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ack Roll ,Gic等外资近期增持比亚迪港股1.1股,花了300亿港元,还在不断买,平均价在240港元左右,对4港元的长安B,没有兴趣。
在西方传统的优势领域,中国品牌想要靠技术、产品、成本的优势崛起,基本上很难。这个和国家的整体影响力和区域话语权有关。所以,比亚迪进美国不可能,进入欧洲市场会面临越来越恶劣的政策针对,主要的目标还是东南亚和南美,这两块如果能够顺利拓展,基本上可以稳定在150万的出口销量,再多就很困难了。至于国内,如果2026年新能车渗透达到70,也就是2000万台的规模,比亚迪的市占率如果在25%的话,是500万台。这样,2026年,比较理性的销量也不过就是650万台。没有北美和欧洲市场,上千万的年销量绝无可能。
长期看,中国的汽车产业竞争力很大概率引领全球。
但是,国内的新能源汽车供给侧极致内卷,此时往前看3年去预测比亚迪2024-2026年核心营业数据,需要很大的勇气。
解答难题还是回避复杂?这是个问题。
black Roll ,Gic等外资近期增持比亚迪港股1.1股,花了300亿港元,还在不断买,平均价在240港元左右,对4港元的长安B,没有兴趣。
在西方传统的优势领域,中国品牌想要靠技术、产品、成本的优势崛起,基本上很难。这个和国家的整体影响力和区域话语权有关。所以,比亚迪进美国不可能,进入欧洲市场会面临越来越恶劣的政策针对,主要的目标还是东南亚和南美,这两块如果能够顺利拓展,基本上可以稳定在150万的出口销量,再多就很困难了。至于国内,如果2026年新能车渗透达到70,也就是2000万台的规模,比亚迪的市占率如果在25%的话,是500万台。这样,2026年,比较理性的销量也不过就是650万台。没有北美和欧洲市场,上千万的年销量绝无可能。
长期看,中国的汽车产业竞争力很大概率引领全球。
但是,国内的新能源汽车供给侧极致内卷,此时往前看3年去预测比亚迪2024-2026年核心营业数据,需要很大的勇气。
解答难题还是回避复杂?这是个问题。
要是在上半年这么说有点信,现在有点虚。大佬怎么看待华为,小米入局造车呢,我目前觉得对传统车企影响可能有点超预期了,这种互联网企业很会造势的。
比亚迪的前景非常乐观,关键点在于极高的研发效率,极强的生产制造能力(不但能做好产品还能做买不到的生产设备),还有垂直产业链和规模化带来的成本优势。
2025年比较乐观的预测也是600万辆,离1000万辆,还要再过两三年的吧。
@水煮沉浮666:在汽车领域,轮科技水平比亚迪现在已经是世界级的巨头,看看曾经牛哄哄的特斯拉,组装的三电落后,因为几个供应商都是七八十分,凑到一起也还是七八十分,虚吹的智驾也被最近的测试证明拉胯,现在只能靠一些视频up主抡大锤(必须是塑胶锤)在街上表演了,理科生都知道,钢铁只要适当改变材料配比,硬度这些都是小儿科(我承认火箭用不锈钢包括现在他家汽车用不锈钢是个好主意好创意,比如火箭这块,这个想法很大胆省钱也立竿见影,汽车这块儿更多的是为了标新立异,真的不是这钢有啥了不起的科技含量哦,不同意见请客观去百度了解一下钢铁方面的知识吧!),这车有任何交通意义上的碰撞和受力型刮蹭,怎么修,费用吓死你,等着哭吧!
虽然在时间上难以量化,但方向必将到达。那些预期你之预期的短期投机者终将被抛离于这一场最豪华的盛宴。
哪来10月、11月世界销量第三? 按照上半年的车企销量算一下,月销30万大概是第八名本田的销量水平。第三名现代起亚月销60万+
久久为功,预期切忌太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