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河和阳明山 的讨论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回复:0喜欢:2
市场对“背景”的定义也一直在变化。搁三年前,人寿的远洋、深国资的万科都算有背景;现在中粮的大悦城、中化的金茂还算有背景,如果真有一家暴雷,对背景的定义就又变了。[吐血]所以在有背景的企业里找没背景也能活下来的,才安全。

热门回复

现有的地产开发模式只是一种历史的偶然,是经济发展政策加了杠杆的结果。但凡当初一开始就把预售条件设置的严格一些(比如主体封顶才能预售),一开始就把按揭政策设置严格一些(比如把首付比例提高),就不会出现这么多全国性的房企,也不会出现这么多暴雷的企业。
如果开发商都垮了,市场上还有建筑设计师吗?还有结构设计师吗?还有水暖设计师吗?还有土建工程师吗?还有桩基施工队吗?还有园林施工队吗?还有精装施工队吗?还有物业吗?
开发商没想象中那么重要,他只是满足人民居住要求的组织中介。没有了供销社,我没还有超市,没有超市还有拼多多。地产商消失,会马上有新的组织形式替代它的职能。$万科A(SZ000002)$ $招商蛇口(SZ001979)$ $金地集团(SH600383)$

上世纪80年代初,农民人都担心脱离了人民公社还怎么生产生活;上世纪90年代没,国营工厂的工人们都在担心下岗后怎么活。其实,生产组织形式也是进化的,当然过程会经历阵痛。

假设开发商都垮了,会怎么样?

博主认识到位

很有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