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企业该如何估值之六:一切关乎成长_王学恒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36回复:32喜欢:210
Price=PE*EPS,PE=G*PE/G,于是,我们得到了股价=G*EPS*PE/G。

这不是文字游戏。前文所述,如果PE/G水平在资本市场中的波动可以看成一种必然但又规律的摆动:0.3以下-0.5为低估,0.5-0.8合理,0.8-1以上为高估(就纳斯达克而言),那么我们可以把它视作是一种中期的稳态值,这样比单看PE上下不规律的摆动要可控的多,更容易把握。一般说来,当年的EPS并不难预测,比如我们今年预测某公司全年的盈利水平,不会差距过大,正负10%以内是可以预期的,再或者根据分析师们的一致预期,也可以有个初步的判断。往往,多名分析师的一致预期也是公司的预期,因为上市公司多会给资本市场一个指引,该指引可以是次季度的,也可以是年度的,分析师再根据自己对行业的理解,对公司管理层的理解加上自己的预测,得到最终预测的数值,多个分析师的加权平均数,就是一致预期,也叫市场预期。anyway,当年的EPS基本可以视作是一个波动不大的稳态值。那么股价公式中既然PE/G、EPS都稳定了,什么是变量呢?仅有G了。

这就是为什么互联网公司的成长性如此重要的原因。经常有人会这样看,说公司今年净利润水平非常好,折合估值不到20倍,但问题是,可能该公司未来的G并不好,估值低有何意义?为什么低估值的科技股并不比低估值的传统企业好?这是因为,转向成熟的科技类公司并不能像传统企业那样保持更长期的盈利能力,原因是技术变化太快,商业模式变化太快,科技公司轰然倒塌的概率更大(e.g. 网景、北电、诺基亚、摩托罗拉...),那么对应到绝对估值法中的预期永续现金流往往是被高估了。还记得在第一篇文章中我们提到的比例么?1999年纳斯达克共有4000多家公司(在主板),目前还在主板的只有2000家,也就是说,50%的公司不见了。在剩下的50%中,只有202家创了新高,其余那90%的公司都无法越过当年的高点。但我们也大可不必说,投资科技股是个梦,或者是个击鼓传花式的旁氏骗局。按照20年来的统计,美国GDP的复合增速是2.9%,而纳斯达克企业平均加权利润的增速是5%,显然,科技公司对GDP的带动是正向的,有力的。只不过,科技兴衰之中,总是催使少量的公司快速获得更高的份额,大量的公司从起跑者变成了跟随者,最后成了旁观者而已。

一切关乎成长。一般,我们考虑将企业明年、后年、大后年三年的CAGR作为公式中的G。现在,一切问题似乎变得简单了,这个G如何预测?

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方法。来自公司管理层的目标,来自行业判断,来自对公司过往表现的判断...总结下来,大体分成两个层级,第一个是对于公司的定性判断,或者叫战略判断。核心要素是公司治理与人才、市场空间、创新层级、产品体验与商业模式,见《互联网企业该如何估值之四:基因、格局与执行力》网页链接。另外一个层级,则是定量判断,或者称之为表象层,可以参考所处行业的增速,公司的地位得到公司潜在增速,也可以试图看公司的前导指标如流量、用户,根据已经实现或者正在实现的用户变现能力,推断未来公司整体的变现能力。见下图。


总之,这不容易。任何的方法绝不是一招半式的简单归纳,或者人云亦云的复制模仿,而是靠长期的分析与实践,不断摸索、积累、总结、提高。在变幻莫测的科技大潮中,我们经常会忽略些什么,或者很难把不同的事物联系起来统一观察。比如2007年1月iphone刚刚出来的时候,我们比较容易得到如下的判断:产品体验一般,因为打电话功能很差;商业模式没有创新,因为App store还没有推出;市场空间不大,因为诺基亚,黑莓都如日中天,丝毫看不出份额的下滑可能...回头看,错误在哪里?原来是对创新层级的判断出了问题,或者说对产品、商业模式潜在的进化能力判断失误。当然,若从表象层看,当时不会有多少第三方报告定义智能手机这个行业,那时候所指的智能,是以塞班、黑莓为代表的半拉子智能手机,从根子上就非我们今天使用的智能手机。因此,表现层的数据亦不会有太客观的输入。再比如说,今天的谷歌NEST(智能硬件),到底是个简单的硬件,还是家庭综合网关,还是连接电力公司的能源数据采集平台?不同的性质,不同的天花板,不同的能力要求,最终得到大相径庭的估值结论。

很多科技公司,为了追求快速份额扩张,把当年的利润全部投入出去扩大再生产,导致了收入增速飞快,利润长期为负值。这里说说PE与PS的关系,实际上两者并不矛盾,是统一的。EPS=SPS(sales per share)*净利率,PE=P/E=P/(SPS*净利润),于是得到,PE=PS/净利率,即,市盈率=市销率/净利率。亦可得到,PE/G=PS/G/净利率,PSG=PEG*净利率。把PEG的摆动范围代入到公式中,乘以净利率,就得到了PSG的估值水平。这里所指的净利率,是企业稳态情况下的净利率。因此,在PEG和PSG估值切换中,核心假设是企业的稳态净利率。稳态净利率和什么有关?业务特征,商业模式,市场格局等,比如网络游戏高,电商低,O2O低...单独计算PS也不难,PS=PE*净利率=G*PEG*净利率。举例而言:

–高净率(30%+),PS10-20倍正常,折合PE为30-60倍,e.g. 奇虎、百度、阿里巴巴
–中净率(10%-30%),PS3-5倍正常,折合PE为30-50倍,e.g.58、新东方
–低净率(10%-),PS1-3倍正常,折合PE为30-50倍,e.g. 京东、美团、途牛

当然,这些判断不是从一而终的,也要结合行业变迁,相似行业比较等多种方法不断修正与总结。

全部讨论

不见窗前月2016-05-01 13:21

非常棒!

用户70702562162015-12-15 05:57

lIfifan2015-09-21 14:34

股票是

熊猫之友2015-09-13 08:13

互联网估值研究2

wing_sai2015-09-08 09:13

请问作者最后几个例子的PE都落到30-50倍区间是一种巧合,还是有什么基本规律在支配呢?

AsXLH2015-09-05 13:06

神话破产,不是公司破产,也不是产业破产。
神话破产就是回归经营层面研究价值。
三泰是做了些有价值的事情。只是这个价值并不那么高。给10元是合理的。

judy郭郭2015-09-05 10:38

谢谢研究员的分享啊~~

呆苯硬2015-09-04 23:39

谢谢

稻田舞者2015-09-04 22:09

那京东和去哪儿网怎么估值,净利润率都是0的,岂不是估值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