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DCF估值的一点体会

发布于: 修改于:Android转发:225回复:441喜欢:325

前几年DCF估值法风靡一时,我在雪球上也讲过,永续增长率取4%、5%什么的简直就是疯了,现在DCF又成了取笑别人的一个把柄。DCF顶着“绝对估值”的名号,历来被看作是必须使用但任人打扮的一种估值方法,实际使用的时候很多人没有正确体会其中的威力。

我的看法是,DCF更像是一种压力测试或者风险度量,能够帮助投资者搞清楚投资标的会多大程度上暴露在什么样的风险当中,然后按照这样的路线图和优先级规划对这些风险的研究当中去。

折现值并不能告诉我们一个公司值多少钱,但是可以告诉我们,在油价波动10美元的时候,公司的估值会发生什么变化。

做公司估值就像看EVA,前一半觉得什么都手拿把攥,好像Excel表做完这个公司值多少钱就能算出来了,市场就被我打败了,但是当你开始迷惑于特定的参数取什么值合理的时候,DCF估值才刚刚开始。

此时,一定不要被使用参数调节的办法去找估值的数拐到沟里去。尤其不要把折现率调整到一个很低的水平,因为折现率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你的预期收益率。

也不要小看永续增长率取值的问题,1%和2%的差别,有时候就是估值15块和20块,那就是说如果股票涨到30块,能赚50%和100%的差别。

精彩讨论

庄绍光2023-07-12 17:43

“自由现金流的估值方法虽然难以精确计算,但瑕不掩瑜,丝毫也不影响它在投资史上的思想光辉!这种计算企业内在价值的方法,主要的伟大指导意义在于:
1、
它让我们着眼于未来。投资股票就是投资未来。未来好,才是真的好。研究企业未来确切的利润增长点、持续竞争优势和优异的长期基本特征,永远是投资者最主要的工作。
2、
它让我们瞄准长寿的企业。因为长寿的企业经营时间长,永续年金大,产生现金多,内在价值高。不要纠结在10年、15年、还是5年等争论不休、难以界定的具体数字上,要尽量从是否能成为百年老店的角度去思考,去投资。
3、
它指给了我们一条正确的选股方向:要尽量避开那些缺乏经济商誉和无形资产、生产同质化产品、固定资产投入巨大、折旧费用高昂,同时还要不断投入资本以维护市场地位和正常生产、资本性开支巨大且无休无止的产业或企业。要尽量挑选那些用尽可能少的资本性支出来保持高增长的企业。
4、
它提示我们注意安全。折现率与风险成反比,采用较高的折现率总比釆用较低的折现率更能够抗拒未来各种可能发生的风险。买便宜是硬道理。
5、
它告诉我们一条真理:无论企业有多么优秀,如果在经营多年之后,仍然不能拥有大量可以自由分配给股东的现金,如果不能以股东利益为先,都不能称之为优秀的企业……”

泡沫艺术家2023-10-13 16:12

其实研究过债券的都知道,越久期的债券,等于自身杠杆越高,长期不确定性越高,波动风险越大。
而长期债券收益率实际上是股权、贵金属、房子等全部久期资产的长期定价锚点,所以所有股票超长期投资理论其实都是有问题的,就是做了一个离谱的叙事假设来预期遥远的不可预测的未来,而假设长期稳定增长与股息股实际上才是市场风险最大的一类。

郭荆璞2023-07-12 16:56

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做投资做买方都比做实业简单多了,我越了解实体经济越会觉得这样

PPHL2023-07-12 15:12

dcf前提是确定性,这个确定性就很难搞懂了?又有几个能看懂十年后的公司?

郭荆璞2023-10-13 17:53

然而事实上能够稳健经营100年的银行,几乎和胆子大的老兵一样稀少

全部讨论

“自由现金流的估值方法虽然难以精确计算,但瑕不掩瑜,丝毫也不影响它在投资史上的思想光辉!这种计算企业内在价值的方法,主要的伟大指导意义在于:
1、
它让我们着眼于未来。投资股票就是投资未来。未来好,才是真的好。研究企业未来确切的利润增长点、持续竞争优势和优异的长期基本特征,永远是投资者最主要的工作。
2、
它让我们瞄准长寿的企业。因为长寿的企业经营时间长,永续年金大,产生现金多,内在价值高。不要纠结在10年、15年、还是5年等争论不休、难以界定的具体数字上,要尽量从是否能成为百年老店的角度去思考,去投资。
3、
它指给了我们一条正确的选股方向:要尽量避开那些缺乏经济商誉和无形资产、生产同质化产品、固定资产投入巨大、折旧费用高昂,同时还要不断投入资本以维护市场地位和正常生产、资本性开支巨大且无休无止的产业或企业。要尽量挑选那些用尽可能少的资本性支出来保持高增长的企业。
4、
它提示我们注意安全。折现率与风险成反比,采用较高的折现率总比釆用较低的折现率更能够抗拒未来各种可能发生的风险。买便宜是硬道理。
5、
它告诉我们一条真理:无论企业有多么优秀,如果在经营多年之后,仍然不能拥有大量可以自由分配给股东的现金,如果不能以股东利益为先,都不能称之为优秀的企业……”

2023-07-12 15:12

dcf前提是确定性,这个确定性就很难搞懂了?又有几个能看懂十年后的公司?

2023-10-13 17:38

出于对体制的敬畏,永续增长率设定为零,永续价值折现后再打折,毕竟争夺永垂不朽权是很危险的行为,我想都不敢想。

2023-07-12 16:14

认识和理解行业和公司,比这些重要得多。欢迎尽快转买方,亲自下场,有意思百倍。

对了,用类似的标准评判的话,能感觉到医药行业的公司整体上讲,对比DCF估值是有折让的,不过这倒也不能说不会继续跌了

2023-07-12 15:59

还是做个粗算师吧

2023-07-13 19:59

那谁不是说了么:DCF估值就是用天文望远镜看星星,参数稍微偏差一点,研究的都不是一个星系。

2023-07-13 19:26

能算出DCF的二阶导数就很牛逼了。算出明年,后年的pe,股息率,理解商业模式,看看资产负债率,就差不多了,余下的全是感觉。DCF估值看起来很科学很高深的样子,类似于哈佛流体力学教授用99核处理器加上最牛AI芯片计算出最佳飞行姿势,并传授给小鸟,教它如何飞翔。实际上小鸟的飞翔只需要足够的实践以及它有翅膀。

2023-07-13 19:14

估计$三六零(SH601360)$ $科大讯飞(SZ002230)$ 老板最恨dcf

2023-07-13 18:02

读书的时候学过,各种模型算估值算的飞起。工作以后炒股还在算,算了十年,股票亏了十年。自从忘了专业知识,不看财报,不算估值以后,炒股没亏过。估值模型的各种假设,背后的偏差说起来是认知问题。其实仔细想想,那不是认知有问题,而是认知根本就不可能全对,就像预测未来大盘和股价一样,属于算命范畴。模型算来算去,无非是安慰自己,糊弄工作,假装专业的幌子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