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鹏汽车-W(09868)的底?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12喜欢:11

$小鹏汽车-W(09868)$ 北京车展是小鹏的底吗?

前一段时间随着阿里巴巴清仓式减持小鹏汽车,叠加小米的入场,小鹏萎靡不振,有很多朋友在问我小鹏的底在哪?

在2024年北京车展上,小鹏汽车展示了其在智能电动汽车领域的最新进展和产品。有全新品牌MONA,寓意为Made Of New AI,定位为全球AI智驾汽车普及者。

万众期待已久的MONA本应该在北京车站首日亮相!成为小鹏销量新的支撑点,但从早盘的表现,也能猜出一二,有早知“MONA实车今日不会发布”的朋友已经先走一步,随着小鹏把AI智驾大模型在0520这个特别的日子发布推送(记住这个重要的日子,量变到质变往往在一瞬间),潜水已久的股价又被打捞起来,割据拉扯中,今日是否是个底已经成为了谜团。

资本爱逐利,资本永不眠,有早起的钱,也有着急的钱,更有钓大鱼的钱!

但在基本面中寻找确定性,一直是我内心认可和推崇的方式,不如放缓一下脚步,来看看小鹏汽车的基本面。

小鹏汽车9868.HK

一、小鹏汽车的标志-技术

车企中“臭搞技术”的,以科技感、智驾技术领先自居。公司始终坚持自研软件架构,自主开发全栈自动驾驶软件系统,从以往领先的智能座舱到目前领先的智能驾驶。2024 年 1 月已实现智能驾驶 243 城覆盖2023 年以来,国内智能驾驶的落地进入加速阶段。

图1-1 2023年小鹏G6发布

2023 年前,国内汽车的智能驾驶技术水平良莠不齐,整体不高,用户接受度也处于低位;2023年6月29日,预热已久的小鹏G6正式发布,超乎预期的价格和在当时极其能打的配置(全系800V架构、高通8155座舱芯片、免费的XNGP)在车圈和投资界掀起了一阵浪潮。

图1-2 小鹏汽车发布G6后的股价表现

随着2023年下半年华为MATE60的发布,民族热情带动了同位华为赋能的问界品牌,掀起了国内智驾热潮。2023 年 11 月,问界 M7 大定破10 万(赛力斯股价由¥34涨到¥99),其中智驾版占比超过 60%城区智驾包选装率也达到了 75%;此前小鹏 G9 Max 版本选择占比达 80%,其中一线城市 Max 版本占比接近 90%,智能驾驶成为消费者选择小鹏的第一要素

图1-1 小鹏G9下定版本及心动因素(申万)

各个车企逐步开启了智驾领域的军备竞赛。在23年底24年初,小鹏率先开启全国城市局部城市NOA的推送,在数量上一度取得领先,后期华为也推送了全国范围的NOA。理想和蔚来等其他车企在智驾方面落后于这两家。

依据各家开启智能辅助驾驶的直播情况和用户评判,目前全球智驾排在前三,基本无争议的三家:特斯拉、华为、小鹏,他们使用智能驾驶的客户数量推算分别为170、10.5、10.4万。

自动驾驶的良性发展,十分吃数据和训练算力,数据的多寡与用户数量直接相关。算力根据网披信息如下:

小鹏车型

加速发酵

3.1政策端

2024年,中国政府加大对智能驾驶的政策支持,通过五部委联合发布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2024-2026年),旨在通过建设智能化基础设施、提升车载终端装配率、建立服务管理平台和开展多场景应用示范,加速技术突破和产业化进程。这也是截止目前关于智能驾驶,涉及部门最多,跨度最大,支持力度最高的政策。

3.2公司端

王凤英的加入:

王凤英,被誉为汽车行业的“铁娘子”,在2023年1月加入小鹏汽车,担任公司总裁一职。她的加入被视为小鹏汽车在关键发展阶段的重要人事变动,她改革措施已经初见成效,23年7月份销量再度破万,销量有了显著提升。改革使得小鹏汽车在产品定位、渠道管理、供应链优化方面取得不小的成效。王凤英在小鹏汽车的工作得到了业界的认可,她被认为是何小鹏的行业导师,能够以极少的资源管理好经销商渠道,甚至达到直营门店同等的服务水准。她的加入和改革措施,被视为小鹏汽车从低谷中起死回生的关键因素。

何小鹏的表态:

何小鹏在2024年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声称:

(1)即将发布一个全新的品牌(MONA),该品牌(2023 年 8 月,小鹏和滴滴宣布双方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小鹏将开发一款 A 级智能电动汽车-「MONA」品牌,预计 2024 年投放。主要以 TO C 销售为主,TO C 端销售将由小鹏负责,滴滴从生态上支持 MONA 的销售和运营。)将正式进入10万元至15万元级别的全球汽车市场,这是小鹏汽车达到网传2024年28万销量的重要举措;在未来3年里也会推出新品或者改款车型达30余款;

(2)智驾接替点动化成为下一个卷的因素已是共识,小鹏汽车今年将上线AI智驾大模型,将是首个量产落地的人工智能和车用认识引擎

(3)未来18个月中(即到2026年底),主机厂对于智能驾驶的部分卷的会更激烈,原本2027年达到30%的高阶智驾渗透率也会大幅提前。

这一番表态和措施,印证小鹏汽车在技术提升的路线上一如既往的投入,并拿出了具体的措施去推进。

趋势

4.1痛点

小鹏在财务上一直处于亏损状态,究其原因汽车行业本质上是一个资本密集型行业,需要投入大量资金用于购买和维护生产线、制造设备、研发新技术等,这些资本开支对于小鹏来说是一笔巨大的前期投资;

而在软件层面,为了保持竞争力,必须不断研发自动驾驶系统、智能互联功能等,同样需要大量的人力和资金。小鹏2019-2022年的研发费用分别为20.7、17.3、41.4、52.1、52.7亿,占收入的比例分别为89.2%、29.5%、19.6%、19.4%;2021-2023年的研发人员数量为2442、6313、5401人,占总人数比例都接近40%(22年同期蔚来、理想的研发人员占比约为37.5%、24.5%)。小鹏汽车目前的销量规模(24年1、2月分别销售8250、4545辆),远没有达到能够扭亏的状态,后期随着车型的增多,单位成本有望下降,实现盈利。

4.2产能

小鹏目前规划产能42万辆,已经建成投产的推断的产能也超过了32万量,按照2019-2022年投资现金流,总和已经过300亿,资本开支也过100亿,反映了目前的产能是能满足销售的,短期内没有大量资本开支增加的可能性。

故而推断产能不是痛点,短期内也不会成为制约的因素。

4.3经营状况

2021起,小鹏汽车的销售量接近10万,相比2020年2.7万的销量大幅度增长,有了一定规模的情况下,毛利率、期间各项费用相对合理,更有对比价值,我们着重来看下这两年的经营情况:

小鹏汽车在2021年的汽车毛利率为11.5%(汽车毛利/汽车收入)。同比2020年,汽车毛利率有了显著提升,表明小鹏汽车在成本控制方面取得了进步,同时也可能受益于销售规模的扩大等因素;2021年,小鹏汽车因为销量激增到了9.8万辆(yoy+263%),营收209.9亿元(yoy+259.1%),汽车销售收入200.4亿元,(yoy+261.3%)。

图4-1 小鹏汽车2021-2022年股价变化

到了2022年,销量到了12.1万(yoy+23.5%),增速同比大幅放缓,港股对于不及预期给于的表现十分直接,股价跟随表现直接从高点220港币掉到24港币,估值跟随下杀。

4.4研发投入

小鹏2019-2022年的研发费用分别为20.7、17.3、41.4、52.1、52.7亿,占收入的比例分别为89.2%、29.5%、19.6%、19.4%;2021-2023年的研发人员数量为2442、6313、5401人,占总人数比例都接近40%。

2023年小鹏精简人员结构,研发人员减少了近千人,但比例未减少,可能是保留了关键技术的研发人员,对成熟领域的相关人员进行了优化。

对比蔚小理中的其他两家,最初我认为无论是绝对值还是比例方面都应该相对较高,但在数据面前,发现蔚来事实是三家企业中研发投入金额及比例最高的。蔚来也是三家企业中最晚开通城市NOA的,究其原因和其投入到外观内饰设计的资源较多应该有关系。而理想汽车原本研发投入相对有限,在2022年实现高增厚,加速补课,追赶研发。

极氪虽然背靠吉利这颗大树,在硬件方面的研发可以省心省力,但从其研发费用来看,同期基本不少于小鹏汽车,可见智能化、智驾方面的投入确实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虽然也有不少解决方案供应商,但走上自研的道路,就没有捷径。

在2022、2023年这两个年头,在大环境的影响下,各家新能源车企的销量都有所增长,超越行业(+36%)较多的有理想、极氪两家。

随着销量的上升,不同车企的单车平均研发费用的降低很明显,后期随着进一步提升,边际改善将会更明显。

4.5降本

国内高阶智驾主要走激光雷达路线,但激光雷达+冗余算力的硬件成本较高。相较于特斯拉的视觉方案(据 HiEV 大蒜粒车研所,单车成本 7000 元),国内新势力车企的单车 BOM成本(据申万测算单车成本约 20000 元),吃掉了不少的盈利。

图4-2 小鹏智驾硬件

24年3月,何小鹏宣称,目标智驾硬件 BOM成本降低 50%,按照申万的测算,硬件成本将由 22470 元降至 11235 元,占单车(约21万)成本比重也将由10.85%下降至 5.43%,释放高单车毛利率。

图4-3 关键成本下降50%

2024 年为小鹏产品大年,新车 X9 整体产品力及性价比不输 30 万元以上销量领先的 MPV,同时作为高端车型,X9 有望显著带动小鹏整体毛利率上行。第二品牌MONA (北京车展4月底可能发布)也将贡献可观销量,将会很大程度上的抵御摊销折旧。

图4-4 中金研究部对于ADAS硬件成本的估算

同时参照中金公司的数据,与申万、HEIV大蒜的测算逻辑能够吻合。

并且小鹏Max 与 Pro 版本技术架构同源,可以提升智驾普及度,并降低研发成本。伴随 XNGP4.4.0 升级,小鹏汽车将 Max 版本的技术架构逐步与 Pro 版本同源,在升级后,Pro 版用户的高速 NGP 功能,将多维度全面提升高速智驾体验。同时由于 Pro 版本相较于 Max版本使用的智驾硬件更少,将降低消费者体验智驾的门槛,增加销售量,也将大幅降低小鹏的研发支出。

4.6业绩预测与估值

以上所参照的营收、成本、研发费用、单车盈利、毛利率等指标都会随着公司发展特别是扭亏为盈发生较大的变化,但究其核心因素还是销量。而销量的提升是要有产品支撑,小鹏汽车在近三年会推出10余款全新车型,和30余款新、改款车型,是一个产品大量投放的阶段。

2024年,小鹏主力出售车型和相关销量如下:

各车型均价不好统计,暂且按照23年的均价计为21.7万,24年有走量的MONA,有对均价正向贡献的X9和神秘车型,乐观估计均价维持在21左右(将其他收入都计算到了车价之中)。

2024年营收=21*19.05=400亿(同比2023年营收306.8亿,增加30.4%)

估值评价考虑因素:

毛利率:智驾硬件等关键成本在逐渐下降,随着销量攀升,单车的折旧摊销逐渐降低,毛利率提高趋势明显;

净利率:公司治理优化,渠道改善,决策效率提高,人员精简,投资者信心有一定的增强,期间费用率呈现降低趋势,净利率将会提高。

智驾:小鹏的城市NOA已经开放243个城市,持续走在前列。无限XNGP也已经向智驾经验用户推送。保持持续的研发投入,将会持续保持住小鹏汽车的智驾标签。

在2024年,月度销量按照向好的趋势在走,小鹏汽车市值即可按照PS理想1.98~特斯拉5.65之间来考虑,估计在792~2260亿人民币之间,换算成港股股价(0.9汇率)为46~133之间。

全部讨论

销量预测有些乐观,其次价格战影响未充分考虑。小鹏在智驾方面的优势在不断削弱,由于目前还处于亏损阶段,研发投入变得保守。小鹏研发费用 50 亿,理想 100 亿,智驾的优势很快会被追平!

04-25 14:47

比较中肯的分析,除了后面的股价预测

05-01 23:44

小鹏前几年投入研发的资金数据准确吗?

04-25 14:54

应该就是底了,或者是一个底部区域,能不能走出来,重新上涨需要销量的配合,技术领先也要销量领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