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修改于: Android转发:1回复:2喜欢:1
5.19新闻(智飞生物千禾味业,家电行业)
1.从经营业绩来说,2022年-2023年在智飞生物营业收入持续较快增长的同时,净利润增速却持续下滑,主要在于自产产品业务收入减少,同时代理合作方的疫苗大幅增长,使得毛利率、净利率持续下降。
而对于任何一家企业,盈利能力的下降都不能被忽视,因为它不仅对业绩影响很直接,而且意味着产品议价力和潜力在消失。
所以在业绩持续受到挑战的背景下,智飞的市值和估值持续缩水,且作为提前量,最高点基本均在2021年,和当时极度乐观的市场环境完美契合。
同时今年一季度2%的营收增长、-28.26%的净利润增长依然难言乐观。
仅看估值确实不管用。
那么,智飞生物的未来将何去何从?
a、500多亿营收天花板隐现
了解过智飞的朋友应该都知道,智飞生物的代理疫苗业务主要是默沙东的HPV疫苗、23价肺炎疫苗和五价轮状疫苗等,这其中HPV疫苗因为在宫颈癌预防方面的疗效性,且覆盖人群较广、价格更高,规模最大。
2023年,四价、九价HPV疫苗合计批签发达4600多万支,其他产品合计不到1000万支。
智飞生物的代理业务营收规模因此达到了519亿元,但与此同时,业务毛利率也在下滑,同比减少了约3个百分点,2023年为25.68%。
在采购成本历来统一的情况下,毛利率下滑只能说明产品价格在下降,而产品降价一般惯用在市场竞争中,智飞这样做的原因便是为了应对其他九价HPV疫苗的上市。
2022年,九价HPV疫苗就因为扩龄就直接影响了二价、四价的销量,而且从以往万泰和沃森二价之争中,我们也能看出来,疫苗行业只容得下一个赢家。
那么随着万泰生物的九价HPV疫苗在今年3期揭盲,正等待上市申请,留给智飞的窗口期不多了,而对于万泰来说反而是“光脚的不怕穿鞋的”。
2023年初智飞与默沙东签署采购协议的时候似乎已经预料到了这一点,虽然当前超额完成了采购,但预计2023年就是最高点了,2024年、2025年的约定采购额便呈下滑趋势。
据悉,当前我国HPV疫苗总体接种率达到了约21%,其中9-15岁女性接种率更
低,一方面我们并不否认HPV疫苗仍存在增量空间,但另一方面,随着渗透率提升,渗透率增速以及疫苗接种速度都会面临放缓问题。
智能手机、手机游戏以及新能源车都经历过这样的规律,渗透率从10%-20%往往是行业成长性最好的时间。
b、存货积压、应收账款猛增
另外,除了未来增长的问题,智飞的财报中也还隐藏着很多问题,首当其冲的就是两大经营类资产持续增长,截至2024年一季度,存货、应收账款分别达到了126.07亿元、300.29亿元。
分析来说,应收账款多本来就有行业特点,公司对下游所属政府客户的疾控中心议价力低,再加上为了促进销售,便使得应收账款增长更快。
存货多则反映在上游采购上,公司不由得积压了不少存货。
所以智飞未来不可避免的面临着回收账款、去库存的问题,但就在议价力低、供过于求的市场中,再加上存货还有保质期等不利因素,这个过程中往往便会面临减值风险。
而减值损失对利润影响也是比较直接的,2023年就已经有所暴露出来。
c、研发投入13亿VS市值815亿
当然,对于医药企业来说,我们都讲究看潜力,也就是说它的基本面可能不太好,但如果它有可能爆发,市场还是愿意给它一个机会的。
研发投入是衡量这份潜力最统一且直接的指标。
根据2023年数据统计,研发投入最多的医药企业有百济神州恒瑞医药复星医药迈瑞医疗上海医药等,其中,智飞以13.45亿元的研发投入位列医药行业第14位,同时公司的市值位列第10位。
理论上来讲,市值既反映当下,也蕴含预期,那么在智飞生物当下存在巨大压力的背景下,它的研发项目会有很大潜力吗?
目前公司在研3期后的管线有四价流感疫苗、人二倍体狂苗、15价肺炎结合疫苗、四价流脑结合疫苗,但其中仅15价肺炎结合疫苗有望成为首款,就算不考虑上市时间,也同时面临着13价疫苗的强力竞争。
此外,从需求量来说,预计还是智飞新代理的重组带状疱疹疫苗更为重磅,2024年智飞与GSK(葛兰素史克)约定的最低采购额为34.4亿元,和其他产品明显不在一个量级。
不过即使是重组带状疱疹疫苗,智飞也面临着国产百克生物的竞争,还有已经处于临床3期的绿竹生物等,13价肺炎疫苗领域则有沃森生物康泰生物辉瑞,它们的竞争也非常激烈。
所以总的来说,智飞的问题或不仅仅在于智飞,还有市场竞争以及接种需求的问题,疫苗企业的发展整体都有些难把握,更何况智飞的自研力明显不如代理销售,且代理产品正面临着国产疫苗的虎视眈眈。
2.众多调味品企业中,千禾味业是唯一一家ROE持续增长的,公司ROE从2021年的11.2%提升到2023年17.72%,实现逆势增长,堪称吊打海天的一匹黑马!
那么,是什么原因使得千禾味业ROE逆势大增呢?
如开头所说,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是影响ROE的三个关键因素。
2021年到2023年,千禾味业的总资产周转率和权益乘数没有明显变化,净利率对ROE提升的贡献度最大。
2021年,公司净利率只有11.5%,到了2023年,净利率攀升到16.54%,直逼海天味业
进一步拆分,净利率前端受毛利率影响,后端受费用率限制。
2021年以来,千禾味业的毛利率并没有提升,而且受原材料成本上涨影响,近年来持续下滑。
净利率在这种情况下逆势提升,主要是因为费用率大幅下降。
公司的费用包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研发费用四部分。
销售费用是变化最大的部分,从2021年的20.15%下降到2023年的12.22%,其他几项费用没有明显变化且与海天味业水平相当。
那么,公司销售费用率下降又是因为什么呢?
千禾味业的销售费用率常年在10%以上,是海天的2倍,原因有两个:
第一,千禾味业的品牌效应不如海天,公司为了建设品牌,需要更强的销售力度。
第二,与渠道有关。海天80%的收入来自餐饮企业,而千禾主要面向个人消费者,产品多通过商超销售,需要投入更多的促销费用。
2022年,海天酱油添加剂事件,大家开始注重酱油成分,深耕高端零添加酱油的千禾终于迎来了机会。
对手的衬托比打广告更有用,现在千禾就等于零添加酱油,品牌护城河形成,销售费用率下降。
因此,千禾ROE逆势增长,是由于品牌优势增强,销售费用率下降,使得净利率提升所致。
那么,公司未来的成长性如何呢?
行业空间决定企业的增长天花板。
千禾是零添加酱油行业的领头羊,一方面避开了与海天在中低端市场的正面竞争,另一方面零添加酱油市场规模增长更快,成长性更高。
根据计算,2023年国内零添加酱油市场规模46亿元,预计2026年将增长到72亿元,每年同比增速在13%以上,远高于酱油整体规模增速。
2023年,千禾酱油收入20.4亿元,凭一己之力占据了44%的零添加市场份额。
除此之外,公司还有成本、渠道、产能优势,未来成长空间很大。
a、独特工艺护城河
国内头部酱油企业,都是用高盐稀态发酵工艺,但千禾是日式高盐稀态发酵,海天、厨邦、李锦记都是广式高盐稀态发酵。
广式是在太阳底下日晒发酵,看天吃饭,产品不稳定,成本更高。
日式采用恒温密闭发酵,完全不用考虑环境,生产效率更高,品质还稳定。
目前,生产工艺是广式且产能达到几十万吨的,A股仅千禾一家,公司的工艺非常独特,稀缺程度堪比片仔癀
所以,千禾的酱油平均生产价格约4500元/吨,每吨比海天低了近1000元,更不用说其他酱油企业了。
低成本优势,也使得千禾的毛利率一直保持在35%以上,行业第一,超过了海天味业、恒顺醋业中炬高新一众对手,成为公司抵抗风险的首要屏障。
更关键的是,海天的生产工艺,短期内很难改变,千禾是行业红利的最大受益者。
b、渠道推广力度大
经销是千禾最主要的销售方式,营收占比超过70%。
在低成本和高端定位的基础上,公司产品的出厂价和终端销售价之间差额较大。这样的好处是,既保证了公司的高毛利率,又可以给经销商让渡更多利润,加大推广力度。
根据调研数据,千禾经销商的利润率能达到45%,而海天只有20%,有利于千禾的产品通过经销商快速抢占市场。
而且,公司也在拓展餐饮端,通过大包装的性价比产品,开拓二级市场批发客户和中小型客户。
c、产能持续扩张,为业绩增长打下基础
2023年公司总产能85.8万吨,包括52万吨酱油,18.3 万吨食醋,15 万吨料酒和 0.5 万吨蚝油产能。
另外,还有30万吨酱油产能,预计2024年底可投入生产。
伴随产能扩张,2021年到2023年,公司营收从19.25亿元增加到32.07亿元,净利润从2.21亿元提高到5.3亿元,两年增长率高达139.82%,成长速度很快。
2023年公司酱油、食醋产销率分别是98%、99%,说明产品不愁卖。未来随着更多产能投产,将会进一步转化到业绩上。
千禾味业是唯一一家ROE逆势增长的调味品企业,品牌护城河已经形成,独特工艺护城河堪比片仔癀。同时,公司零添加酱油市占率高达44%,份额优势明显,随着渠道和产能扩张,未来成长空间巨大。
3.2024年1-4月,家电板块涨幅19.54%,排名全市第一,碾压低空经济、合成生物等热点板块,完全出了完全独立的行情。
海信家电美的集团格力电器等家电企业近三年一路长虹,完全不鸟大盘指数,走出了舍我其谁的气势。
那么,家电板块凭什么表现如此强劲?
投资者青睐的背后,当然是企业业绩的支撑。
2023年,海信家电净利润28.37亿,同比增长97.73%,美的集团净利润337.2亿,同比增长14.1%,格力电器净利润290.17亿,同比增长18.41%。
今年一季度,三家公司增长势头依旧强劲,海信家电净利润增速近60%,美的集团和格力电器均在10%以上。
那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家电企业业绩如此亮眼?
从收入构成可以看出,空调对三家企业业绩贡献最大,占收入的比例分别为45.15%(海信家电)、43.31%(美的集团)、74.13%(格力电器)。
空调是如何凭借一己之力带动整个家电行业业绩增长的呢?
最明显的是空调销量的增长,2023年,空调是整个家电市场最热门的品类。
2023年,家用空调生产1.63亿台,同比增长12.3%;销售1.57亿万台,同比增长10.4%。其中,内销出货9054.1万台,同比增长12.9%;出口6640.5万台,同比增长7.3%。
内销增长的原因有三方面,一是2022年由于特殊原因,导致下游需求挤压。
二是2023年上半年国内出现高温天气,空调的刚性需求增强。
三是空调企业的降价促销,2023年国内空调市场的出货均价为2780元,相较于2022年的3040元下滑了8.56%。
出口增长则主要是由于海外空调库存下降,出于补库存的考虑以及2023年人民币贬值幅度较大,侧面带来的降价效应。
那么,2024年,空调销量能否复刻去年的高增长?
从2024年1-3月累计产销来看,累计产量为5096万台,同比增长19.6%。累计销量为5107万台,同比增长19.4%。
其中,累计内销销量为2574万台,同比增长17.0%;累计外销销量为2532万台,同比增长21.8%。
对比2023年可以看出,无论是内销还是出口,2024年一季度的增速都远高于去年。更重要的是,一季度天气相对寒冷,而五月份开始的夏季高温天气已经到来,空调的需求增长将会比一季度更加强劲。
此外,各地政府楼市政策持续加码,全面取消限购,收储存量住房,降低首付比例等,下游房地产行业开始出现修复预期。
而且,保交楼专项任务再次被相关部门提及,新房的批量交付对于空调等家电行业是极大的利好和需求催化。
海信家电、美的集团、格力电器等家电企业业绩的增长除受益于空调销量的增长,毛利率的提升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2021年以来,国内空调行业的毛利率持续增长,尤其是在2023年,毛利率增幅扩大。
以上面三家为例,2023年,格力电器、海信家电、美的集团分别增长4.6、2.7、2.73个百分点。
行业毛利率提高主要取决于收入和成本,在收入方面,空调销量的持续增长带动了国内空调企业的收入快速增长。
2023年,格力电器、海信家电、美的集团空调业务收入为1512.17亿、386.52亿、1611.11亿,分别增长10.82%、10.74%、6.5%。
成本方面,从家用空调产品成本构成角度看,钢、铜、铝、塑料等原材料几乎占据着产品制造成本的80%。
其中,铜约占到20%以上,铝约占4%,制冷剂约占1%。铜所占比例最大,因此铜价对空调成本的影响相对其他材料来说更为直接和显著。
2022年下半年开始,铜、铝等空调上游原材料的价格开始快速下降,2023年铝价长期维持在低位,铜价虽然有所上升,不过仍旧远远低于2022年。
不过,今年一季度,铜价出现快速上扬,给空调的成本端带来上升压力,反应在公司业绩上,空调企业一季度的利润增速确实出现了下滑。
空调行业整体盈利和前景大家已经有所了解,但做投资,终究要落实到具体的公司。
今年一季度,空调市场品牌格局,特别是头部品牌格局,呈现了近几年来几乎最激烈的变化。
这种变化,来自线上线下渠道权重的继续调整,线上市场的持续向好、占比走高,美的、华凌在线上市场的凶猛表现,海信、TCL小米等在线上市场的持续攀升,以及腰部品牌及后续中小品牌的发展。
销量方面,今年一季度美的同比增长4.1%,市场份额达到24.58%,排在第一;格力市场份额19.87%,但同比下降5.93%,排在第二;美的旗下华凌同比增长1.08%,市场份额8.45%,第三;小米同比增长2.61%,市场份额7.78%,第四;可以看到,美的除本身份额接近二、三名之和外,其与旗下品牌华凌合占市场份额的约三分之一,表现出了事实上的统治力。
市场前十中,除美的、华凌、小米外,排在七至九位的TCL、海信、统帅,也分别实现了增长,增幅均超1%。另外,市场三至十位,份额差异不大。
从资本市场的表现和业绩层面看,海信家电非常引人瞩目。
2023年,海信家电净利润28.37亿,同比增长97.73%。今年一季度净利润9.81亿,同比增长60%。
海信家电利润的高增长除空调销量的增长外,费用管控和冰箱业务增长也是重要原因。
冰箱业务层面,2023年,海信家电冰箱业务收入260.7亿元,同比增长18.65%。
海信家电主打嵌入式冰箱产品,据奥维云网,2022年公司推出了11款容声和7款海信平嵌产品,位列行业第一。
据公司2023年年报,海信503真空全嵌冰箱上市2个月就进入行业月度销售榜TOP20,容声605平嵌冰箱上市一个月即达到冰箱行业单品销额TOP2。
对比同业竞品,海信系嵌入式冰箱主打体积小而容积率够大,其价格与之性能相近的竞品相比更低。
费用管控层面,公司凭借品牌优势和强化管理,销售费用出现明显下降,增强了公司整体盈利能力。
海信家电产品相对多元化,并且迎合和市场需求,业绩增速要比行业内其他公司高,成长性更能获得投资者的认可。
整体来看,2024年空调行业的销量预期仍旧比较乐观,不过由于地缘局势和美国降息不及预期的影响,上游铜、铝等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可能会蚕食企业的利润,这是所有家电企业不得不谨慎考虑的问题。

全部讨论

05-20 16:14

05-20 11:37

没啥发 就发点天气预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