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记录20230102 年终总结

发布于: 修改于: iPhone转发:0回复:10喜欢:1

账户收益再糟糕,也要做总结。

主账户截止2022年底总市值933.67万,相比2021年底的1162.88万,下降229.21万,-19.7%。收益百分比低于上证(-15.12%),高于沪深300(-21.63%) 深成(-25.85%)和创业板(-29.37%)。

按个股市值下降程度看,宁德时代 -63万,东方财富 -53万,创50etf -20 万, 东阿阿胶 -18万, 伊利股份-18万,茅台 -17万,其余食品股大致下降20万,银行保险及其他大致贡献了剩余的10万。

年末持仓比例,食品饮料45%,宁德东财创50etf25%, 东阿阿胶11%,银行保险8%,药房8%,其他3%。

对比去年末的持仓,宁东创 35%,食品饮料30%,东阿阿胶10%,银行保险10%,药房10%,航发5%。

仓位的百分比变化主要来自调仓,其次是市值变动。

先聊聊第一大持仓板块食品饮料茅台。年中做了几次调仓主要是加大了食品饮料的仓位,同时把食品饮料的仓位向茅台集中。截止年底,食品饮料占总仓位45%,茅台占总仓位28%。

回顾一下去年的年终总结,当时我认为食饮板块PE46,高估并透支了2年的业绩,在不择时的前提下,为了长期15%的长期年化收益,我选择了保持仓位。一年过去了,板块PE降到了34,离中位数28已经不远。再经过23年一年的估值消化,假设板块指数不变,应该可以达到中位数。24年开始20%的利润年增长将会反映到板块的长期走势中去。需要问自己的是如果回到22年初,我会选择择时,清仓一年等待估值回归么?因为这样我就可以避过板块-55万的冲击。自己的投资体系主要是看整体市场的估值水平,在当时整个市场未出现过热的情况下,我没有选择择时。事后看,虽然预期了2年的调整,但实际操作确实是错误的,毕竟投资市场收益为王。未来也许需要调整一下持仓的总体策略了,从注重全市场估值向板块估值倾斜。

目前食品饮料板块10年PE百分位在70%,5年PE百分位在50%,依然高估。但作为市场最稳定的板块,横向比较其他板块的估值,在防疫政策变化的前提下,今年是相对更值得期待的。如果今年板块估值继续下降,我会把食饮总仓位提到55-60%,茅台提到35-40%。

选择集中食品饮料仓位到茅台的理由主要是茅台相较板块其他个股,增长的确定性更高,尤其是考虑了未来的人口问题之后。主账户茅台的持仓成本在1481,对应22年末业绩PE不到30,长期持有的安全感还是比较足的。个人预期如果今年茅台的股价增长10%,叠加净利润增长18%,则年末PE在33左右,10年PE百分位在65。24年估值会回归中位数,基本与整个食品饮料板块同步。

持仓第二位东阿阿胶的业绩受疫情影响恢复比想象的慢,22年利润估计只有8亿。我去年预计24年年利润可以达到15-20亿,目前看机构并不认同。机构预期23年10亿,24年13亿,都低于我预期的下限。今年我的打算是如果茅台回落到1500以下,而东阿阿胶维持在40以上,就挪3%的仓位去茅台。同是24年20左右的PE,茅台的品牌护城河更宽。

持仓第三第四的宁德和东财22年表现很差,创业板整体的表现也很差。我22年初估计创业板横盘一年估值降到中位数以下,可实际是大幅下跌近30%,估值直接到了20%以下。对于东财的长期走势我并不担心,只要市场回暖,成交量放大,作为最有竞争力的券商,股价走强是早晚的事。东财的牛熊业绩5倍弹性理论应该继续有效。宁德股价的未来走势就不好说了。目前新能源车的渗透率已经超过30%,远超市场的预期,宁德的利润增长也远超预期。可宁德的股价走势却反应出市场认为宁德的大幅增长即将见顶,在没有其他新增长点出现之前,未来的估值很可能会向传统制造业靠拢,也就是8-15PE。今年的目标是择机继续降低宁德的仓位,甚至不排除完全清仓的可能,多出的仓位估计会转到高端消费,电力,金融。

最后记录一下对银行保险的看法。作为国家基石,去年某段时间市场狠狠的交易了一把崩溃。在政策转向后,估值又急速回升。当前PE在4.5,百分位在4.5%,处于低谷状态。保险作为一个有很大一块业务需要保代线下开展工作的行业,我倾向于放开后受益程度会大于银行。个人经验,由于银行保险的业务和资产非常复杂,准确评估价值也就非常困难,因此只考虑稍微增加一部分保险仓位,使板块总仓位从8%提高到10%。

去年的目标是跑赢理财,把超额收益放到2023后。实际结果相差甚远,当然主要是由于系统性风险。今年的预期是沪深300年线收阳,涨幅5-10%,个人账户收益10-25%,看看年底能不能实现吧。

#2022投资总结# #实盘分享# $实盘A(ZH927839)$

全部讨论

这么多资金的,还是考虑想办法配置些美股吧。 茅台虽然好股票, 可是不便宜, 这个价格要横盘很久消化这个估值.. 也掉不下去, 原因很简单: A股优秀公司太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