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了电车之后才能更好理解的新能源车现状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0回复:31喜欢:27

一、关于驾驶

1、阿维塔12买回来开了1000公里。期间跑了两次高速,合计约350公里,其余城区代步。对比家里的另一辆车沃尔沃S90(2021年的车),阿维塔12可以说在驾驶方面碾压S90。主要优势是加减速的丝滑程度。之前网上有人说开了电车就回不去油车,只有切身对比过才会有同感。现在开完阿维塔12,再开S90,收油时候变速箱的换挡动作都能感觉出来,而之前完全没感觉。

2、S90的爱信8AT,个人认为是调得比较好的,在油车至少是前几名的水平。但在电车面前,不管是宝马采埃孚8AT,还是爱信8AT,都被秒成渣渣。单就驾驶体验这一点,可以说电车一定是未来。

3、很多人说坐电车晕车,我倒觉得恰好说反了,对比之下,宝马3系和沃尔沃90更容易晕,主要是这两个车坐着都不怎么舒服。其实如果油门深一脚浅一脚,坐啥车都容易晕。而从我的试驾体验来看,晕车跟什么电车单电机、双电机也没关系。不管多少个电机,加速都是丝滑、平顺的,晕车只跟频繁急加速、急减速有关系。

4、可能是底盘下自带电池的缘故,总体感觉阿维塔12底盘质感,好于S90,也好于宝马3系。主要是阿维塔12底盘更有任性,软硬适中,过坎弹跳抑制好。但也可能是因为底盘下有电池的缘故,灵活性、操控确实不如宝马3系。家里人都觉得宝马3系最好开。

5、我试驾过的几款新能源车,驾驶感受最好的是小鹏的G9,当然阿维塔、蔚来极氪001啥的也都不差,只是主观感受G9略好。肯定不如宝马3系驾驶那么纯粹,但总体感觉新能源车都还比较好开,平顺,底盘有韧性。

6、总之一句话:相对于燃油车,电车在驾乘感受方面,是有天然优势的,也是有巨大进步的。

二、关于智驾

7、买阿维塔12的理由,一个是好看;二个是华为智能加持。看好是为了悦己,已经到了可以为个性车买单的年纪。智能是为了娃,让他们接触一下科技前沿的东西有好处。阿维塔提回来,智能泊车、高速上主动变道超车智驾这些,都让孩子们惊叹不已。

8、不说城区智驾,单就高速智驾,我认为都还很不成熟,还是需要大量人工干预。相比于沃尔沃的L2高速领航(可车道保持、自动加减速,不知道是不是算L2),也就是多了自动变道超车等少数且极为有限的功能,体验提升有限。但智驾一定是未来。开过之后就能理解,智能汽车需要的只是大模型大数据的积累。所以也能理解为啥网上吹得多,但实际功能和体验进步那么慢,毕竟人命关天。

9、用过智驾也能理解,特斯拉所谓的纯视觉方案肯定是有道理的。人的眼睛可能还没有摄像头厉害,更别提激光雷达的探测距离,但为啥现阶段老司机开得更好?所以智驾进步的根源不是硬件,而是软件。算法和大数据。

10、至于智能座舱,体验过理想、小鹏蔚来极氪等车机,总体感觉大屏幕+语音控制啥的本质区别都不大,可能细节有差异,每个车上手也肯定会有学习成本,但满足日常体验都没啥问题,差异也不是很明显。根本不像网上车评人说的那样,划一下,点一下,就说什么这个车不好,那个车第一梯队啥的,基本都是扯淡,拿钱打广告而已。

三、关于能耗

11、合计1000公里,包括高速350公里,其余城区代步。用了220度电,百公里电耗22度。说实话续航有点拉胯。但续航好不好,其实也就是10天一充,还是一星期一充的区别,对使用体验影响不太大。总体能接受。

12、阿维塔车机系统显示的电耗是驱动电耗,18度的样子,大概是实际电耗的80%左右。到了夏天估计实际电耗还会上去(空调用能啥的),理想车主说长期驱动电耗大概是实际电耗70%,应该是有参考意义的。也就是说,一般电车的实际电耗和驱动电耗之间,大概有个30%左右的差异。

13、我相信车如果尺寸再小点,风阻再小点,驱动电耗能到15-16的样子(工信部的CLTC工况一般电车也都是12、13的样子,可以视为极端省电工况的数据),但再怎么省,算上空调、灯光、音响啥的实际能耗,也要接近20了。所以说,买了电车、用过电车才会知道,各家电车的实际能耗其实都是半斤八两。按照大数20算就是了。

14、也就是说,100度电池的车,全部用完电,最多也就跑个500公里。但通常厂家告诉你平常不要充满,90%就可以了(保护电池),然后你一般低于10%就会充电。所以,正常充一次电,也就是80%而已,也就是正常跑300-400公里。这是目前电车的普遍水平。网上那些拿钱办事的所谓车评人测的续航,看看,笑笑就好。

15、如果家里有充电桩,大概是0.5-0.6元一度电,百公里也就是十几块钱,对比油车使用成本只有五、六分之一左右,几乎可以忽略不计。通常情况下,现在安装家充桩一般都只能申请到7kw的容量(以前有11kw的版本,现在考虑到电网容量,不批了)。也就是说,100度电池的车,充满80%大概需要12个小时以上(实际跑不到7kw,大概是6.8、6.9kw样子)。工作日得从晚7点开始,到第二天早8点左右才能充满,这对一部分出勤要求早的上班族是有一定影响的。

16、有人问,为什么每次补能一定要充满90%。因为电池循环寿命是有限的,从保护你爱车和延长电池寿命的角度,你买了电车之后一定会选择每次都充满90%(90%一般是厂家建议值,也是出于保护电池考虑)。当然,效果可能是好比贴车衣一样可笑的。

17、所以,从目前电网容量和家充桩的现状来看,家用电车的电池容量上限最好是100度,超过100度充电反而不便,主要是充电时间太长。这个跟电池固态不固态,先进不先进无关。除非是电网基础设施大幅提升抑或驱动电机电耗有大改善,否则可以预见的未来3-5年,一般电车实际续航基本都会是300-400公里的水平。尽管是300-400公里的续航水平,但对于日常城市工况使用完全够了。一个星期充一次电不麻烦,消费者根本不会有啥里程焦虑。有里程焦虑的是超过300公里的长途出行用车场景。

四、关于风阻

18、风阻系数可能对电动车能耗降低有帮助,但帮助应该很有限。首先,帮助降低的,只是驱动电耗部分(只占70%),其次,如果风阻系数0.20和0.24的驱动电耗差异是5%,那也就是每百公里0.85度左右的区别。百公里不到1度电,空调大点小点或者开得快点慢点,这点能耗差异消费者根本体验不出来。

19、所以,理想为了风阻,选择没噶那样的高铁造型打造高端MPV,真的有点难以理解,决策依据是啥?有人说还为了空间,但显然,吉利还没上市的那个L380空间更胜一筹,魏牌的高山加长版也不差。

20、如果让消费者在风阻系数和外观上选,肯定100个人,有90个人会选外观。所以,网上流传的理想纯电M9/8/7谍照,长相几乎都是没噶的私生子,强烈建议理想砍掉这些项目。如果过段时间,有消息M9/8/7要上市,样子没啥大变,我劝投资者立刻卖掉理想的股票,这可能是比没噶更大的坑。

21、据说,粗粮公司苏7那个0.195的风阻系数,其实是在160公里的时速测的,而行业约定俗成一般都是120公里的时速。时速越高,风阻越低。所以,粗粮宣传的0.195看看就好,而因为这个,水军就说苏7续航遥遥领先,甚至还给极氪001按上一个“电动纳智捷”的称号,典型的混淆是非。水军简直中国网络的毒瘤,新能源发展的绊脚石。当年长城的魏牌VV7的油耗,就是被竞争对手的水军奚落的一无是处,才出师不利的。

五、关于增程

22、增程车的核心卖点就是长途出行无里程焦虑,所谓“仗剑能走天涯”。但增程车日常使用一定会有里程焦虑。平日里,用惯了行驶质感更好、成本低廉的电驱动,消费者很难适应增程烧油的,周边增程车主几乎都是2天一充或3天一充,多多少少有些不便。但综合来看,增程或者混动,应该是现阶段最佳解决方案了。我虽然买了电车,但仍然觉得电车只适合城区使用,远行不靠谱。

23、聊到增程,不得不提理想汽车的L系列。去细细体验过理想的L系列的人就会知道,L系列胜出是均衡的产品力。每一项都做得很好,外观不出彩但不难看、内饰哪哪都是软的、空间够大,坐垫够长够舒服,细节也很精致、用心,家庭用车的品牌定位也拿捏到位。相比之下,比如传统车企中魏牌蓝山主要是太丑,唐是品牌没跟上,吉利汽车旗下根本没有竞品。而小鹏G9、蔚来ES6这些新势力竞品却在空间、座椅及细节等基础方面没做好。这才有了问界M9之前30万以上价位新能源理想一家独大的局面。

24、理想说,增程是未来,但传统车企们说,混动相比于增程的核心优势是高速直驱的动力和相对低油耗。理论上,L系列这种大体格SUV是最适合发挥混动优势的。城区和增程一样可以用电。长途自驾可以省油不省动力。这不正是理想增程的软肋吗?但从销量来看,打动消费者的是理想的冰箱彩电大沙发,增程还是混动没有那么重要,甚至还不如外观重要(魏牌蓝山的例子)。

25、换句话说,如果有一家传统车企,做出了理想L系列类似定位且产品力接近的产品,那混动相比于增程的优势才能算是优势,否则消费者根本不在乎。所以关于增程和混动,谁是未来?谁有更好的产品,谁就有未来。

$长城汽车(SH601633)$ $长安汽车(SZ000625)$ $理想汽车-W(02015)$

精彩讨论

请多喝热水04-23 16:00

以小米手机的历史来看,米系的所有参数都有水分,信了就成啥比了,而且要默认他没吹的参数很低

踏空耐心盈利04-23 15:27

写得挺好的一看就是真正的又懂行的车主。

和鑫投资04-23 23:42

你这种人,居然还有一万粉丝

喻世-明言04-23 20:14

小米的东西,基本都是平均水平,绝不会有惊喜。

全部讨论

以小米手机的历史来看,米系的所有参数都有水分,信了就成啥比了,而且要默认他没吹的参数很低

05-05 09:10

这几天再思考一个问题,为啥增程有前途。
比如:一般一个100度电池的车,高速以110-120速度行驶,能跑400公里,也就是4个小时左右,也就意味着高速上匀速行驶的平均功率需求才25KW左右。
而另外一方面,1.5T增程器发电功率一般都在100-110KW左右,哪怕有点传输效率损失,满足亏电高速匀速和一般加速工况也绰绰有余。再加上一般电池还会有些电量余量和匀速时候发电充电补充,还可以为急加速工况提供功率补充,所以增程其实满足日常使用完全是够的。
可能不大满足的是亏电情况下的大功率需求工况,比如亏电高速且频发快速加减速。但问题是,这样的工况,不管是增程,还是混动,不管是比亚迪的一档,还是长城的多档,都是勉为其难的。半斤和八两的区别,毕竟发动机的功率摆在那里嘛。最多 110KW的功率,不管是通过DHT档位,还是通过发电机传给轮子,区别应该不大。
也就是说,复杂的DHT不仅好处不多,优势不多,反而有诸如保养贵,发动机布置等诸多坏处。
相比之下,比亚迪的一档直驱也应该是直驱里面的最优解。
所以,理想说的,增程是未来是有道理的。
$长城汽车(SH601633)$ $吉利汽车(00175)$ $理想汽车-W(02015)$

写得挺好的一看就是真正的又懂行的车主。

阿维塔的智驾和问界m9是一样的吗?

电车不交养路费,没有购置税。现在电车保有量已经达到一半,接下来很快国家会取消电车这些补贴,提高电车充电电价,两三块一度电,和油车比也就没什么优势了,就剩点驾驶体验,还有自燃风险跟着

04-23 15:24

我的电车开了三年了,电耗没有20,城市高架路和高速跑多时大概也就13到14度。上下班通勤高一点约17度

04-23 16:33

我开理想L8三个月,开始充电很方便,可能是冬季充电站不堵,随着天气暖和,6点半去充电,就开始堵了,到处都是的士和网约车,乱糟糟的。
也不是非得要早上六点半去充电。可这是羊毛呀,不薅羊毛感觉对不起买车的钱,去抢位又觉得丢格。
只好跑更远的地方,并且不能随便跑步了。
未来充电会拥挤么?峰谷电价会变么?感觉一切都在变化中。

04-24 23:01

我买阿维塔主要是因为智驾好、颜值高,而且常用常新

04-23 18:58

阿维塔11和12都是好车👍

04-23 16:45

你咋能写出这么多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