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SCC2024:中国内地高校学子荣获多个奖项--年度最佳技术论文奖、SSCS博士生成就...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ISSCC2024于2月22日在旧金山落下帷幕,来自全球工业界与学术界的数千名领域专家齐聚旧金山。

ISSCC2024内地高校获得多个奖项。

一、北京大学摘得年度最佳技术论文奖

这是中国大陆第一次获得ISSCC年度最佳技术论文奖!

祝贺北京大学!恭喜黄如院士!恭喜叶乐教授!恭喜沈林晓研究员!恭喜高继航博士!

ISSCC2024传来特大喜讯:来自北京大学黄如院士团队叶乐教授-沈林晓研究员课题组的论文(Jihang Gao高继航, Linxiao Shen沈林晓*, Heyi Li李和倚, Siyuan Ye叶思源, Jie Li李杰, Xinhang Xu许欣航, Jiajia Cui崔佳佳, Yunhung Gao高润熊, Ru huang黄如, and Le Ye叶乐* ,“A 7.9fJ/Conversion-Step and 37.12aFrms Pipelined-SAR Capacitance-to-Digital Converter with kT/C Noise Cancellation and Incomplete-Settling-Based Correlated Level Shifting”, ISSCC 2023.》获得2023年度最佳技术论文奖(2023 Anantha P. Chandrakasan Award for Outstanding Distinguished-Technical Paper)。

该论文由第一作者北京大学集成电路学院博士生高继航在ISSCC2023模拟传感器前端领域(Session23 Analog Sensor Interface)会场进行宣讲,论文的通讯作者是沈林晓研究员和叶乐教授。

高继航:2022年获得北京大学学士学位,2022年9月进入北京大学集成电路学院攻读博士学位。

沈林晓:2014年获得复旦大学学士学位,赴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攻读博士,2019年获得博士学位,同年加入美国Silicon Lab公司,2021年回国入职北京大学,2022年获海外优青,主要研究方向为各种模数转换器(ADC)芯片的设计和传感器前端接口系统的设计。在JSSC顶刊发表3篇一作,在ISSCC顶会发表2篇一作,指导学生在ISSCC上发表5篇论文。

叶乐:北京大学集成电路学院博雅特聘教授/博导,国家杰青;2010年获北京大学微纳电子学系(现集成电路学院)博士学位,师从王阳元院士和黄如院士;之后在北大进行博士后研究,师从黄如院士,2012年留北大任教。主要从事模拟与数模混合芯片、SRAM存算一体AI芯片等方面的研究,发表高水平论文70余篇,其中在顶会ISSCC、顶刊JSSC上发表20余篇论文,国内首次获得2021年度ISSCC最佳芯片演示奖,三次获得ISSCC亮点论文。

关于最佳技术论文奖

最佳技术论文奖(Distinguished-Technical Paper Award)是IEEE固态电路学会(Solid State Circuits Society,SSCS)顶级会议最高奖,每年仅颁发给一篇论文。

Anantha Chandrakasan于1989/1990/1994分别获得UCB的本硕博,1994年入职MIT,2010年至2018年担任ISSCC大会主席。他是《Low Power Digital CMOS Design》(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1995)、《Digital Integrated Circuits》(Pearson Prentice Hall,2003,第2版)和《Sub-threshold Design for Ultra-Low Power Systems》(Springer,2006)的合著者。为了表彰其几十年来的贡献以及他作为会议主席的退休,该奖项于2019年更名以纪念他。

二、内地高校五位学子获2023-2024年度SSCS博士成就奖

国际固态电路协会博士成就奖(SSCS Pre-Doctoral Achievement Award)是集成电路设计领域在读博士生全球最高学术荣誉,始于1983-1984年度。最初是一年一位获奖者,最近6年每年获奖者超过20位。

北京大学集成电路学院20级博士生李和倚,博士生导师为黄如院士,指导教师为叶乐教授。2017年获四川大学学士学位,2020年获北京大学硕士学位。研究兴趣包括节能传感器接口以及创新的模拟和混合信号电路。并曾获ISSCC2021演示奖(Demonstration-Session Award)。ISSCC2021有一篇一作入选。

复旦大学微电子学院20级博士生瞿天翔,博士生导师为徐佳伟教授。2017年和2020年分别获得西北工业大学学士和硕士学位。研究兴趣包括高精度模拟和传感器接口。

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19级博士生何以凡,博士生导师为刘永攀教授。2019年获得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学士学位,研究兴趣包括新兴的非易失性存储器和存储器内计算设计,重点是实现卓越效率和计算密度的数字电路技术。ISSCC2023和2024各有一篇一作入选

清华大学集成电路学院18级博士生汪博闻,博士生导师为李宇根教授。2018年获西安西电大学学士学位。研究兴趣包括用于低功率、短距离通信的混合信号和RF电路设计。ISSCC2023有一篇一作入选

清华大学集成电路学院18级博士生朱益宏,博士生导师为刘雷波教授。2018年获电子科技大学理学学士学位。研究兴趣包括可重构密码加速器设计,特别是敏捷的后量子芯片实现,以及特定领域的架构和算法的有效映射。ISSCC2022和2024各有一篇一作入选。

之前有五位内地高校学子获得SSCS国际固态电路协会博士成就奖,其中4位来自电子科技大学(3位为罗讯教授指导的博士生),一位来自清华。分别是:

2018-2019年度电子科技大学15级博士生张净植,博士生导师为康凯教授;ISSCC2023有一篇一作入选。现就职电子科技大学。

2020-2021年度电子科技大学16级博士生舒一洋,博士生导师为罗讯教授;ISSCC2020、2021和2023各有一篇一作入选。现就职电子科技大学。

2021-2022年度电子科技大学16级博士生杨秉正,博士生导师为罗讯教授;ISSCC2021和2023各有一篇一作入选。现就职电子科技大学。

2022-2023年度电子科技大学19级博士生邓至贤,博士生导师为罗讯教授。

2022-2023年度清华大学20级博士生詹明韬,博士生导师为孙楠教授;ISSCC2022和2023各有一篇一作入选。

三、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学子获丝绸之路奖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博士生阮珺逸(指导老师:刘寻)荣获ISSCC2024丝绸之路奖(Silk Road Award)。这是中国内地第九个获得丝绸之路奖的学生。

阮珺逸2017年从兖州一中考入电子科技大学示范性微电子学院,2021年获得电子科技大学学士学位,进入南方科技大学。

ISSCC Silkroad award是为亚太地区的优秀学生论文设立的奖项,只限第一次入选论文的学生作者。

内地先前8位获奖学生情况:

2008年:清华大学博士生喻学艺(指导老师:王志华、李宇根);2009年加入美满电子,从事Zigbee射频前端的研发;2014年5月加入仙童半导体,从事电机控制器的研发;2015月2月加入旋智电子成为创始成员,现任工程副总,主管数模混合信号的芯片研发;

2009年:复旦大学博士生卢磊(指导老师:闵昊、唐长文);

2012年:复旦大学硕士生肖瑞瑾(指导老师:虞志益、曾晓洋);2012年硕士毕业后加入博时基金;担任博时旗下多个投资基金的基金经理。

2018年:电子科技大学博士生张净植(指导老师:康凯);2019年赴斯坦福大学访问,2023年5月加入电子科技大学,主要研究方向为射频与毫米波集成电路设计、超大规模四维成像雷达硬件系统架构设计、毫米波通信技术;

2020年:西安交通大学博士生王玉伟(指导老师:张鸿),2022年毕业,现在西安某公司从事模拟IC设计;

2021年:浙江大学博士生杨旭(指导老师:屈万园),浙江大学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2018级硕士研究生,微纳电子学院2021级博士研究生;

2022年:复旦大学博士生潘钦竞(指导老师:徐佳伟、洪志良),微电子学院2020级直博生;

2023年:中科院半导体所博士生刘敏(指导老师:刘力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