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我只买了福耀,不懂啥叫仓位管理。我理解的价值投资,其价值是指公司的价值,如果你不愿意去做零和,你喜欢蛋糕做大的钱、分享优质公司成长红利…
动力电池行业未来肯定大,这点不用怀疑。电动车要卖、储能要搞,未来需求翻个 10 倍都有可能。但 “行业大” 不代表 “公司能赚到钱”,关键是你能不能在这个行业里守住自己的地盘。
现在做电池的玩家太多了,有实力的对手不少,而且这行拼的是产品性能,今天你技术领先,明天别人可能就追上了。更关键的是 27、28 年 固态电池就要来了,目前国内至少有20家动力电池的潜在有实力玩家,万一有对手比宁德先搞出来、先落地,宁王会不会被很快超越?我现在想破头,也看不透宁德时代十年后会是啥样:它的技术能不能一直领先?对手会不会技术超越之后抢它的份额?这些不确定的东西太多,心里没底。
反观福耀玻璃,同在汽车产业链,竞争局面就清楚多了。汽车玻璃这行,玩家就那么几家,主要就四个,行业集中度高,不用天天担心 “突然冒出来个新对手把市场抢了”,也不用纠结 “明年会不会有个新技术把老产品淘汰了”。福耀在这行的地位,靠的事长期攒下的规模、渠道、客户粘性 ,车厂换玻璃供应商,成本高、风险大,一般不会随便换,汽车玻璃行业需求稳定,新对手的进入门槛非常高,这些就是实实在在的护城河。我们能大致猜到,十年后福耀大概率还在做汽车玻璃,还能赚更多的钱,这种 “看得透” 的感觉,比 “行业大” 更让人踏实。
很多人觉得 “行业空间大,公司就一定好”,其实不是这么回事。就像动力电池,哪怕未来需求有 10 倍增长,可要是宁德只能分到其中的 10%,甚至更少,那再大的行业跟它也没关系。投资者要赚的钱,不是 “行业增长的钱”,而是 “公司在行业里抢份额、稳赚钱的钱”。
所以比起行业有多大,我更在乎两件事:一是这行业里的竞争是不是太激烈,公司能不能管住对手;二是新玩家想进来难不难,有没有实实在在的门槛。这些才是护城河的核心,也是能不能长期赚钱的关键。
不是说宁德时代不好,它现在确实是行业龙头,也很有实力。但如果你看不懂它能不能挡住对手,就算行业再大,也不要轻易下手。而福耀玻璃,你能看懂它的竞争格局,能看懂它的护城河没那么容易被打破,哪怕行业增长没那么快,也比 “看不懂的大行业” 更靠谱。
投资上看得透、有把握,比啥都重要。
我会继续研究下宁德时代,但目前就是这个看法,欢迎熟悉宁德时代的朋友补充
$福耀玻璃(SH600660)$ $宁德时代(SZ300750)$
福耀玻璃之后,很多朋友建议我研究下宁德时代,我还真看过,但心里一直有个疑问:宁德时代到底有啥真能挡住对手的护城河?
动力电池行业未来肯定大,这点不用怀疑。电动车要卖、储能要搞,未来需求翻个 10 倍都有可能。但 “行业大” 不代表 “公司能赚到钱”,关键是你能不能在这个行业里守住自己的地盘。
现在做电池的玩家太多了,有实力的对手不少,而且这行拼的是产品性能,今天你技术领先,明天别人可能就追上了。更关键的是 27、28 年 固态电池就要来了,目前国内至少有20家动力电池的潜在有实力玩家,万一有对手比宁德先搞出来、先落地,宁王会不会被很快超越?我现在想破头,也看不透宁德时代十年后会是啥样:它的技术能不能一直领先?对手会不会技术超越之后抢它的份额?这些不确定的东西太多,心里没底。
反观福耀玻璃,同在汽车产业链,竞争局面就清楚多了。汽车玻璃这行,玩家就那么几家,主要就四个,行业集中度高,不用天天担心 “突然冒出来个新对手把市场抢了”,也不用纠结 “明年会不会有个新技术把老产品淘汰了”。福耀在这行的地位,靠的事长期攒下的规模、渠道、客户粘性 ,车厂换玻璃供应商,成本高、风险大,一般不会随便换,汽车玻璃行业需求稳定,新对手的进入门槛非常高,这些就是实实在在的护城河。我们能大致猜到,十年后福耀大概率还在做汽车玻璃,还能赚更多的钱,这种 “看得透” 的感觉,比 “行业大” 更让人踏实。
很多人觉得 “行业空间大,公司就一定好”,其实不是这么回事。就像动力电池,哪怕未来需求有 10 倍增长,可要是宁德只能分到其中的 10%,甚至更少,那再大的行业跟它也没关系。投资者要赚的钱,不是 “行业增长的钱”,而是 “公司在行业里抢份额、稳赚钱的钱”。
所以比起行业有多大,我更在乎两件事:一是这行业里的竞争是不是太激烈,公司能不能管住对手;二是新玩家想进来难不难,有没有实实在在的门槛。这些才是护城河的核心,也是能不能长期赚钱的关键。
不是说宁德时代不好,它现在确实是行业龙头,也很有实力。但如果你看不懂它能不能挡住对手,就算行业再大,也不要轻易下手。而福耀玻璃,你能看懂它的竞争格局,能看懂它的护城河没那么容易被打破,哪怕行业增长没那么快,也比 “看不懂的大行业” 更靠谱。
投资上看得透、有把握,比啥都重要。
我会继续研究下宁德时代,但目前就是这个看法,欢迎熟悉宁德时代的朋友补充
$福耀玻璃(SH600660)$ $宁德时代(SZ300750)$
前面的分析很详细,但看到最后一段,感到有些惋惜。
好久没看到过这么有水准的分析报告了
理性的可怕,可太理性往往赚不了大钱,就为了一10%的买点错过100%的上涨
2020年卖出福耀买了隆基,一段时间内涨幅遥遥领先,但时过境迁,隆基几乎回到了原点,福耀则早已新高。
深度好文👍
美团之前也是因为极致的运营效率被认为护城河很强,可以想象假如华为、小米甚至特斯拉这些不差钱的大厂想入场,福耀是否能挡住竞争对手。我认为大概率会和美团一样会被吃掉部分份额,因为汽车玻璃从生产工艺来看没有太高的门槛,客户粘性也不算大。
福耀受益于这几年新能源汽车大天幕玻璃的趋势,这一点你发现的很好,但新能源汽车要想进一步提升渗透率,靠固态电池技术突破就是镜花水月,不太现实。目前实验室已经能够突破,但产业化降本遥遥无期,目前只是主题炒作而已,在消费电子大规模商业化应用固态电池之前,乘用车不可能普及。与其寄希望于固态电池,倒不如期待下智能化技术,智驾的驾乘体验对油车是降维打击。
您充分的分析在福耀玻璃板块虽然有,但并不多见,感谢你分享你的洞见。
引用你下记数据“先说业绩规模。1993 年刚上市时,它的营收才 1.69 亿,2024 年已经涨到 392.5 亿 ——33 年翻了 232 倍,复合年化增长率 19.2%。净利润更不用说,从当年的 6352 万,涨到 2024 年的 74.98 亿,年化增速 16.6%。
再看给股东的回报。如果按 “股息再投资收益率”计算,33 年来它的年化回报率有 16.3%,总回报累计 143 倍。什么概念?1993 年要是投 1 万块,现在差不多能变成 144 万,而且这还是 “不折腾、长期拿” 的收益。”
从上面的客观数据来看,就会产生一个有意思的话题,至今有人的结论是福耀玻璃的商业模式一般般吗?那么福耀如果真的一般般,该怎么解释32年多以来的连续好成绩?并且在可预见的未来,福耀的势头还会继续保持。
对于这样一家优秀的公司,其内在的价值,恐怕一句商业模式一般般难以服人。
(备注:虽然不太知道您在计算143倍的时候,初始价格是否采用1993年6月10日的收盘价,以及最终后复权价格的时间点,但按我预估的数据,拉长32年来看年化增长率也是16%左右,差异可以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