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需不足的经济不该过紧日子

发布于: Android转发:0回复:23喜欢:15

经济中的三大主体是居民、企业和政府。一个供给能力强大的经济,因为需求不足,商品和服务打折都找不到买家,滑入通缩的陷阱。那么这个时候,政府部门应该做的是什么呢?是减支降薪裁员,过苦日子,过紧日子吗?

克鲁格曼是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他在2014年写过一篇标题叫《成功的商人不懂宏观经济》的文章,他原文说:商界领袖给出的经济建议常常出奇的坏,尤其是在经济状况糟糕的时候,这是为什么?

他的回答是:国家并不是公司,即使是最大的公司,也只会把一小部分的产品卖给自己的员工,然而即使是极小的国家,它的大多数商品和服务也主要是卖给国内的居民。

克鲁格曼讲的观点是什么意思?他是说在宏观经济层面,即使是个小国,也会在它的(政府)支出与收入之间有很复杂的反馈关系,这个和微观主体是不一样的,对任何一个微观经济主体(企业或个人)来讲,它一定是身处一个它不可控制的,外生给定的经济环境中,它只是外生经济环境的被动的接受者。

举个例子,如果一个企业发现它的产品的销路变得不好了,市场对它产品的需求下降了,那么这个时候,我想没有任何一个企业家会说,这个时候我们要给员工加工资,因为即使你给员工加工资,让你的员工有了更多的购买力,因为你的员工只是你的客群里面的非常小的部分,你给你的员工加工资并不会增加市场上对你产品的需求。所以企业家面对市场需求下降的环境的时候,他的正确的应对应该是缩减自己的开支,降本增效,降薪裁员。

但是宏观经济不一样,宏观经济所处的环境很大程度上是被宏观经济自身所决定的,尤其是被宏观经济中的政府所决定。所以如果你看到总需求不足了,这个时候政府的正确的应对不是缩减开支,不是过苦日子,过紧日子,而是要扩张开支,因为你政府支出的扩张会带来居民收入扩张,会带来整个经济需求的扩张。所以面对需求,宏观经济的需求萎缩,政府应该扩张支出,这和企业正确的应对恰恰相反。

所以凡是有人给我讲说,我们把整个经济看成一个公司来研究怎么样,我就知道这个人根本宏观经济学还没怎么入门。所以很多人他不能理解这东西,理解不了,他觉得经济都这么差了,你肯定应该缩减开支,财政收入下降应该缩减开支,你怎么还能扩张开支,搞什么财政赤字?就是因为他们不懂宏观经济,宏观很多时候跟微观是差不多的,但是有的时候尤其是经济处在需求不足状态,宏观跟微观是截然不同的。用微观思维去操作宏观经济,那就要出大问题。$上证指数(SH000001)$ $沪深300(SH000300)$

——转自徐高B站视频《中国式现代化的思想挑战》

精彩讨论

空军小韭菜02-19 13:08

都贷款给自己发工资了,还要咋,还要吃海鲜喝茅台?脑子瓦特了?

全部讨论

02-19 13:08

都贷款给自己发工资了,还要咋,还要吃海鲜喝茅台?脑子瓦特了?

02-20 09:16

关键你要给人家赚钱的渠道,投什么赔什么没有钱怎么过好日子

02-19 14:01

不敢苟同。
前一半讲国家不同于公司,产品与服务多数自产自销,这完全正确。后一半讲总需求不足,政府应该举债扩张开支,以增加总需求,进而增加居民收入,则完全错误。
第一,总需求不足的前提就错了。是结构性需求不足,也可以叫结构性的供给过剩,这是一体两面。有购买力的人买够了,对他们的供给过剩了。有需求想买的又没购买力,没钱买。有些领域投资过剩了,已经没有任何效率。有些领域又投资和产出不足。
第二,既然是结构性的过剩与不足,政府应对就应该是结构性的补不足,增加购买力不足者的收入。而不能再搞那些政府的支出大多数都流入富人钱包的项目,那些东西已经过剩了。

02-20 10:38

所有的说法都是有使之成立的宏观环境和条件的。二十年前这么说可能是对的,政府和居民都有较大债务空间,而且政府投资效率相对现在高很多,大多还是有效投资。现在早已投资过剩,是应该降低政府直接支出,宏观债务支撑给居民发钱,让市场自己选择效用最大化的消费方式了。
徐高是个不错的经济学家,但是他学说是建立在无法改变劳动成果分配方式的约束前提下,经济学家应该怎么建议宏观的行动。或许现在已经到了不得不正视是否需要调整分配方式的时候了,否则一切沿用之前前预约束的经济学方法都难以长期为继,短期或许凑效,长期居民部门则用生育率和移民用实际行动来做出自己的选择

02-19 16:10

国家不是由企业组成的吗,企业不是由员工组成的吗!明明是你发的工资买不了你所有的商品造成的通缩,不要靠国家的那点税!

02-19 14:14

透支的债谁来还?

02-19 14:45

狗屁不通,扩张到那一小撮不需要花钱或者需要去海外消费的是大夫头上有个毛用。总不可能一直要沉默大多数12/16小时工作制供养他们也供养不起啊。

02-19 14:08

你说了也没用,还是那句话,观察人口数据结婚数据最直接,也可以是房地产,因为这些对应的是人们对未来的信心

02-19 18:54

如果你是经济学家,看标题就知道你是个水货

02-19 17:44

扩张的大多是无效需求。最终欠一大堆债沉淀为不能产生效益的资产。最终还是相当于全民收税。得利的只能是扩张中掌握扩张资源分配的极少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