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幸的天花板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1

$瑞幸粉单(LKNCY)$ $星巴克(SBUX)$

瑞幸在财务造假事件后,常见观点是瑞幸要倒了,活不下去了。

后来,瑞幸没垮。常见观点变成瑞幸的成长性堪忧,怀疑瑞幸能否保持增长。

后来,瑞幸维持高速,门店破万家,甚至要破两万家了。常见观点变成瑞幸的成长到头了,从成长股变成价值股了。

2024年,瑞幸的门店数量要突破两万家了,这个数量确实惊人。

市场喜欢推导测算行业或公司的“终局”或“天花板”。那么,瑞幸的天花板到顶了嘛?

1. 渗透率和复购率

按照市面上常见的数据,中国目前的年人均咖啡消费是数量是10杯上下,上海是国内咖啡消费最发达的地区,这个数值是20杯左右。发达市场(欧美日韩港等)的的人均数量普遍在200杯,甚至有超过300杯的。

中国传统是喝茶为主,咖啡作为舶来品,有一个漫长的普及过程。目前的主流消费人群是青年人,包括学生、白领。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咖啡的渗透率大概率也会缓慢提升。市场上有不少行业报告估算,中国咖啡消费的增速高达15%。

咖啡的成瘾性特征,会缓慢提升咖啡摄入者的阈值,典型表现是从奶咖逐渐过渡到黑咖。而且,年龄增长也基本不影响咖啡消费。有意思的是,在日本这样的老龄化国家,中老年人的咖啡销量甚至是超过年轻人的。

咖啡成瘾的特征,消费者会不自觉地提升摄入量,瑞幸凭借在现磨咖啡的竞争优势,大概率也会受益于消费者复购率的提升。

保守估计,5年左右的时间,人均消费数量从10杯提升到20杯,那也只是相当于发达市场的零头。但是考虑到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咖啡消费的总量也是惊人的。

2. 咖啡品类的扩张

咖啡市场按照形态划分,可以简单分为现磨咖啡、即饮咖啡、速溶咖啡。瑞幸之类的咖啡馆都属于现磨咖啡,别看他们出镜率很高,其实真正的大佬是主打速溶咖啡的隐形大佬雀巢

正如星巴克通过现磨咖啡营造第三空间打开市场之后,推出了咖啡豆、瓶装即饮咖啡等产品。

瑞幸在主打的现磨咖啡饮品之外,也同样有咖啡豆、咖啡萃液、挂耳咖啡等。这些产品目前通过瑞幸自己的APP线上渠道销售,也会逐步上架线下的超市等渠道。而且,有可能在未来两三年会推出即饮瓶装咖啡。

3. 咖啡出海的可能

近几年来,蜜雪冰城为首的茶饮大军,已经在东南亚卷起了一阵茶饮风潮。在中国市场卷出来的玩家,进入东南亚市场似乎是降维打击。

瑞幸显然也是不会满足于中国市场的,瑞幸的目标是星辰大海。于是,瑞幸23年就开启了出海,选择在新加坡试水。

瑞幸的这套打法能否成功复制,能否适应当地市场,还有待观察。毕竟,海外的商业环境和基础设施不同于中国,特别是数字化程度较低。

但是,瑞幸继续出海在未来三五年是大概率事件。

4. 咖啡提价的可能

9块9的活动,持续半年多时间,已经开始缩水了。

在此之前,瑞幸的客单价也有过一个提升的过程。价格和数量之间,更多是一个平衡。

市场竞争缓和之后,瑞幸大概率还是有能力稍微提价的,10-20元的价格带是瑞幸的优势地带。

在庞大的销售杯数的基础上,客单价的提升,会带来利润的显著增长。

瑞幸的天花板到底怎样,只能边走边看了。

如果瑞幸的竞争优势得以维持,即使未来增速放缓,强大的自由现金流也足以支持公司通过分红或回购的方式回馈投资者。

往期瑞幸文章

不可思议的瑞幸涅槃

瑞幸咖啡还能幸运在握吗?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