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布斯和资本游戏

发布于: 雪球转发:44回复:32喜欢:143
我依稀记得费雪在<Commonstocks and uncommon profits>里说,太多人把分散做的太过度。他说,你想想几乎所有富豪都是靠持有一家公司的股权致富的。另一边,我也记得Jason在<IntelligentInvestor>的注疏部分说到大多数人在富豪榜上呆不住,也是因为他们自信心过甚、持股过于集中。我以往写过的博客里,戴尔、乔布斯都有随着好运坏运坐着云霄飞车的经历。总的说来,他们的运气不坏,并未经过彻底的破产,只是相对的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个数年罢了(戴尔的消失刚刚开始,几年后应该可以强势回归)。毕竟彻底破产还能重回榜单的概率本就不大。不过,我们要真去“坟墓”里挖挖,或许也能找到一堆被遗忘的人物。顺着雷曼、安然、LTCM、WasteManagement这样的企业倒闭案查下去多半会找到一大把。我找了几个,见下表。另外,国内有书《大败局》、两本中提到了不少我们耳熟能详的品牌背后的倒霉孩子。


表1:那些倒霉孩子们

表中我们看到的五个人有一共性,即倒霉前运气很好,如其中三个日本人分别是在90年代日本房地产高峰期和2000年科技股泡沫时身价暴涨。另外两人也是碰上了长达20年的建筑业牛市和大宗产品牛市。

人们对富豪的看法,尤其是通过媒体呈现出来时,很有些两极分化。其一是认为富豪能力非凡, 这从传记脱销可见一斑,此外便是认为他们运气太好或赚的都是脏钱。说个我自认最贴切的比喻:我们可以参看天上的星星,离城市远的得能看到成百上千颗吧(离中国远点就数不清了)。这些星星里有的着实很亮,是某个河外星系里无数颗恒星燃烧、黑洞压力制造的光亮的总和,或是超新星爆炸的光亮。但他们“运气”可能太差、离地球太远,所以肉眼几乎看不到。若用哈勃望远镜朝天空纯黑的那块望去(即以本银河系吸积盘为直角的方向),就能看到这些暗淡的点。不过相比于另外上千亿个我们看不到的银河系,他们又“运气”好的多,至少还有暗淡的点可以被看到。天上的星星,最亮的如金星(启明星)本就无光,却因为离我们太近而与其他的恒星、银河系混为一谈,统称为星星。你或许会这个比喻理解为能发光发亮的人多若繁星,但他们未必近水楼台;反之光彩夺目的也难免有几个只是反射了别人的光亮。不过我关注的是它很好的诠释了大数法则下的必然—只要你有足够大的样本,那么任何形式的排行榜上出现的多不可能是拥有正常人生的正常人。地球上的人口虽然达不到10的23字方,但靠运气逆天起家或许也有可能?

沿着这个思路,我们继续追问:那么运气需要逆天到何种程度才能上富豪榜呢?这极大程度上取决于玩法。如果你去买双色福利彩票,我在去年《Kelly,彩票和正态》里计算过,中头奖的概率是2000万之一。头奖的奖金额是500万,显然以此法几乎不可能赚到1000万以上(两次中奖的概率低于一除以地球人口,虽然事实上有连续中头奖的案例)。换个方法。押注买股票,十年不动翻100倍的概率大约是一千分之一。也就是说,如果我们能找到2000万个这样的痴守20年的玩家,其中出现十来个亿万富翁不是怪事。不过这个概率还是太低,不会有多少人为这渺茫的概率投入20年。

以上两例让我们找到了点方向,即寻找确定性更大的玩法,再通过一些手法放大收益。比如,随机选一个年份赌未来10年楼市长牛,赢的概率大概是50%。这个概率虽然远大于之前说的2000万分之一和千分之一,但赔率太小。以一个杠杆房产投机者的玩法去赌,赌对的回报大约在10年10倍,赌输的话一般只是拼命还贷罢了。至于放大收益的手法嘛,可以学DonaldTrump拼命加杠杆,赢了他收着,输了就申请破产,3-5年后又可卷土重来,50%的概率总有一次轮到他。更甚者通过企业投资,输了就申请企业破产,回头换个壳子重借重赌。同样的概率,如果以开发商方式,利用更便宜的杠杆(期房预付)、更低廉的地价来玩,回报率或许可以再高数倍。这是提高了赔率,当然也可以老老实实的整合资源,盖些好房子,通过创造附加值来确保在赌对了未来10年时每年有额外的8-10%的净资产回报,而赌错了10年时也能有近于利息的回报。这样虽然未能提高赔率,却把输的概率从50%降到了近乎为零。当然,这里就涉及到为什么会有人愿意买期房、为什么别人不能来盖房子和你竞争的问题。欧洲国家有不少个体户、通过盖房或翻修转卖获取与前面所说开发商类似的风险回报比。也是因此,那里很多房产开发商利润并不怎样,哪怕曾经经过10年牛市。

在我看来还有比做开发商更迅速的玩法,即做债券或货币基金。我在《非典型性基金AmerCap》一文中提到AmerCap的15年平均回报率与国债利息差不多(<4%),但初创10年成长了2000倍。它赌对了的是那10年未出现金融危机,这个概率也大约在50%。在这安全的十年里,它通过投资垃圾债、巧用杠杆获得较高的收益率(14%),之后再以此收益率作诱年年发行新股得以高速扩张。至于为什么在08-09年亏损超过60%后它仍然健在,我想有两个原因:/1/该基金协议要求每年赎回不得超过10%,投资者在看到14%的回报率时哪想到这点?这不能不说也是一种玩法/2/好了伤疤忘了疼。

以上这些例子,总结起来无非两句:/1/玩法的花样越多、越复杂、越没有道德,就越可以提高赔率,这是无所谓预测能力的;/2/其创造的附加价值是赌错时的安全气垫。判断一个人、或一家公司是赌徒与否,就看它在逆境中的利润率。那些在顺境中突飞猛进,逆境中濒临破产者,我们可知其花样多过价值创造。从美国的历史上市公司数据看,这样的无附加值赌徒并不多(取决于标准的严格程度)。在确保创造附加价值的基础上,第一点的花样性、复杂性,都可以简称为“资本主义”。而资本主义,的确是没啥道德可言的。

像格雷厄姆这样深谙资本主义却知道适可而止的人,不在少数,甚至可能是绝大多数。之所以说适可而止者是大多数,是因为人多是知道厌倦的。那些打怪升级不分日夜,一碗泡面永远吃不厌的人、总是少数。从这个角度说,富豪多是资本游戏成瘾者。当然,他们的成瘾有各种各样的契机,有因其聪明才智或运气促成的良性循环,有小社交圈提供的外部刺激,所以我们也会时不时看到悄然身退的富豪,如RenaissanceTechnologies的老总JamesSimons在数年的基金业绩低谷后,决定回去大学教数学。(他的交易早在92年就已经全自动化,所以教书并不需要退休。)

这周文章的提纲与富豪没有半点关系,本是要谈产品或顾客过度集中的企业的一些案例、或故事。却不想一时手滑,写了以上评述,只好将原话题留待他日。

----

既然说到富豪榜,我想起去年做过的一个统计。人们通常可以通过榜单中产业的分布看出一个时代的特点,比如在90年代日本房产企业的占比和2000年代美国科技公司的占比。所以我不禁要问如今美国富豪榜上占比最大的行业是什么。通过统计2013年美国福布斯400,我得出的结果颇有些意思,见表2:

400人中,


表2:美国福布斯富豪400中的产业分布

这里用的名词不是我发明的,粗看似乎很难分清区别,但实际划分明确。如资产管理代表的公募基金的创始人,而投资代表的是家族基金等。如果我们剔除酒店和石油这类产业分散不足的实体投资,其他类型的投资共82人,占榜单总人数的20.5%。从这个角度说,如今的美国已经从2000年代科技为王变成了投资为王。

我们知道、在投资活动中,较没有技术含量的是杠杆收购;业绩好但有明显的局部垄断优势的是创业投资和私募股权投资;规模大但是附加价值小的是公募基金。不难看出,表中人数多少的顺序也呈现了于此相关的规律,即附加价值越小、出现富豪人数越少。虽然,我们对一些对冲基金经理的水平(如Paulson)和人品(如Cohen)颇有些怀疑,不过这个排列顺序与我经常提到的财富分配的知识金字塔理念在大方向上吻合。阻碍这个进程发展的最大元凶,在我看来,是知识分子自己—他们多半无法保有对资本游戏的持久热情。这倒并不一定是坏事。

全部讨论

2014-12-23 08:16

楼主有没有出过什么书啊,有我买来看看

2014-12-21 22:22

才看到,很佩服楼主,楼主真是博大精深,往后多多向楼主学习

2014-10-15 19:14

说易做难

2014-10-15 19:13

做确定的事

2014-10-13 23:50

hao

2014-10-13 14:21

2014-10-13 13:44

转发//

2014-10-13 13:21

林子大了什么鸟没有啊?祝踩的死全家!!!!

2014-10-13 11:00

所以巴菲特这种为了赚钱而赚钱的人真是怪胎。

2014-10-13 10:37

通过企业投资,输了就申请企业破产,回头换个壳子重借重赌。~~~这样也成嘛,这个国内有可操作性吗,我比较菜,请教下@2分之1自旋 @DAVID自由之路 @不明真相的群众 @价值at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