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奈科技年报季报总结及展望

发布于: 雪球转发:7回复:74喜欢:102

$天奈科技(SH688116)$

明天开盘,假期一直在懒没什么太大更新的欲望,貌似之前该说的也说的差不多,奈何自己之前预告过了,简单写写吧,主要是给新买入这个公司的朋友看的,长期跟踪者其实都门清了。

先说年报天奈科技 2023 年碳纳米管导电浆料共出货54529吨,对比去年出货量46375吨,同比增加17.58%,出货量占中国碳纳米管导电浆料市场份额为 46.7%,排名第一。对比22年一天奈40%的市占率,市占率上升较明显,和我长文里的预测一致。(注交流口径里的5.7万吨,是把碳管粉体折算成了浆料加到了一起,因此有2000吨左右的差距

2022年上半年下游电池厂去库存,低端产品降价公司主动进行价格战,天奈科技在1.2季度低端产品占据整体出货量的近50%,且原材料NMP价格大幅下跌的情况下,反映在财务报表上营收和毛利率同步大幅下滑。在3,4季度由于下游需求回暖,出货量同比大幅增加,供比亚迪低端产品占比减少,产品端以宁德为首的三元正极需求的2,3代管占比相对提高,产品结构改善明显,反映在财报上公司逐季毛利率和利润上改善非常明显。营收由于原材料NMP价格持续走低,虽然出货量同比提升,但是总体营收规模依旧下滑。

年报里看下新增在研

其中有马上投产的原位生长的磷酸锰铁锂复合碳纳米管正极,适用于磷酸铁锂体系碳管体系升级,未来在动力电池和储能尤其是储能里将有大规模的使用。

还有一项是高固含单壁碳纳米管导电浆料的研发及批量制备,区别于普通单壁浆料,液体NMP含量将大幅下降。这项完全就是给半固态及以上的高端电池使用的,因为所谓半固态,准固态和普通锂电池最直观的区别就是电池中的液体含量逐渐降低,所谓全固态就完全不含液体了。

有两项关于碳基芯片的在研,碳基芯片-碳纳米管手性结构的高分辨宏量离制备研究,开发半导体型单壁碳纳米管的直接生长工艺研究。一个是高纯度宏亮制备,一个是单壁的原位生长。天奈与全国碳基芯片领域最强苏州纳米所合作,具有材料端和研究端的先发优势。我个人也学习了大量相关资料和专利,未来时机成熟,会写碳管在碳基芯片领域的长文。

还有一项在研是碳纳米管复合导电纱线制备工艺研究,用于智能可穿戴设备、医疗设备、军用服装等领域。这项其实很有意思,去年机器人炒到电子皮肤时候做了研究,实际上碳管在智能可穿戴设备如:电子皮肤,柔性传感器等相关领域发展空间也是巨大。简单拿个专利给大家看一下,碳管的性质就是这么优越,很开心天奈在相关领域也进行先发研究了。碳管在这个领域应用未来同样会单独写长文。

年报财务上的具体东西不用分析的特别细,我也懒得把三个表拆出来写起来怪麻烦,做投资看财务报表是基本功,要是没有相关知识建议系统性学习,懒得学建议退出股市。

公司出售NMP原材料公司我认为是非常明智的选择,NMP2022年四季度开始就严重过剩,且我认为再过个5.7.8年,碳管导电剂在锂电池中的应用形式将不会是浆料而是粉体

再说一句分红,因为前几天看很多人哔哔什么天奈回购不注销算分红不要L,但是证监会就是那么规定的,所有公司利润分配里只要是回购了管你注不注销都写算分红。实际上天奈23年现金分红足足有一个亿,扣非只赚了2个亿,股息率有1%了。22年只有2000万分红,我作为股东我很满意,杠精不满意可以卖出或者融券做空。

接下来说说一季报和电话会议交流

一季报业绩符合所有长期跟踪者的预期,Q1环比去年Q4出货量持平略增,14500-15000吨。由于今年一季度比亚迪低端产品出货较Q4环比增加很多,所以吨利有所下降,我觉得对于新来的朋友,你也不用算吨利下降了多少,直接看毛利率吧,非常直观,远比去年Q1高,且依旧比去年Q3高。我觉得我说的很清楚了,再问我为啥吨利下滑,我就认为你没看我写的东西或小学语文数学没学好,直接拉黑。

一共有两个电话会议,中信和天风,中信的录音我听了,天风的我没找到,不过我估计交流内容都差不多。

总结几点:1.产销两旺,二季度公司基本满产,保守预计Q2出货19000吨+,明确受益于宁德系神行,麒麟起量,高端碳管量和结构占比均提高。公司单月产能在5月达到单月8500吨,同时公司上修全年出货预期,预计85000吨。全年公司碳管市占率将有较大提升,且产品结构相比去年明显改善。(注:二季度起接近满产的事是从3月份开始各种途径反复确认过的)

2. 碳管起量的原因,碳管在高端电池里的性能远超炭黑,高端电池对高代碳管的需求是必要的且不可替代的。2023年碳管在导电剂里的渗透率小于23%,随着下游3c4c5c6c快充,s三元高镍正极,硅碳负极,新型磷酸锰铁锂正极开始逐步放量,2024年是碳管渗透率持续大幅走高和高端碳管放量的元年

3. 明确给清陶和卫蓝等半固态电池厂商供货,但是由于下游半固态电池出货量截止目前还很少,所以给他们供货也不多,同时明确半固态电池及再迭代的准固态等电池对高端碳管的需求是必要的,且逐渐发展为高固浆料。

4. 单壁寡臂明确在2025年能贡献较明显的利润,海外松下已经通过认证,LG今年有望通过认证,二者将在25年放量,届时海外营收占比将达到双位数。(注:单壁的产能是根据需求逐步释放的,下游超预期,天奈的单壁一定能供得上。)

结合整个锂电产业链23年q4和24年Q1以及未来来看,天奈和之前判断的一致,是未来整个锂电环节里竞争格局,成长性,从成长角度利润弹性最大的公司,也许没有之一再说一点我自己的判断,未来如果电池迭代到准固态以上,高固甚至纯粉体碳管的出货模式,原材料NMP用量将大幅度减少,届时由于营收会因为不使用nmp相对会下降,同时整体的毛利率和净利率将超级大幅度的提升。

天奈科技非锂电环节还有太多彩票慢慢会被挖掘,我本人将长期持有并发文跟踪天奈科技。

附前文碳纳米管应用(一)锂电池

精彩讨论

倾琉05-05 18:14

在外面玩,跑去在网吧写的,花了我51块网费,抽了半盒烟,喝了两瓶东方树叶,有没有人报销一下

取个吉利的名字最好05-06 00:03

持仓600多天,快回本了,长期持有

春天来了-收获05-05 20:04

4680电池也要用单臂,这里的需求量应该也会很大

科技救中国05-05 18:07

天奈的未来太可怕了,去年出货量5.45万吨,今年8.5万吨。这个增速实在远超市场想象。

行云流水__05-05 17:56

我也一直关注碳基半导体,目前国内几个团队(北大的,中科院纳米所等)在研究,一旦转化成商用,那将是天奈的星辰大海。

全部讨论

在外面玩,跑去在网吧写的,花了我51块网费,抽了半盒烟,喝了两瓶东方树叶,有没有人报销一下

和道士技术区别大吗?搞不懂

今年能恢复4亿利润吗

05-05 22:28

研究很全面,碳纳米管最早关注还是2018年时候,当时去听一个行业会议了解到,当时就觉得这玩意在智能穿戴设备上有前途,没有想到在电池领域起这么大作用!必须点赞打赏!

05-05 17:56

我也一直关注碳基半导体,目前国内几个团队(北大的,中科院纳米所等)在研究,一旦转化成商用,那将是天奈的星辰大海。

持仓600多天,快回本了,长期持有

05-05 17:37

第一时间支持好文~

楼主,帖子是否可以转发?

4680电池也要用单臂,这里的需求量应该也会很大

六、核心竞争力的变化情况
(一)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1、自主创新的技术优势 公司是以技术研发为主导的高新技术企业,通过不断开发新产品以及对老产品的
8
升级实现持续发展。公司拥有较强的自主创新能力,经过多年研发积累,在碳纳米管 以及相关复合材料领域已经形成了丰富的产品体系和技术储备。公司现已开发完成四 代碳纳米管产品,并顺利实现量产化,目前第四代产品正在逐步推向市场中,下一代 产品正在开发中,持续不断的加大进行技术创新并推出新的产品,保持公司产品性能 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截至 2023 年 12 月 31 日,公司已获得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 30 项发明专利及 52 项实用新型专利、清华大学独占许可 19 项发明专利(其中已有 6 项超出专利保护 期限)、美国知识产权局授权 5 项发明专利、日本特许厅授权 2 项发明专利和 1 项实 用新型专利、韩国知识产权局授权 3 项发明专利、台湾发明专利 1 件。作为主要起草 单位主导国家标准 1 项,主导制定国际标准 1 项,参与制定国家标准 3 项,参与制定 团体标准 9 项。报告期内,公司新增发明专利申请 19 项,新增发明专利授权 14 项; 新增实用新型专利申请 22 项,新增实用新型专利授权 5 项;新增商标申请 54 项。
2、管理及研发团队优势
公司在碳纳米管材料领域深耕多年,拥有一支长期稳定的管理队伍以及设计理论 扎实、研发经验丰富、产品创新意识突出的优秀研发团队,公司部分管理人员及核心 技术人员具有海外博士学历,拥有丰富的新材料与锂电池行业经验。公司现已在镇江、 常州设立了研发基地,公司的 IPO 募投项目“碳纳米材料研发中心建设项目”的顺利 投用将进一步提升公司研发能力,增强盈利能力。
公司始终把研发团队的建设作为公司经营发展最核心的环节,建立了分专业、分 层次的专业管理队伍。公司于 2016 年获江苏省科技厅批准成为江苏省碳纳米材料工 程技术研究中心、获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批准设立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 2017 年获江苏省工信厅批准成为江苏省认定企业技术中心、2021 年获江苏省发改委 批准成为江苏省碳纳米材料工程研究中心、2022 年获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获江苏 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获江苏省外国专家工作室。目前公司拥有研发人员 229 名, 其中博士 19 名,硕士 43 名,研发部门总人数占公司总人数比例为 31.16%。为保持 管理及研发团队的稳定性,公司建立了完善的经营管理架构、激励政策、人才培养及 晋升机制,持续提升公司管理水平。
3、产学研合作优势
9
公司实施中长期技术创新战略机制,一直坚持走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发展道路, 与清华大学、中科院苏州纳米所、南京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东南大学、东华大学、 南京工业大学、南京航天航空大学、扬州大学和南方科技大学等国内多所著名高校建 立了长期的合作研发关系。公司在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中具有的示范引领 性和代表性,加上日益完善的产学研合作机制,使公司的研发方向始终具有前瞻性, 可以在行业中保持竞争优势。
4、行业地位优势
作为最早成功商业化将碳纳米管通过浆料形式导入锂电池的企业之一,经过十多 年的发展,公司已经推出了一系列碳纳米管导电浆料产品,打破了锂电池领域国外企 业对导电剂产品的垄断,改变了原有材料依赖进口的局面。2023 年,公司受头部动力 电池企业客户需求带动,主营业务产品碳纳米管导电浆料市场份额占比 46.7%,在产 销规模、客户结构、产品研发实力等方面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随着公司产能的增加及技术的革新,公司的行业地位也将逐步增强。公司在碳纳 米管导电浆料领域的行业地位优势将使公司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并为公司 新产品的市场推广奠定良好基础。
5、客户优势
(1)公司已和国内一流锂电池生产企业建立了稳定的客户关系
在锂电池领域与国内一流锂电池生产企业建立了稳定的联系。公司与这些客户合 作已多年,并在新产品研发和产业化方面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由于锂电池生产企 业对原料的性能、批次稳定性、交货期和供应的及时性等要求很高,加上客户更换原 料供应商的成本较高,因此锂电池生产企业在选定供应商前均会对供应商的生产设 备、研发能力、生产管理、产品的性能和产品质量控制能力进行严格考察和遴选。公 司能快速响应客户,针对客户的不同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前期研发服务,合作业务关 系一旦建立,就会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保持稳定。新进入者需要较高的成本和较长的时 间才能在行业立足,稳定而优质的客户关系是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2)公司已与国际大型企业合作,共同推广碳纳米管在下游领域的新应用 在动力锂电池领域,企业的普遍做法是将碳纳米管添加至正极材料中,作为导电
10
剂以提高锂电池的导电性、提升锂电池的能量密度及改善锂电池的循环寿命。国内市 场对动力锂电池能量密度要求逐年提高。传统体系的动力锂电池能量密度瓶颈渐显, 新的动力锂电池体系则成为电池企业研发的重点。目前已经突破能量密度瓶颈并实现 产业化的技术路线为“高镍正极+硅基负极”。随着主要材料企业的技术日趋完善, 且相关的电池企业的应用技术逐渐成熟,硅基负极应用将逐渐增多。硅基负极的导电 性能比天然石墨和人造石墨等石墨类负极材料要差,因此需要添加高性能导电剂来提 升其导电性能。目前,公司已经和日韩知名动力锂电池企业共同推进碳纳米管导电浆 料在硅基负极中的应用,并且测试情况良好,现已实现对部分日本头部客户的供货, 韩国两大主流客户正在导入中,未来将会导入更多的海外客户。
在导电塑料领域,公司研发生产的碳纳米管导电母粒主要是将碳纳米管预分散到 塑料基材中制成易分散的高填充母粒,使用时与塑料按合适的配比通过简单的塑料加 工后赋予塑料优异的导电性能。公司已经和 SABIC、Avient 和上海普利特等知名国际 化工企业展开合作,取得了技术突破并已经基本完成了相关产品的商业化测试。目前 公司已成功研发出以聚碳酸酯、尼龙 66、聚丙烯等为基材的多种导电塑料产品,公司 的碳纳米管导电母粒产品有望继导电浆料后,大规模应用于导电塑料领域。
6、品质控制及规模优势
公司作为最早成功商业化将碳纳米管通过浆料形式导入锂电池的企业之一,经过 十几年的发展,已经推出了一系列碳纳米管导电浆料产品,以满足不同客户的实际需 求。公司碳纳米管导电浆料产品在粘度、碳纳米管含量、导电性能等方面均属于行业 领先水平。公司的碳纳米管浆料产品已经被头部锂电池生产企业所广泛使用,产品质 量得到客户普遍认可。
公司作为碳纳米管导电浆料行业龙头企业,为适应市场扩张需求,积极布局扩大 产能。随着 IPO 生产项目、可转债生产项目产能逐步释放,进一步提高公司主营产品 生产能力,为公司业务快速发展提供产能保障,为未来产业化奠定了坚实基础,随着 公司产能的不断增加,公司的规模优势持续凸显,2023 年公司碳纳米管导电浆料产品 市场占有率达 46.7%,较去年增加 6.4 个百分点,行业地位逐步增强。
7、产品配套和公司服务能力强
公司目前主要为锂电池厂商提供碳纳米管导电浆料等产品。锂电池厂商对供应商
11
基本采取认证采购模式,对供应商的产品结构、产品品质和产品性能等配套能力和服 务能力有较高要求。公司具有较强的配套和服务能力,具体表现为:
首先,公司产品结构合理、配套性强。在锂电池领域,根据正极材料的不同,公 司开发了适用于钴酸锂电池、磷酸铁锂电池、三元锂电池等多种产品,并均顺利实现 量产化,以满足不同客户不同层次的需求。
其次,公司技术服务能力强。和国内外竞争对手相比,公司与客户高效互动、快 速反应,能够及时有效充分地掌握客户需求,满足客户需要。公司可以根据客户所期 望的产品性能,为客户进行碳纳米管配方设计或改进提供建议。这种产品和应用技术 的配套服务能力不仅为公司赢得了更多的市场份额,同时还使得公司在与国内外竞争 对手的竞争中占有优势地位。
对于行业内的头部客户,针对客户多样化需求,公司与客户在其前期阶段参与交 流研讨,从而研制出差异化的公司产品,更好的服务客户及下游市场,推动碳纳米管 材料的下游拓展,全面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从而促进公司整体盈利水平的提升///兄弟,这可是中信证券的报告所总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