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不爱买小米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雷总是懂营销的。

小米Su7正式发布之前,雷军造车就已到了全网讨论的热度。

雷军说,自己的名字第一个字带“电”,第二字带“车”,真是天生的造车(电车)人

但不知哪个鬼才评论,“电”不露头,“车”被盖帽,雷军造车实乃大凶之兆

玩笑归玩笑,小米汽车这种营销策略,称得上业内标杆。

雷总也是懂致敬的。

手机发布会上,雷布斯的穿搭致敬乔布斯;汽车发布会,雷斯克又致敬了一把马斯克,而小米Su7这辆特别好看的车,又狠狠致敬了一把保时捷。

公募不爱小米

我觉得某种程度上,雷军正是从享受市梦率的超级成长股,逐步过渡到普通成长股,如今回归按制造业估值。

1996年,当27岁的雷军担任金山办公的CEO时,Pony Ma还在筹钱起办公室,Jack Ma还在搞中国黄页。

雷军创业的起步,比同时代的很多企业家都早。

但后视镜的看,小米上市又有些晚,股价表现也很一般。

从2018年IPO至今,5年多的时间,小米—W还在发行价附近徘徊,肯定无法让人满意。

其实小米最辉煌最高光的时刻应该是2014年,当时小米用三年的时间做到了中国第一、世界第三。

估值460亿美金,成为当时全球估值最高的未上市科技公司,还获得《时代周刊》的大篇幅报道,那时的雷军是中国手机之王。

但就像我们开玩笑时经常提到的,所谓科技股,就是中国人目前还没有掌握的技术,一旦中国玩家大面积下场,科技股就会变成普通制造业,陷入价格战的泥沼。

手机、汽车,都如此。

2018年,等到小米启动港股IPO时,国内手机出货量前五的公司中,已经有四家是中国公司,与华为、OPPO、VIVO绞杀在一起,小米的优势没有4年前那么大了。

而且在2016年,因为供应链问题,小米曾遭遇了成立以来最大的一次人员变革和生存危机,整个互联网的舆论对小米并不友善,唱衰声音也此起彼伏。

所以说,如果2013-2014年,小米创业板上市的公司,那他的地位也许不会弱于当时的乐视;但2018年之后,中美摩擦影响了港股的定价功能,港股通制约了很多存量公募投资小米的可行性,也让投资者相对理性的看待小米。

直到港股上市一年之后的2019年年底,我们才看到小米的持有人里,出现了熟悉的傅老师的身影,与此同时,鲍无可、梁跃军等公募知名投资者也小比例试探。

真正算得上爆发的其实是2020年,公募大牛市+港股互联网泡沫化+5G换机潮开启,公募有太多子弹、也有太多的理由南下香江。

随之而来,围绕着小米,很多知名投资人开始出价。

2020年,既有睿远赵枫吃到主升浪的高光,也有宗合老哥高位买套的痛苦。

随着这几年互联网增长的故事讲不下去,港股科技也越陷越深,越来越多公募不约而同,选择了离开。

曾经小米众星瞩目,因为可以按轻资产的互联网给估值,现在小米越做越重,港股的21倍PE真的便宜吗

我看这两天不少朋友都在说,假如真的看好小米造车,可以花21.59万买小米股票,小米造车成功,股价肯定赚的更多;如若小米失败,亏得也不一定比买车多。

$小米集团-W(01810)$ $腾讯控股(00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