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旗帜鲜明地反对图形研究?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0回复:4喜欢:1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任何正确理论的成型,都离不开实践。这一条,我相信在当今中国,没有多少人会反对,我们经历了苦难和风雨,冲破了巨大的思想禁锢,依靠摸着石头过河,才换来了今天“改革开放”的成功。深入地说,只有通过实践检验“正确的理论”,才有可能是真理。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理论都需要每个人去实践一遍才能形成理论,实践也分为直接实践和间接实践。如果有一些人,通过他们的实践,总结之后,形成了一整套正确且完整的理论,那么他们实践的过程就是直接实践,而我们在吸收他们的理论后,充分接受并消化,便是间接实践了。 没有经过实践的理论,是经不起考验的,更不要说,经过实践是错误或者无法证实是正确的理论了,那纯属就是谬论!

就好比一个人每次考试成绩都很差,然后还自己独创了一个什么学习方法,写成文章,让大家去学习,不用细想,这样的文章有什么学习的价值呢?然而,在股票投资中,我们许多人常常就被这样的理论误导,甚至耽误一生。

在股票投资中,究竟什么样的理论,是经过直接实践而成为“真理”的?目前看来,在学术界尚未有一个绝对的定论,也就是说,还没有一个投资“真理”出现。这就导致,我们现在仍然有那么多人研究投资,各人有个人的论调,各人有个人的方法,各人习惯或者迷信各自的经验。

间接实践,说白了,就是在充分研究借鉴别人“直接实践”的理论成果。这里面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确定别人的的确确是经过真实的长时间的直接实践,最好是很多人次的,证明正确有效的,经过充分认真的经验总结而形成的理论。我们只有去研究这样的理论,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间接实践,而不是陷入了形而上学的理论研究之中。

比如说,江恩理论,

“1904年江恩只身到纽约发展,在股票经纪公司做操盘手。1908年江恩与第二任妻子赛迪(Sadie)结婚,他们生了1个女儿和1个儿子。

1909年江恩的交易技巧引起了人们的注意,《股票行情和投资文摘》杂志对他进行了专访,在受到严格监视的25个交易日里,江恩使本金增值了10倍而名声大噪。1919年江恩辞去了工作,开始了自己咨询和出版事业,出版《供需通讯》,这个通讯既包括股票也包括商业资讯,并且提供给读者每年的市场走势预测,这些预测的准确性使江恩变得越发具有魅力。1923年江恩出了自己的第一本书《股票行情的真谛》(The Truth of the stock Tape)(简体中文版译为《江恩股市定律》),之后他陆续又出了十几本书,此外江恩还举办课程和讲座,虽然收费贵得惊人,但仍然吸引大量听众。

江恩为完善自己的理论,曾经去世界各地旅行,他去过英国埃及南美古巴甚至印度,他长时间逗留在大英博物馆,查阅一百年来的投资市场的数据,1932年,他还买了一架银星型(Silver Star)飞机,以便能够在空中查看农作物的收成。

江恩于49岁时写了一本著作—1927年出版的《空中通道》更字字玄机,本是爱情小说,但实是隐匿地证明江恩对天文学及占星学的了解。他生日在1906年6月10日,这天出现五星连珠的星象相位,火星、木星、太阳、水星及冥王星集结在双子座17至22至之间,在他出生之前两个月,旧金山发生了大地震,一年之后的春天绵花收成有困难,及至秋天又发生金融恐慌,这亦证明江恩理论引用了大量天文学及占星学发展而成。

江恩在1949年出版了他最后一本重要著作《在华尔街45年》,此时江恩已是72岁高龄,他披露了纵横市场数十年的取胜之道。其中江恩十二条买卖规则是江恩操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江恩在操作中还制定了二十一条买卖守则,江恩严格地按照十二条买卖规则和二十一条买卖守则进行操作。

1942年江恩的妻子赛迪去世,1950年,江恩因健康原因将生意卖给他的合伙人爱得华·兰伯特(Edward Lambert),自己则搬到迈阿密居住,1954年江恩被发现患有胃癌,于1955年6月18日去世,享年77岁。

后来学者亚历山大‧艾尔德访问甘氏的儿子,后者说:“他那位著名的父亲根本没有能力靠交易为生,仅能够编写一些教材来养家活口。”江恩死后,只留下一栋房子,加上10万美金,而不是外界所传闻的5000万美金。

不过,也有人说江恩是神秘的共济会成员,他的财产都捐献给共济会了。在一篇来自他儿子约翰(John) 的专访中, 记者有一段话, 值得深深咀嚼: ‘…… 据称甘氏在股票和商品期货上, 赚取超过5000 万美元的巨大利润, 虽然和其他投资大师相比,他的财富不算什么, 但是重要的是, 他是靠自己的分析理论, 赚取了他应得的财富’。”

我们现在来看一看,江恩这个人所说的所谓理论。从维基百科搜索到的江恩的生平,我们不难发现,这个人究竟是否靠炒股赚了钱尚且存在巨大的争议,不管他是否在死的时候只有10万美金,还是说他赚了5000万美金,全部都无法证实,都是迷一样的存在,那么,对于这样一个人物写的那些所谓的十二条,二十一条,我们还有必要去相信吗?研究这样的东西,不就是违背了“实践论”的基本原则吗?这个人自己的实践是否成功尚且不清楚,那么我们又为什么还要去研究他写的东西?这是不是很奇怪的一件事?

同样奇怪的,还有所谓道氏理论、艾略特波浪理论。都是一个道理,发明波浪理论的拉尔夫·艾略特,我们现在去搜索他的资料,除了说他发表过该理论以外,从来没有一个公开资料证明他炒股票赚了很多钱。

再来看看发明所谓道氏理论的查尔斯·亨利·道

“查尔斯·亨利·道(英语:Charles Henry Dow,1851年11月6日—1902年12月4日)是美国记者,他创建了道琼斯公司和“华尔街日报”。[1]

道没有读完高中。他看到需要有一个记录纽约证券交易所活动的指数。他同时创立了道氏理论。”

以上就是短短的生平介绍,也是迷一样的人物。

为什么对于上面这样的人写的东西,我们那么多人孜孜不倦地去研究?去“实践”?

没有成功实践而形成地所谓的“理论”,我们要特别地小心,这就是形而上学的东西,是无法作为我们间接实践学习的前提条件的。对于这一点,其实不仅仅是在股票研究中,我们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都是要十分警惕的。无论是谁说的话,谁写的书,我们都需要先了解写书人的生平背景,再决定是否要去看他写的内容。一个成功人士经过实践写的书,尚且不能完全保证他是否藏了“私心”,尚且担心他没有把研究成果全部公布于世,那些没有经过成功实践检验的人士写的书,就更没有阅读的必要了。

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个所谓的技术派人士,真正取得了大众认可的成功。事实证明,所有的图形研究,至少暂时都不值得我们继续研究了,因为世界上那么多人,研究了那么多年,都还没人成功的东西,为什么还要执着的去研究它?真的值得我们研究吗?

再回过头来说价值投资。

巴菲特和查理芒格的成功,我想大家根本就不用再去百度或者查维基百科了吧?如果我们真的要通过间接实践了解一种可能成为真理的投资理论,巴菲特说的东西,是否应该成为我们重点研究的对象呢?

也许有人会说,巴菲特不过是幸存者偏差!是啊,巴菲特是幸存者偏差,不要忘了,查理芒格、段永平、李录,难道这些人都是幸存者偏差?还有,那些在伯克希尔哈撒韦任职的人,那些长期持有伯克希尔的几万名小股东,不都是活生生的笃信价值投资而成功的案例吗?

价值投资虽然不一定是真理,但是它至少是目前在我们能接触到的已知投资理论中,“最接近”真理的理论了。因为很多人通过它获得了成功,而且这样的成功时间还不短。

价值投资值得我们研究的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它所说的东西是符合逻辑的,是符合唯物主义辩证法的。

比如:

我们购买股票实际上是购买一家公司的部分股权;

我们应当了解所购买公司的内在价值;

股票价格不一定是内在价值的体现,这就是所谓高估或者低估的原因;

自由现金流折现是估算公司内在价值的重要考量。等等,不一而足。

我们现在看到的、接触的股票,都是通过电脑软件的K线图,既没有实物的纸,更不需要签署什么文件,鼠标一点就能得到股份。可是,当我们仔细想想,安静下来,心平气和地想想,假如没有电脑,股票是不是就不存在呢?显然不是,其实股票就是股份。最早的股份形式,应该在几百年前就出现了。合伙做生意,合伙开个面馆、开个茶楼,各自按照出资比例写好入股协议,实际上,无论是中国还是欧洲,早在封建社会,甚至更早就已经出现了。这是股票的本质性的东西,上市的股票,不过是把这样的股份协议便利化了,更方便大家交易了,K线图,不过是每天记录了交易的过程。所有这些,都不能改变我们买股票就是入股一家公司,和人合伙做生意的本质。

而价值投资,就是在充分认识到买股票就是买公司这个本质的基础上,再去研究公司的。因此,价值投资,不是形而上学的东西,它是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是符合唯物主义辩证法的,是有正确的底层逻辑做支撑的。

图形不过是过去交易情况的记录。打个比方,你去超市买萝卜,难道不是看萝卜的大小、重量、色泽、产地,尝一尝萝卜的口感,这样去判断萝卜的好坏吗?如果不看萝卜本身,只看萝卜过去价格和交易量的走势,我们能判断出这个萝卜的好坏吗?

当然,也有人说,我不需要判断萝卜的好坏,我只是在通过价格走势在投机,赚一把就走。问题是,你只研究过去萝卜的价格走势,就真的能判断未来萝卜价格的走势吗?影响价格的因素那么多,政治、政策、汇率、经济、供需、灾害,这些通过过去的历史价格能够判断吗?

如果能的话,为什么历史上根本就没有人成功?

@今日话题

#2024年巴菲特股东大会#

全部讨论

05-06 11:04

K线这玩意,我脑子里记得有两句经典的:“横有多长,竖有多高”vs“久盘必跌”。真的是人格分裂的玩意。

Ai时代,如果图形理论可行的话,机器人将是最牛逼的投资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