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iPhone转发:0回复:0喜欢:0
回复@forcode: 赞同//@forcode:回复@中年电竞选手:我很早就坚信比亚迪做不好汽车智能化,这是它的基因和企业文化决定的,不是决策失误。
/对比亚迪做不好智能化这个判断,我正确的概率很大,毕竟功能机时代的玩家能做好智能手机的概率很低,我的逻辑很坚实。
每家企业都有它的时代局限性和它的命,富士康就很难做好卤菜,它缺乏做卤味的企业文化基因。
比亚迪的车间文化,意味着相比理想汽车特斯拉这种互联网类型的汽车公司,等级更森严,搞用户体验设计、大数据分析、云计算、AI等的顶级人才,很难忍受这种森严的上下级关系、考核方式和氛围,比亚迪的薪酬水平恐怕也很难适应,一个不赚钱的AI自动驾驶部门,平均年薪是销售部门或电动车技术部门的5~10倍,其他兄弟会怎么想?其他部门会不配合,设置各种障碍,公司内部会矛盾重重。为了搜集统一规格的传感器数据,所有车型都要配齐十几个摄像头、雷达、其他传感器,这会增加成本,部门之间如何协调?高管层具备对传感器和数据搜集重要性的认知吗?类似问题还成千上万,如果高管决策层自己不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根本就是盲人摸象,很多该做的事情,根本都不知道要考虑,更谈不上做好了。
比亚迪销量和存量汽车远超理想汽车,但这些车配齐了足够的传感器吗?有在高精地图的支持下持续搜集道路和驾驶数据吗?云端数据有自动化实时清洗吗?基本的数据模型框架存在吗?如果都没有,那它的这些销量和存量车,对于未来的智能化都助益不大,它的先发优势是虚幻的……
网页链接
引用:
2023-11-27 13:43
作为长期的智能化吹,和BYD天花板论的支持者,发现世界的进展既没有想象那么快,也并没有那么慢。
2020~2021年的时候觉得小鹏的智能化优势会广受认可,实际上并没有。2022-2023觉得智能化暂时不会影响销售,23年底其实就已经发生改变了,华为、小鹏的高级智驾版本销售比例非常高,华为获得了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