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分析核心逻辑——以小米14Ultra为例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1回复:4喜欢:4

前言:做一个负责任的分析人士

要想做分析,请务必记住以下几个原则(然而99%的所谓“分析人士”都做不到)

1. 拥有自己的一整套分析的逻辑框架,并用于公开自己的逻辑。

2. 逻辑的改变应当由于事实的变化,而不是甲方或者自己的偏见。

3. 更多建设性的意见,而非批判性的意见。如果一个博主,总是在反对这反对那,但说不出自己的反对原因以及一整个逻辑思考过程,这说明他很虚。

4. 批判有理由有事实根据,且遵循逻辑。

正式标题

《从小米14Ultra上看出小米的技术积累和思维的转变——从参数领先到体验优先,雷军的这一条高端方法论之一在小米14Ultra上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印证,这使得我对于小米未来手机的表现的乐观态度更进一步》

引言:

不过,当下数码圈,是已经日薄西山了,再也没有了17-20年的盛况。

一方面,智能手机逐渐从科技属性过渡到了日常生活用品属性了,用户换机周期越来越长,再加上智能手机创新乏力,国际国内经济疲软等一系列原因。这导致数码评测同质化越来越趋同(内卷化也加剧了),数码博主的地位也再也不同于以前。

当然,这也不怪数码博主,一方面门槛大幅度降低,许多数码博主实际上专业能力及其匮乏,其次,智能手机越来越全能(性能,影像,通信,生产力等等越来越强)而不拥有多个领域知识的自媒体几乎很难从专业性上给出正确的数码产品的评价。

Bilibili,抖音等平台上的头部UP主对于小米14Ultra的评测就可见一斑,如小白测评、科技美学之类的头部,评测几乎是千篇一律的外观+参数+性能测试+影像测试+音质测试……看似全面,实则蜻蜓点水,每一个都不深入。

至于其他的UP主则更加体现这一趋势,有的是另辟蹊径把数码评测变成了表演秀,夸张的表情加上疯癫的行为(比如“蓝朋友TV”),粉丝倒是有了,流量倒是有了,然而已经脱离数码评测的范畴了,实际上的信息量极低(根据香农定理,信息量与出现概率负相关);有的则是在博主人设上做文章,比如“坚决不收媒体机”的各路“独立评测”博主,很遗憾的是,这部分博主仍然没有脱离千篇一律的测评方式,本质仍然是复读机。

好在中国人足够多,小米的关注量也足够高,所以还是能够找到一些高质量评测的,通过这些评测的内容,我得以更深层次地了解到小米14Ultra这部小米在2月发布的旗舰手机。如果你问我作为“小米分析学家”为甚么不买一部评测,我得说一是我不专业,尤其对于14Ultra主打的卖点——影像实在不熟,另一方面就是没必要花这钱,毕竟这年头赚钱都难,省着给自己加餐吧。

特此感谢Bilibili@阿布相机手册和@大狸子切切里的视频,作为本次分析文章的素材。

正文:

小米14Ultra相较于13U,重点区别在以下几个方面:外观设计、主摄像头副摄像头的光圈设计、软件。

外观设计上,14U去掉了13U的驼背设计,从外观上更加美观,背部更加简洁;其次是正面四边几乎等宽,视觉效果更极致。然而,外观手感其实是最不看重的,作为14U这样一款注定不是定位给大众用户的产品,外观的权重相对低一些(当然也要达到及格线)。去掉背部隆起是更方便拍摄设备夹住手机中间从而拍摄,由于13U背部隆起位置在中间,导致拍摄夹需要夹住手机靠下位置,这导致了横屏拍摄时候重心不稳。而正面四曲面则主要是视觉效果上的考量(手势操作也有提升)可以更加凸显高端感。

第一个图是小米13Ultra,可以看出背部隆起,而小米14Ultra去掉背部隆起后,拍摄夹子可以直接夹住中间,从而保证中心平衡

左为13U正面,右为14U正面,对于高端旗舰,外观也很重要

主摄像头加入可变光圈,可以在默认模式下直接拍摄文档时候更加清晰,由于光圈和传感器尺寸很大,导致景深太小。在13U的时候是两档可变光圈(虽然也够用了)但是不能自动变换光圈,而14U可以自动变换光圈,在暗光环境下启用最大,而在拍摄文档时缩小光圈。目前来看,OV均未有搭载可变光圈的机型上市,荣耀搭载可变光圈设计的机型没有影像旗舰,小米14U的可变光圈设计最大F/1.63,进光量非常大,这或许是个优势。但是,无论是外观、还是可变光圈,在参数上很难体现出来(这就是参数不等于体验的一个具体呈现)。

参数上的升级除了可变光圈外,还有卫星通讯,更大的电池等、通信芯片加持等等

然而,14U的最大的升级,其实是软件层面的,这才是本次14U的绝杀技能。(能不能绝杀看市场表现了,我也掌握不了目前的市场数据)

编者说:

对于国产手机厂商而言,除了华为拥有一定的自研能力(比如SOC等)其余的都被部分人士成为“组装厂”,被认为缺乏核心竞争力。除开华为粉丝的高傲,更应当从理性角度分析,“组装厂”为什么缺乏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

1. 核心元器件不掌握在自己手中导致上游供应链对终端产品的交付、体验和定价形成卡脖子;

2. 核心元器件不掌握在自己手中导致终端产品很难做出差异化,形成竞争优势;

3. 营销方面的劣势。

第一个方面举例来说,

从交付来看小米早期供应链话语权弱,导致小米手机交付出现问题,造成小米手机经常需要预约和抢货,从而给用户的消费体验造成不良影响,也给小米公司形象带来影响,致使小米背上了“耍猴”的骂名。从体验来看高通在2021年的旗舰芯片骁龙888采用三星工艺导致芯片发热严重,而国产手机厂商对此毫无对策,华为P50系列、小米11系列、荣耀Magic4系列、OPPO Find X3/X5系列均受此影响。从定价来看:目前高通旗舰芯片逐年涨价,终端厂商的产品定价受到上游供应链价格制约。掌握自研能力的可以更灵活地定价,比如2019年荣耀的机型性价比大有超越红米之势,就是这一体现。

第二个方面举例来说:
苹果的A系列处理器强大的性能和高效的能耗比优势,是iPhone手机拥有流畅体验的基石,华为麒麟芯片最早在手机SOC上集成独立NPU单元,给华为手机带来了诸如智慧亮屏、智能旋转屏幕等不同于友商的差异化体验(我在使用华为手机的时候就认为这个智慧亮屏确实很好用)。三星对于屏幕和传感器的自研可以给三星手机提供更好的体验。反面举例来说,如小米12SUltra首发一英寸传感器,一经发布就好评如潮,几乎彻底扭转了小米高端旗舰的舆论,然而由于传感器并非小米独占,最终OV也可以使用一英寸,所以小米的优势就只领先了3个月。

第三个方面不举例了,看看华为苹果就很清楚了。

也正因如此,对于暂时没有能力研发出芯片或者不拥有核心元器件的终端厂商而言,软件是最应该发力的地方,除此之外,外观设计,硬件的再设计或定制也可以取得差异化竞争优势。在这点上,华为P60系列的影像能力以及在华为Mate60系列(搭载性能相当于骁龙888的麒麟9000S)的流畅度表现,以及华为平板的体验等等均可以说明这一点。

小米14U,确实在软件等方面大有发力,相较于竞品,已经呈现差异化领先的态势了。

差异化优势,是一切产品竞争力的中心,没有足够的差异化优势,就只有降价一条路可走。而差异化优势的体现,一定要服务好自己的目标用户。确立好产品定位也就确立好了目标用户,营销和宣发也应当遵循这一定位逻辑。如果是钻牛角尖地来看,你可以说所有的商品都形成了不同于友商竞品的差异化,但是,差异化≠优势,而差异化优势在很多情况下也并不是在商业上重要的。所以,这依赖于厂商正确的判断,这可能需要丰富的经验。

基于这个逻辑,我认为小米汽车SU7做出了足够的差异化优势,对于小米14U而言,我也同样认为,但是14U并不是定位大众的产品,同时由于品牌能力等原因,所以这部手机可以在同品类中取得极大成功,但是还暂时不能挑战同价位的华A机型。但是我们从14U这次的表现而言,我们看出了小米的团队比较好(90%)贯彻了雷军的高端方法论中的“从配置领先到体验优先”这一条,对于细节的关注体现了这手机产品经理是有认真思考过的。

小米14U,在没有自研芯片的下,小米是如何交出差异化的答卷的呢?

相较于OVH,澎湃OS可以和智能家居互联更方便(优势),用户对于过往MIUI的一段不稳定历史造成对于澎湃OS的心理低预期(劣势)。

以及在小米14U的主打卖点——影像上,有:

OVH同样有超广角,但小米视野更广,镜组质量更高。(如下图)

友商们同样有长焦微距,但小米有景深融合功能,可以减少虚化,拍摄特写时做到每部分都清晰(如下图)

同样是按下拍照,从小米12开始,小米的拍照体验就很好,几乎按下就能成片,类似于iPhone策略。与华为vivo形成鲜明对比,这两家按下快门后有后台计算过程,做不到所见即所得,而且拍摄移动物体时容易模糊。

小米还能外接拍摄手柄,而且手柄也改进了。用物理按键来换转接环,这样转接环就不容易掉了。(如下图)

同样是拍照,但小米还有街拍模式,启动更快,这次还可以导入预设

友商同样专业模式,但小米的更专业

在安卓厂商中,OPPO最早在相册里支持开启HDR,小米现在也终于支持了,而且更进一步,遵循了通用的谷歌标准,小米的HDR照片分享给三星仍可以开启HDR

还有前置支持4K60帧录制,这相较于13U提升巨大。而且录制效果也很好。【DuLOG-03】小米14Ultra,让见缝插针的拍照有层次_哔哩哔哩_bilibili

前置很重要,这是小米过去常常忽视的地方。现在终于改过来了

这次还重点改善了视频拍摄表现,视频不好在文章中呈现,详情请看:网页链接{(4/4)14 Ultra说“不止iPhone,在座的各位都是垃圾”,视频篇(ft.OPPO Find X7 Ultra、IPhone 15)_哔哩哔哩_bilibili}(这个人标题党,内容不错的,别被标题影响了)

还有16bit的RAW,可以更方便后期编辑,后期编辑的空间也更大网页链接{(3/4)16bit UltraRaw秒天秒地,OPPO叫爸爸,相机害怕怕,UltraRAW篇(ft.OPPO Find X7 Ultra、索尼A6700)_哔哩哔哩_bilibili}(这个人标题党,内容不错的,别被标题影响了)

总之,小米14Ultra已经在小米能做到的地方努力做到了最好。至于小米做不到的地方,比如芯片等等,交给小米的研发团队,用时间来成长吧。从市场角度去思考小米14U,这部手机在它的目标用户中,已经努力做到了极致,同时和友商的影像旗舰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差异化优势。所以可以预期的是,这部手机的销量超过友商的同定位产品是毫无疑问的。

但是,由于影像旗舰厚重、镜头组硕大等等,就注定了它不可能成为被大众所接受的手机形态,又由于米OV的品牌力目前相对于华为苹果等是较难支撑起6000+的价位,所以销量预期肯定不能和华为苹果的同定价机型相比。能够达到100万就算是奇迹了。

结语:

技术能力,市场和营销能力,团队协作和管理能力,战略和定力被成为评价一位商业人物的四大能力。对于数码产品而言,销量的背后是多种因素的作用,包括产品定位、基础体验、差异化体验、外观设计、营销、品牌等。

在自己所能掌握的地方,竭尽全力,并发力未来,用长期主义打败更高阶的对手,这就是当前小米应该做的也正在做的事。我从来不嘲讽新兴的品牌,因为,如果这个世界真的如同保守主义者所期望那样,那么中国的新能源永无出头之日,因为这群人“人家百年企业,你才成立几年”……

今天的伟大,来源于过去的成长。“伟大都是熬出来的”——雷军说

还是引用我在之前的文章的那句古希腊哲人的话:「要想获得幸福与自由,必须明白这样一个道理:一些事情我们能控制,另一些则不能。只有正视这个基本原则,并学会区分什么你能控制,什么你不能控制,才可能拥有内在的宁静与外在的效率」

关于小米汽车的分析第二篇,将会在之后的一周内发表

END

全部讨论

我也是看了十几家测评,确认了14ultra确实是领先的影像旗舰,阿布也看了。

03-13 08:54

写的不错

03-13 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