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需不足的经济不该过紧日子

发布于: Android转发:0回复:23喜欢:18

经济中的三大主体是居民、企业和政府。一个供给能力强大的经济,因为需求不足,商品和服务打折都找不到买家,滑入通缩的陷阱。那么这个时候,政府部门应该做的是什么呢?是减支降薪裁员,过苦日子,过紧日子吗?

克鲁格曼是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他在2014年写过一篇标题叫《成功的商人不懂宏观经济》的文章,他原文说:商界领袖给出的经济建议常常出奇的坏,尤其是在经济状况糟糕的时候,这是为什么?

他的回答是:国家并不是公司,即使是最大的公司,也只会把一小部分的产品卖给自己的员工,然而即使是极小的国家,它的大多数商品和服务也主要是卖给国内的居民。

克鲁格曼讲的观点是什么意思?他是说在宏观经济层面,即使是个小国,也会在它的(政府)支出与收入之间有很复杂的反馈关系,这个和微观主体是不一样的,对任何一个微观经济主体(企业或个人)来讲,它一定是身处一个它不可控制的,外生给定的经济环境中,它只是外生经济环境的被动的接受者。

举个例子,如果一个企业发现它的产品的销路变得不好了,市场对它产品的需求下降了,那么这个时候,我想没有任何一个企业家会说,这个时候我们要给员工加工资,因为即使你给员工加工资,让你的员工有了更多的购买力,因为你的员工只是你的客群里面的非常小的部分,你给你的员工加工资并不会增加市场上对你产品的需求。所以企业家面对市场需求下降的环境的时候,他的正确的应对应该是缩减自己的开支,降本增效,降薪裁员。

但是宏观经济不一样,宏观经济所处的环境很大程度上是被宏观经济自身所决定的,尤其是被宏观经济中的政府所决定。所以如果你看到总需求不足了,这个时候政府的正确的应对不是缩减开支,不是过苦日子,过紧日子,而是要扩张开支,因为你政府支出的扩张会带来居民收入扩张,会带来整个经济需求的扩张。所以面对需求,宏观经济的需求萎缩,政府应该扩张支出,这和企业正确的应对恰恰相反。

所以凡是有人给我讲说,我们把整个经济看成一个公司来研究怎么样,我就知道这个人根本宏观经济学还没怎么入门。所以很多人他不能理解这东西,理解不了,他觉得经济都这么差了,你肯定应该缩减开支,财政收入下降应该缩减开支,你怎么还能扩张开支,搞什么财政赤字?就是因为他们不懂宏观经济,宏观很多时候跟微观是差不多的,但是有的时候尤其是经济处在需求不足状态,宏观跟微观是截然不同的。用微观思维去操作宏观经济,那就要出大问题。$上证指数(SH000001)$ $沪深300(SH000300)$

——转自徐高B站视频《中国式现代化的思想挑战》

精彩讨论

空军小韭菜02-19 13:08

都贷款给自己发工资了,还要咋,还要吃海鲜喝茅台?脑子瓦特了?

Clement_J02-19 17:44

扩张的大多是无效需求。最终欠一大堆债沉淀为不能产生效益的资产。最终还是相当于全民收税。得利的只能是扩张中掌握扩张资源分配的极少数人。

岚skl02-20 09:16

关键你要给人家赚钱的渠道,投什么赔什么没有钱怎么过好日子

全部讨论

02-19 14:11

有一句日语叫“亚麻得”是啥意思?

02-19 12:58

西方学说在中国不具有实际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