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球基金评审团招募!9只港股基金邀你来测评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21回复:66喜欢:12

#老司基硬核测评# 重磅升级,参与形式不变但奖金金额更多了、权益更多了!

每期的老司基测评征文获奖者将会纳入「雪球基金评审团」,经由雪球的投资者教育计划扶持,参与雪球精选基金的评审打分。你一票,我一票,雪球精选基金要出道!雪球精选是雪球平台即将重

为提高投资者对基金市场的全面认识,提升风险防范能力,长期投资、理性投资、责任投资。本季测评活动想通过向大家传递多元立体的基金测评维度,让大家学会如何筛选基金,测评基金。

【如何才能加入「雪球基金评审团」】

第一步:按要求参加#老司基硬核测评#征文活动,发布基金评测文章;

第二步:征文活动获奖者将优先入选当期雪球基金评审团!话题哥会联系您参与后续评审打分环节~

本期测评主题:9只港股基金

2022年11月以来,随着流动性及风险偏好改善明显,港股转机渐显,涨势如虹,2023年首周更是喜迎开门红。数据显示,截至1月9日收盘,恒生指数在2022年10月31日触底14597点后,两个多月的时间里涨超6000点。低点以来,恒生指数累计涨幅已达40%,恒生科技指数更是超过50%。受此带动,港股主题基金表现也很突出:期间20多只净值涨幅超50%,最高超过60%。

相比于开通港股外币账户的繁琐和港股通证券账户的高门槛,通过公募基金布局港股市场更适合普通投资者。

本期老司基评测征文活动,话题哥选择9只港股基金,包括了主动管理和被动指数基金,它们是:

数据来源:Wind 数据截止日期:2023/1/6

话题哥邀请球友们对这9只港股基金进行全方位评测,欢迎球友们发表长文踊跃参与。优秀的基金测评内容将获得现金奖励。

【活动时间】

2023年1月10日–2023年1月18日

征文结束后话题哥将联系征文获奖的球友组成第8期「雪球基金评审团」,对评测基金进行打分。

【征文内容】

对本期征文活动提到的9只港股基金中的一只或者多只进行评测分析:

可以参考以下模板:

1、你认为2023年的港股基金值得投资吗?怎样分析港股基金的投资价值?

2、你怎样看待这只港股基金未来的表现?

3、选择港股基金你最看中哪些指标?

4、投资港股基金,你更偏爱主动基金还是被动指数基金?

5、对于这只港股基金的2022三季报你怎么看?从中发现了哪些亮点?

6、投资这只港股基金有哪些需要注意的风险?

7、评测基金投资价值你都选用哪些维度和指标?欢迎将你的选基方法分享~帮助球友们建立一套成熟的基金投资理念。

【活动奖励】

奖励方式:发表优秀基金测评文章的球友将获得现金奖励:

一等奖2名:1500元现金打赏

二等奖3名:1000元现金打赏

三等奖5名:500元现金打赏

优秀奖N名:随机打赏18~188元

除了奖金外,征文获奖者将有机会纳入当期雪球基金评审团!雪球基金评审团成员将有资格参与雪球精选基金的评分,您的打分将有可能决定一只基金能否成为雪球精选基金。

【流量激励】

优质的测评文章和直播视频内容将提供以下曝光支持:

1.推荐到基金页面【基金测评】内容展示位,获得长期流量曝光;

2.推荐至雪球“今日话题”栏目获得更多曝光及球友交流机会;

3.在微信公众号、微博、今日头条等平台的雪球官号上同步发布。

【参与方式】

发布长文主帖,同时添加话题标签#老司基硬核测评# 和基金代码并@ 今日话题 (发帖→长文→标题→ 话题标签+$基金代码 $+征文内容);

【评选规则】

1.发帖必须带话题 标签;

2.客观评分(40%):根据文章的阅读、转发、评论、点赞、收藏、打赏等互动数和评论质量综合所得;主观评分(60%):雪球内容运营团队对文章质量进行打分,考察维度包括文章逻辑性,数据详实度以及是否真实原创等;

3.发帖请注意遵守《雪球社区守则》;

4.活动最终解释权在法律范围内归雪球所有;

5.投稿须知:

(1)投稿用户(以下简称“您”)在本次征文活动中向雪球提供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图表等)均应为投稿用户原创,参考资料需注明出处。严禁抄袭、剽窃,一旦发现将取消文章的参赛资格。

(2)投稿用户同意授予雪球获得您投稿的全部内容(含入选及未入选的内容)之免费的、永久性的、非独家的、可转授权的权利和许可。为流量激励及促进内容传播之目的,雪球有权将您投稿的内容用于包括但不限于:在微信公众号、微博、今日头条等平台的雪球官号上同步发布;将内容登载至《雪球专刊》并上传至各大平台供广大用户下载传阅;将内容传播至其他合法渠道。

@懒人养基 @九龙十三姨 @阡陌说 @诺依曼Feng @基金复基金 @炒基蛋 

$富国蓝筹精选股票(F007455)$ $富国中国中小盘混合(F100061)$ $中欧丰泓沪港深A(F002685)$ $华安香港精选(F040018)$ $南方香港成长(F001691)$ $华夏沪港通恒生ETF联接(F000948)$ $汇添富恒生指数(QDII-LOF) A(F164705)$ $广发恒生科技指数(QDII)A(F012804)$ $天弘恒生科技指数A(F012348)$ 

全部讨论

2023-01-10 16:09

#老司基硬核测评#
港股目前仍然处在底部区间,港股大反转在路上,未来依然看好大科技板块投资机会,持续买入$华夏沪港通恒生ETF联接(F000948)$ 正当时。
目前港股市场已经反映了美股持续的加息预期,随着美国通胀回落,外资会继续回流港股。 此外,中美签署审计监管合作协议后,有助于修正此前市场对中概股的悲观预期,未来或能取得进一步进展。 就国内经济而言,近期国内“稳增长”政策不断加码,国内经济政策预期更趋稳定,楼市方面也在积极保障交付,稳定市场预期。
因此整体来看,尽管短期内港股或仍将维持震荡状态,但随着制约港股走势的因素逐步得到改善,后续港股市场有望迎来上行空间。

2023-01-10 15:43

#老司基硬核测评#
港股底部已经明确,美国加息末期难改港股探底回升趋势。
从估值的角度来看,恒生指数的市盈率PE为8.25倍,处在近10年来的15%分位数以下,触及2009年以来的低点。横向对比来看,沪深300和标普500当前PE分别为10.71倍、19.4倍,并且均处于10年PE估值的中间水平左右。
目前市场已经反映了比较极端的加息预期,未来美国通胀回落概率较大,如果议息会议讨论放缓加息步伐,将有利于缓解人民币和港币的贬值压力,从而带动外资回流港股。
港股配置价值已经非常凸显。对于大部分投资者来说,投资港股最好的办法就是底部区域定投$富国中国中小盘混合(F100061)$ ,专业人做专业事,省心省力。

2023-01-14 20:46

我记得$天弘恒生科技指数A(F012348)$ 是最早的一批恒生科技指数基金,去年在低点坚持的基民都迎来了大丰收!今年我还继续看好,后期空间至少还有20%的向上幅度!

#老司基硬核测评# 


我认为,23年港股机会大于A股大于美股。理由“绝境反转” vs “困境反转”:
1. 此前港股下跌三大原因:政策、业绩、美元指数在2023年都向好,叠加港股三年全球倒数。
2. 疫情防控及民营经济政策优化后,业绩会很快释放,港股对基本面的响应要大于A股
3. 23年美元和美债收益率或联袂下跌

近期,多家卖方和专业投资者看好明年港股的投资机会。此前导致港股下跌的三大原因:业绩、行业规范性政策、美元指数明年都向好,叠加港股三年表现在全球表现倒数。可以说,如果说A股的主逻辑是“困境反转”,港股就是“绝境反转”。

疫情防控政策扭转后,业绩会很快释放,而历史上港股对基本面的响应要大于A股。有句话说,港股看“面”,A股看“水”。按照中金公司预测,预计 2023 年海外中资股盈利有望增长 6~10%,拐点或出现在明年下半年。

港股的“水”明年也向好。美元指数贬值时新兴市场通常正收益且跑赢美股。去年10月以来美元指数回撤7%,MSCI新兴市场股票指数反弹10%。恒生指数取得了更客观的反弹。由于欧美经济的不同步,美欧利差有望在明年1季度见顶回落。今年上半年美元指数有望回落到97。

综上所述,对于港股来说,明年的“面”和“水”都向好,叠加有平台经济支持性政策期待,排序上看应该是港股表现好于A股和美股。

近期,“包括中国央行和证监会在内的金管层,本周接连表态支持平台企业,提出要提升平台企业金融活动常态化监管水平,并加快平台企业境外上市“绿灯”案例落地。”期待有更多政府出台针对知名平台公司完成整改,并且让该上市的上市,该上架的上架,用这些标志性事件来提振民营企业家和市场的信心

$天弘恒生科技指数A(F012348)$ 双重受益于港股复苏的beta和平台经济支持政策的alpha。最为看好~~~


以上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购买基金前请仔细阅读基金合同等法律文件,选择适合自己风险承受能力的产品。指数基金存在跟踪误差。

2023-01-11 13:31

#老司基硬核测评#
已发长文参与测评。
最近港股市场表现出色,不少投资者跃跃欲试,受到资金量、专业知识、信息渠道等因素影响,普通投资者直接参与港股市场存在一定难度,通过基金参与港股投资是一种非常好的解决办法。
参与港股投资的基金众多,选择难度大,对于港股市场比较陌生的投资者来说,投资港股市场指数基金,获取市场平均收益,是非常有效的。
下面就来测评一只港股市场指数基金——$华夏沪港通恒生ETF联接(F000948)$
……

2023-01-11 12:43

港股这波猛

2023-01-11 11:22

#老司基硬核测评# 随着中国经济复苏、海外资金流出边际改善、南向资金定价权加大,港股市场蕴藏战略性和系统性的投资机会。自下而上看,代表中国传统经济基石的龙头企业、央企,以及代表新兴力量的公司如科技、医药等创新型公司,这类公司在香港市场估值定价便宜、基本面风险低、甚至不乏盈利弹性和成长性。尽管反弹幅度较大,但因为之前市场跌幅较多,很多板块的估值还是处于中枢以下的较低位置。叠加明年预期盈利整体会有明显改善,相对于今年来说,现在的位置是向上的机会比向下的风险要大一些,性价比非常不错。

2023-01-10 22:59

#老司基硬核测评# $南方香港成长(F001691)$ @今日话题
2022年港股跌得实在是太惨了,从2021年的历史高点11001.78一路下跌至2720.38,中间的最大跌幅达到了惊人的70%+了。如此惨烈的大幅,让不少投资恒生科技指数基金的小伙伴深套其中,几乎没有什么盈利的机会。
2022年的港股可谓是“内忧外患”,互联网遭遇反垄断,创新药遭遇泡沫破裂,新消费遭遇估值重估,房地产遭遇“三道红线”……港股被投资者疯狂抛售,恒生指数一路从2021年的高点31183.36下跌至14597.31,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宽基指数,恒生指数居然被腰斩了!
①历史回顾
在讲港股基金投资策略之前,我们先可以从美股、A股以及港股自身的历史走势来推测一下未来港股的表现。恒生科技指数在2021年2月18日见顶,随后一路下跌,当时跌到6000点附近时被很多人认为是“历史大底”,不可能再往下跌了,很多人借道中概互联ETF和恒生科技ETF来抄底港股,结果差点被做空的外资“抄家”。事后来看,6000点只是半山腰,后面的急跌更恐怖。
回顾一下美股的历史,可以发现互联网这种“软科技”类型的科技股在泡沫破灭时,杀跌幅度是非常恐怖的。2000年纳斯达克互联网泡沫破裂,投机热钱一哄而散,纳斯达克指数一路从2000年的5132.52跌到2002年的1108.49,期间最大跌幅为78.41%,不少投资者亏得血本无归。
在2002年纳斯达克指数触底后,后面又花了整整13年时间,在2015年再度站上了5000点上方,也就是说,如果有一个投资者在2000年高点买入纳斯达克指数基金,一路下跌时不止损也不定投摊低成本,那意味着他要死扛十几年才能回本……
这个活生生的例子告诉我们基金不幸买到高点时,要么尽早止损离场,要么后期弹药充足后通过定投来摊低成本价,尽早回本,比傻傻地死扛效率高多了。
再来看看我们A股,创业板指数在2015年6月达到了历史顶峰4037.96,后面一路下跌至1184.91(2018年10月见底),期间最大跌幅达到70.66%,跌了整整3年多时间!当然,2018年10月创业板指数见底后,来了轰轰烈烈的超级大反弹,一路反弹至2021年7月的3576.12,期间最大涨幅为201.81%。令人尴尬的是,尽管超级大反弹2倍多,创业板指数至今未突破4037.96这个历史高点,更别提离6124点遥遥无期的上证指数了。
如果你是在2015年6月份高点买入创业板指数基金,后面没有定投摊低成本的话,持有到现在都还是亏损的……
通过回顾历史,我们可以发现一个偏成长性的宽基指数(A股是创业板指数,美股是纳斯达克指数),下跌起来是非常狠的,短期回调20%,中期回调35%,长期回调50%都是很正常的。
恒生科技指数这次长达一年的杀跌,有一些原因和当年的创业板指数和纳斯达克指数不太一样。在2021年2月见顶的那一天,恒生科技指数的整体估值确实不便宜,属于比较高估的状态,但整体PE水平相较于2015年的创业板指数以及2000年的纳斯达克指数则是差远了,2015年的创业板指数和2000年的纳斯达克指数可比2021年的恒生科技指数高多了。
恒生科技指数这一波杀跌时候来看更多是因为内忧叠加外患,内忧是国内出台反垄断政策,恒生科技指数里面有不少成分股都是互联网公司,他们首当其冲成为杀跌主力军,腾讯跌破300元,阿里巴巴跌破80元,美团跌破110元,快手跌破60元……这个放在2021年想都不敢想的事,在2022年全都实现了。
外患是大国冲突加剧,A股因为限制做空,外资不方便动手,只能从可以做空的港股市场入手,大肆沽空优质的新经济公司,借机间接打压内地资本秩序和投资热情。就是因为内忧和外患双重因素跌价,港股迎来了超级暴跌,恒生指数甚至跌破了2020年3月份的疫情低点。A股再怎么被嘲笑,好歹没跌破2020年3月的疫情低点。
港股恒生指数上一次跌破20000点是在2016年1月,随后就开启了2年的大反弹,一路上涨到历史高点33484.08,这个历史高点至今未破,可以期待恒生指数在2022年跌破20000点后,之后能迎来“涅槃重生”。
②风格剖析
从2019年开始,港股恒生指数连续3年都跑输了A股的上证50和美股的道琼斯工业指数,港股连续低估三年,也连续被人诟病3年。当然,投资有时候不能只看指数,像2020年虽然恒生指数表现不佳,但一些港股个股表现还是很不错的,不少港股基金在2020年都大放异彩。
所以从专业投资的角度来说,至少在近似于“无效市场”的A股和“弱有效市场”的港股,优质的主动管理基金还是可以跑赢主流市场指数的(沪深300创业板指恒生指数恒生科技指数)。不少小伙伴估计是从2019年开始投资基金的,没有经历过2018年的大熊市,所以对于今年的大回撤感觉非常难受。
事实上,对于公募基金来说,震荡市是其最擅长的投资市场,结构性行情下散户是跑不赢公募的。真的到了2015年这样的超级大牛市,公募可能跑不赢散户,因为散户更激进,会满仓加杠杆单干一只股,做得好3个月收益能达到200%!而到了大熊市中,因为泥沙俱下式的下跌,本身公募有仓位限制,不能把股票仓位降到0,只能被迫硬扛下跌,不能像散户那样在熊市中空仓或者单干一只妖股,也会跑不赢散户。
2019年到2021年连续三年的结构性行情中,很多散户自己做股票可能也就年化20%左右的收益,但如果基金选得好,2019年到2021年是可以做到年化25%的收益。
而由于港股投资限制大,很多互联网券商的港股开户业务被限制,传统券商的港股通交易权限门槛高(50万加2年投资经验),所以建议小伙伴还是借道基金来布局港股。A股的话因为很多小伙伴有股票账户,投资实力强可以直接做A股。
③市场解读
相较于A股行业分类细,有31个申万一级行业,港股的行业分类是没有A股那么多的,因为A股全市场有4000多只股票(剔除北交所),港股全市场只有2000多只股票,所以港股行业分类为12类,分别是能源业、原材料业、工业、电讯业、公用事业、金融业、地产建筑业、资讯科技业、综合业、医疗保健业、必需性消费业、非必需性消费业。
港股相较于A股最大的一个风格就是流动性不足,市值排名前20%的股票占据了整个港股市场90%的成交额,有很多股票都是“仙股”和“老千股”,股价几十个交易日没有任何变动,也没有一股成交量,空有一个上市公司的壳。可以分享给小伙伴们一个数据,港股市场2021年日均成交额超过1亿港元的个股只有221只,占比全港股市场8.59%,流动性一九效应明显,许多个股日均成交额低于100万港元,流动性极差。许多2021年上市的新股,上市第一天便是成交额巅峰,从第二个交易日开始流动性就开始极度萎缩,从上亿成交额瞬间萎缩至几十万港元。
所以,我不建议小伙伴们自己开一个港股账户去投资港股,当然确实投资水平很高的话除外,不然的话还是选择基金投资更稳妥一些。
④基金解读
接下来要为大家解读的基金是由王士聪总和熊潇雅总管理的南方香港成长。让我们先来看看基金的长期业绩。2020年基金由王士聪总接手管理后一战成名,在当年度港股QDII基金中收益排名前列,可惜在2021年和2022年的港股大跌中没有控制好回撤,整体净值回撤达到了30%以上。
在基金的三季报中,王士聪总表示在未来 3 年维度,看好 2 个方向:第一是已经处于较低估值、长期生意模式优秀的顺周期行业中的龙头企业,如消费中的体育服饰、功能性化妆品、白酒,医药中 的创新药平台公司、医疗设备、科学服务,TMT 中的电商、外卖,地产中的国企物业。第二是,国家长期独立自主背景下快速成长的子行业,如半导体设备、军工、新能源、医疗国产 设备、安全软件等。
王士聪总整体的投研风格偏向新经济行业配置和自下而上研究,把宏观策略作为自下而上判断的辅助手段,在行业判断的基础上,充分运用自身擅长的公司研究和基本面分析,自下而上进行选股,力争获取超额收益,始终确保将主要时间和精力专注于有复利效应的研究上。
在基金的行业配置上,侧重于新经济行业,包括互联网、医药、消费、新能源、硬科技 等行业,经理认为这些行业在较长的时间维度下可以跑赢整体市场指数。不同时代有对新经济有不同的定义,不同行业也都有自己的发展阶段,2001-2005 年加 入 WTO 后,中国工厂变成世界工厂,五朵金花就是新兴行业;2010-2015 年移动互联网、全 民医保到来,消费电子、普药龙头就是新兴行业,2016-2021 年,经济增速放缓转入内循环、CFDA 改革、消费互联网走向平台化,消费、创新药、互联网是新兴行业。简而言之,新兴 经济就是对当前社会发展效率提升最大,最能有效解决当前社会中有限资源瓶颈的产业。
在当前社会环境下,经理认为社会在供给端的重要趋势是产业互联网时代的全面到来,技术要素上“信息化、SaaS 化、移动化、AI 化”将助力所有行业进行新一轮的重构,人力 资本要素上则受益于四十年高等教育积累带来的工程师红利。在需求端,房地产经济步入后 周期时代,国内消费习惯迎来巨变,此时伴随着中国国力增强、文化自信增强,中国品牌、中国技术、中国创新药品将走向世界。
总体上,我们看好具备全球竞争力的中国消费品牌和 创新药、中国硬科技行业在新时代背景下的发展机遇、“碳中和”背景下的能源变革、和产 业互联网引领下的各行业重塑,“所有行业都值得重做一遍”。
基金整体换手率适中,经理持仓并不集中,会根据市场行情变化动态调整持仓。
看好港股的小伙伴,可以考虑南方香港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