,再谈我的感受。

2023年,宁德时代实现营业收入4009亿,同比增长22%,归母净利润441亿,同比42%,继续保持锂电池全球老大地位。

根据 SNE Research 统计,2023年宁王全球动力电池使用量市占率为36.8%,较去年提升 0.6 个百分点,连续7年排名全球第一;2023年公司全球储能电池出货量市占率为40%,连续3年排名全球第一。

在下游车企开打价格战的不利局面下,得益于宁王的研发和产品实力,加上锂盐价格下跌,毛利率和净利润率双双较上年增长。

2023年主要数据就是这样,不过打开宁王年报第一个吸引我注意的不是宁王挣了多少钱,这没有意外。

意外的是宁王在2023年报中决定大手笔分红220.6亿,占当年归母净利润的50%。

按理说在目前强调和提倡上市公司现金分红的时代背景下,大比例现金分红不是个正常的事吗?对也不对。

对的是符合潮流回馈股东。

不对的是,宁王过去10年的高歌猛进的基础是大力资本投入,资金是关键推动力。在这扩张阶段,把钱分给股东,并不是首选,而是当企业到了一定发展阶段,特别是扩张期的末期,资本需求减少,赚的钱反而多了,此时,把钱还给股东就是题中应有之意,不过这是不是代表增长见顶?

记得十几年前我忘了是微软还是苹果,宣布大比例分红,市场反应很负面,意思是管理层不知道未来投入方向,因而只好把钱还给股东,所以让市场产生了对未来的担忧。那么,宁王是哪一种情况?我们还是看看数据和年报。

2015年到2023年,短短9年,宁王的发展是惊人的,营业收入涨了70倍,归母净利润涨了47倍,这样惊人增长背后的基础是惊人的资产扩张,总资产中87亿膨胀到2023年的7172亿,涨了83倍,资产膨胀背后是惊人的资本投入。截止于2023年,宁王固定资产原值1676亿,在建工程250,合计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926亿。此外还做了500亿的长期股权投资。

当然,这将近2000亿的固定资产投资,也构建了全球最大的电池产能。2023年宁王投产产能552GW,在建产能100GW,投产产能占当年全球需求量的62%。

在资产负债表上,资产是资金的运用,负债和股东权益是资金的来源,宁王资产膨胀到7千亿的过程中,股东权益增加了将近2千亿,其中累计净利润1100亿,股权融资将近900亿,这才能保证资产负债率维持在一个可控水平进行债务融资。

因而,向市场融资而不是把钱还给股东是宁王的首选,在上市前5年2018-2022年,宁王累计现金分红75亿,仅占同期合计归母净利润的7%。

那么,2023年的大比例分红是建立在什么样的基础上?我们首先来看产能,宁王本质还是一个制造企业,这些年高歌猛进的基础是生产能力的扩张。

根据宁王年报,产能扩张的步伐开始放缓,2023年在建产能只有100GW,总产能的增长显著放缓。这一数据预示,高强度的资本开支将进入尾声。

从产能利用率上看,2023年宁王产能利用率只有70%,也说明目前产能一定程度上超前于市场需求。

此时,我们再来看增长率数据,就更加清楚,宁王2023年收入增长率虽然仍然有22%,但是过去很多时候都是3位数。

未来两年的复合增速采用研究员一致预期数据测算。从不同年份的复合增速,我们发现,过去增长速度确实惊人,而且呈现加速上升的态势,不过未来这一惊人增速将不复存在,回到一个小两位数的不错增长速度,就如2023年的收入增长22%。原因大体有两个,

产能过剩。电动车的渗透率国内已经相当高。按照年报,2023年国内已经达到36%,从0到10的超常增长过程将逐渐平缓。国内其他厂商同样投了巨大产能,产能过剩已成定局,消化这些产能需要经过残酷竞争,一是要等需求跟上来,二是有人流干最后一滴血退出,想来宁王应该能笑到最后,但是过程未必平坦。

国外市场有难度。国外市场新能源车渗透率还不高,2023年美国9.3%,欧洲16.2%,海外扩张宁王做的很好,收入占比也从2018年的2.8%增长到2023年的32.7%,但是贸易保护主义,闹不好懂王又回来了,地缘政治紧张,安全需求抬头,海外电动化放缓等不利因素,都会导致这一扩张速度不如宁王在国内的势如破竹。

基于上述判断,宁王似乎将迎来“新时代”,从开疆拓土到精耕细作,从超高速成长到成熟稳重,此时宁王的研发投入、成本效率和全产业链布局将成为下一阶段竞争的关键。

资料来源:宁德时代年报,iFind。

个人兴趣不构成投资建议看官留意

饶钢书籍:

往期文章:

1.万科还不上钱?从财务报表的视角观察

2.董事会的责任,马斯克薪酬诉讼与戴尔私有化案例

3.是该好好管管,思尔芯欺诈发行的几个细节

联系作者请加微信:raojiaoshou9

全部讨论

收入和利润增长速度放缓是表象,背后的逻辑是新兴产业技术外溢,技术和质量壁垒不断降低,CATL没有构建起更加强大的品牌和终端护城河。 另外这个负债率的情况下如果利润继续下滑就比较危险了,庞大的产能如果遇到技术突破就可能成为沉默成本,宁德时代早应该控制扩张、精耕细作、提高品牌力,“宁王”叠加傲慢是一个捧杀的高帽子,宁德终需要回到市场规律以市场和客户为核心。看看其他新兴行业如光伏就知道这一切都是必要要发生的事情,就看曾老板怎么把握这艘大船的方向了,目前宁德在技术和质量上还是领先其他竞争对手。 $宁德时代(SZ300750)$

03-17 17:17

海外是一定要进的,而且慢慢进入收获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