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团的一些想法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49回复:271喜欢:335

从去年美团三季报开始,一直在想美团。没有什么机会是非投不可的,驱动我最近一直在思考美团的动力更多是一种intellectual challenge和“看看什么情况”。

叙事上的东西,很多朋友讨论的很好,我试图总结一下:
1. 抖音到店对于美团到店的影响,体现在低价的全国连锁和增量下沉市场的竞争上。

2. 抖音和美团在到店上的补贴资源投入,可能导致外卖性价比的下降,进而影响外卖单量和利润。

3. 抖音可能借着目前外卖运力充足的时间点,进入外卖行业,双方两败俱伤。

4. 宏观经济对于外卖和到店这种可选消费的影响,担心这种宏观持续的长度和调整的深度。

另外短期维度上,比如2024年,因为宏观逆风,高基数和竞争,可能美团核心商业利润会出现不增长或者负增长的情况,对于考核制度严苛的一些投资者来说,这是不得不去考虑的客观约束。

=======================

我主要想讨论的是关于美团安全边际,也就是基于商业模式和业务定性后的定量。

首先是关于商业模式。我认为美团的商业模式还是不错的。

1. 无论是外卖业务还是到店业务,都有护城河,抵御外部竞争的能力。外卖业务我觉得他的护城河是有共识的:运力网络有规模效应且当下并不是公共设施。对于到店业务和电商平台一样,我认为也是有护城河的,不是阿猫阿狗随便抄抄都可以去做起来的,不能说字节把电商和到店做起来了,拼多多崛起了,到店和电商这种多边平台生意就没有护城河。无论是国内didi vs 高德地图系,美国的uber vs lyft,美国的doordash vs uber eats,表明了一个事实,即使是完全公共的开放的运力资源,自由的供给侧(无二选一)条件下,行业龙头只要效率最高不犯错,它的市占率依然是稳定甚至缓慢上升的。国内电商的话,回头看十年前,黄峥许仰天也不是无名之辈,都是各自细分领域最能打的。国内电商舞台是不是可以说其实一直都是马刘黄许沈等人的表演?只是有人老了,有人正值壮年。不是到店,电商marketplace和快手这种多边平台没有护城河,而可能是黄峥张一鸣太能打,抓住时机,在有差异化的情况下,才崛起的。西瓜没有怎么样bili,thread也没有如何X,可以说黄峥张一鸣小扎们在双边网络平台面前也不是万能的吗?

2. 美团的核心商业业务(外卖和到店)赚的是真金白银,财务报表上清清楚楚,从历史的融资情况和当下的利润产出也可以侧面印证。

3. 单看核心商业部分,美团是在用少少的资本赚多多的钱,可以看看美团的资产负债表,扣除掉1000亿net cash后,算算美团核心商业业务的真实roe和roic。

4. 美团的核心业务,日后不需要投入大量的capex来维持当下的利润,体现在营销费用和技术投入上,这是其较刚需(对于某些群体来说)和高频的业务属性决定的。

5. 美团的核心业务产生的recurring rev且久期比较久。点外卖和堂食这两个消费场景,估计10年后也不会有太大变化,也许无人机替代了一部分人力运输,但总不至于大家普遍吃代餐和药片获取每日能量和味觉快感吧?

6. 关于定价权。平台型收税模式,不是take rate不能一直提升就叫没有定价权,不是拼多多目前take rate在提升同时获得市场份额就叫有定价权,美团在降低take rate同时可能在丢失市场份额就叫没有定价权。类比茅台等消费品的定价权,关于平台收税模式,定价权来源于美团核心商业的价值跟随被收税的底层资产的长期增长性而增长的能力。具体到美团外卖,就是美团外卖跟随用户的长期可支配收入中餐饮花销的增长率 和 美团外卖骑手等综合variable cost增长率之间的函数而增长,具体到到店,就是美团到店跟踪用户到店消费额的长期增长率而增长。

当我们讨论茅台的定价权,其实是在讨论茅台的消费额和全国高净值人群可支配收入之间的关系,同样的,对于美团我关心的是,美团外卖和到店的GTV长期看是不是增长?能不能跑赢通胀?和餐饮大盘之间的关系(渗透率,美团用户收入结构带来的差异性)?能不能跑赢人均可支配收入?美团用户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全国人均可支配收入之间的关系?

基于历史的数据,目前来看,美团收税的底层资产可以跑赢通胀,最终缓慢趋向于中高收入人群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美团可以跟踪这样的增长率。这样的定价权,我觉得很好了。

最后,不是只有高毛利率轻资产的生意才叫优秀的商业模式,这是一种表象。还是要从现金流出发,一层层的拆解现金流。另外想说一点,有人会说美团是低毛利率,相比拼多多这种生意,毛利率低还养了几百万骑手资产很重。首先到餐本身是一个毛利率净利润率堪比电商平台的东西,同时还是几万亿的市场规模,所以引来了字节。其次,对于外卖业务,如果把骑手网络运营这部分看作一个不花费美团股东一分钱或者只花一点点总部费用(但股东也没有挣到钱,所有劳动价值全部留给了劳动人民)就拿到的“免费”的类似快递的规模网络护城河,剩余的广告佣金部分不就是妥妥的高毛利率高净利润率平台生意?外卖的护城河在国内外卖运力非公共设施化,电商快递逐渐公共设施化的当下,可能是要高于电商业务的,当然美团要平衡一些社会价值层面的东西,比较累,作为trade off。这种管理的难度和沟通的效率,也是一种运营上的竞争优势。

然后是关于业务定性。

之前写过一个关于携程高星酒店业务 vs 美团到店业务的帖子,主要是讨论了库存供给和服务履约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这里再补充一些其他的角度:

产品和服务怎么样,用户体验怎么样,应该还是最重要的点。流量是获客,产品和服务才是留存,决定了LTV。感谢现在的网络世界,可以云调研,看看别人主视角下的大千世界,看看美团,点评,抖音到底给他们的用户和商户提供了怎么样的服务,是不是有价值:

叨叨龙和花花网页链接

勇哥餐饮小吃创业说网页链接

等等网络上的up主和评论区,都是不错的微观事实视角。

另外一个还是【人】,人的作用在我的定性里,可能是最重要的,特别是这种落难王子/公主的case,好的商业模式 + 可信任的管理层 + 安全边际估值思维,尽可能的降低value trap的概率和一旦看错后的损失。

最后是基于安全边际的定量

美团今天(2024.1.10收盘后)的市值是4500港币,大约4000人民币,账上有1000亿net cash,EV大约3000亿人民币。股本62.5亿,sbc cost导致未来每年大约1%-2%的速度扩张。

美团今年核心商业部分利润税后大约是300-350亿人民币,p/e = 12.5, ev/e = 9出头。这种估值隐含的假设大约是,以23年为基数,美团未来核心商业部分的增长在小幅下降 - 通胀之间。毫无疑问,这是一个很保守的假设,如果美团能实现这样的龟速增长,投资者有希望获得10%的年化收益率。

换一种思路,投资人担心到店的格局和终局利润率,那这部分算0。外卖和闪购今年对应的稳态利润大约是200亿人民币,p/外卖利润 = 20,ev/外卖利润=15,那未来几年外卖的内在价值能不能每年增长10-15%?我认为概率还是很高的。我确实不知道未来几年中国宏观经济会如何,这次调整的幅度有多深有多久,也确实不知道抖音美团之间的到店补贴大战烧到何时,对外卖的影响有多大,这些问题我毫无头绪,不过总的感觉 15%+-5%年化,也就是10%-20%对应我的悲观-乐观情况,假设ue不变。ue是个很敏感的东西,明年下降到0.5,0.8还是持平甚至有点增长,都有可能,但总的来说,相比长期的单量天花板,我并不是很担心ue,对于30,40多块的一餐饭,平均多收用户3-5毛钱,好像并不影响什么?

另外,其实到店并不能真的清零,最后美团和抖音会各赚各的。现在的情况更可能是,双方的混战催熟了这个市场,在极短的时间内导致渗透率快速上升,甚至是有水分有泡沫的渗透率拉升。相比23年大约100亿利润,35%利润率的美团到店业务,结合目前的整体估值(~10pe),我关心的其实是,等到店渗透率到顶的那天,美团到店业务是赚的比23年多还是少?我甚至不用关心未来几年增长多少的这个过程。我认为大概率是赚的多,虽然我完全不确定不能判断未来抖音和美团到店业务的市场份额比,但我知道,一旦这个市场渗透率见顶,双方会回归理性,追求这个业务本身常态下的利润率水平,35%的利润率对于那时,我认为还是可以达到的。美团到店那时的营收,也大概率比23年大。然后再往未来看,就是双方一同跟随餐饮大盘的缓慢增长了。无论怎么看,23年到店利润10pe的估值方式,都还算保守。当然今年也许会看到到店的利润率跌破25%,20%甚至15%(看看当年携程时代OTA的乱战),但这并不会太影响到店业务未来的价值的折现。

最后一种情况,抖音通过收购或者卡准当下劳动力市场供需不平衡的时机,自建外卖运力团队,外卖到店双轮驱动,全面发力高时效外卖场景,双方外卖业务一同陷入长期亏损的情况,那到时候发生了再说吧[微笑]

投还是不投,投多少?

如果世界上只有美团一支股票,半年前我80-110这个区间这题就要做了。但半年前拼多多市值和美团市值差不都,所以不需要做美团这道题目,别的地方有更低的栏杆可以跨。当下呢,横向比较那些我略懂的和正在学习的生意,好像美团这题也不是非做不可[捂脸][尴尬](今年到目前为止很丧气的就是,我无法锁定1-2个股票,他们性价比明显的高于其他),但如果世界上还是只有美团这一支股票,我一定会做,而且是找时机狠狠地做。

===================================

最后,有人会质疑王兴的资本配置能力,实际上这是在质疑王兴的投资算账能力,是不是理性,是不是和小股东利益一致这三点。一些事实是,王兴个人名义没有减持过美团的股票,王兴投资了理想汽车大赚,美团昨天宣布回购了。至于王兴在买菜业务上是否理性,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判断,我觉得买菜长期来看是个符合国内零售业态的好生意,只是最后赢的确实未必是美团。

精彩讨论

曼巴投资01-11 09:41

其实美团账很简单:
就是奇点老师算的,本地核心业务今年大概税后300-350亿,3000亿的ev,看长还能增长否?
如果很担心抖音冲击到店,也是奇点老师算的,到店也假设为0,外卖200亿利润,3000亿ev,15倍,看长能增长否?
最极端情况,抖音外卖也自己干,也像到店冲击美团,理论上没啥不可能,我说过,外卖的双边网络超强壁垒建立在规模之上,新对手冷启动没那个规模,但抖音分分钟上规模(非要干的话),但我自己感觉概率不大。
所以,总体我偏向美团目前这道题,如果只有美团一个公司,可以干了。如果你可以选择很多公司去买卖,那就看你的机会成本了。
至于企业文化,我赞同奇点老师,目前还算靠谱。

茅乐305001-21 16:44

重读奇点大佬的文章,个中提了个有趣问题:
到店渗透率到顶的那天,美团到店业务是赚的比23年多还是少?
作为商场小餐饮主,两三年前,我们就一直使用美团餐饮系统,也上线了团购套餐,实际上当时到店食客大部分还是以扫码点餐为主,少部分会上美团app买套餐现场核销。
2022年上半年抖音大力做达人到店小视频团购点火了这个市场,2023年上半年美团开始应战抖音,加大套餐团购推广,核心店大补贴等手段,老大老二到店团购大战,结果是培养了几乎70%消费者到店后双平台对比团购价格,谁便宜买谁的,有些点抖音便宜,有点店美团便宜,谁也没有绝对低价优势。好了,回到问题上,2023的到店收入/利润比2022年更多,毫无疑问了,那么2024年,美团到店收入就会比2023更少?我观察到的只会更大。因为以前到店扫码点餐的人很大一部分转平台买券核销了。

蜗牛彻拼图01-11 19:00

B端我也认识一大堆做中小酒店的,美团点数是15%起,达到一定标准后12%;携程一开波直接给10%;这个我是不怎么理解的,但他们跟我说美团的客户比携程多3倍左右。
另外,我是美团的重度用户(周均3单以上外卖,一单到店),在半年前每次使用到店也会开抖音对比一下,之前抖音的价格真的特牛,但最近三个月,两者的价格没差异,唯一差异可能体现在连锁品牌店的套餐不一样,两者也很难比价,但如果硬用数学计算美团大部分是比抖音要便宜的。
所以我就更不能理解这个兄台说的美团b端优势远低于抖音的答案,莫非我的优惠价全部来自美团自己补贴的?还是抖音加价卖到店的结果?

主观的观01-11 10:05

写得很好!
大部分人不觉得本地生活服务的渗透率还低,竞争的结果是市场规模扩大,正如本次美团要下沉要低价的策略一样,有可能扩大了原有的市场边界。
王兴说,很多人关注边界,而不关注核心。因此脑壳里只有存量市场。
“我关心的其实是,等到店渗透率到顶的那天,美团到店业务是赚的比23年多还是少?我甚至不用关心未来几年增长多少的这个过程。”
所以,关注本地生活服务的终局,作者的这个角度才是更理性的。

bradygoat01-11 10:13

也没有那么固若金汤吧.当时META的时长被占份额, 画像/变现能力被苹果连根拔, 内部的workaround过了几个季度也没啥进展, 这才是当时投资者最绝望的事情.
甚至收入都是YOY负增长. 回购还暂停了.
回头看叙事当然很容易. 我也持有的,但我自己觉得在当时没有那么清晰.

全部讨论

1.赞同:拼多多比美团好。
2.你对到店业务的本质没有深度思考清楚。到店业务就2端(B端工具和C端用户),B端供给(抖音拿供给的效率比美团至少高3倍),C端用户(抖音有效流量至少也比美团高3倍)。看清楚这两点关键和本质,就等时间给结果。
3.你离市场太远了。抖音做不起来外卖。一方面他们的试点以失败告终。原因是外卖的本质是3个轮子转(B端供给,C端用户,配送端),抖音没法搞定配送端,如果要搞定估计得烧1000以上(美团优选烧了700个亿,也就这样)。

其实美团账很简单:
就是奇点老师算的,本地核心业务今年大概税后300-350亿,3000亿的ev,看长还能增长否?
如果很担心抖音冲击到店,也是奇点老师算的,到店也假设为0,外卖200亿利润,3000亿ev,15倍,看长能增长否?
最极端情况,抖音外卖也自己干,也像到店冲击美团,理论上没啥不可能,我说过,外卖的双边网络超强壁垒建立在规模之上,新对手冷启动没那个规模,但抖音分分钟上规模(非要干的话),但我自己感觉概率不大。
所以,总体我偏向美团目前这道题,如果只有美团一个公司,可以干了。如果你可以选择很多公司去买卖,那就看你的机会成本了。
至于企业文化,我赞同奇点老师,目前还算靠谱。

重读奇点大佬的文章,个中提了个有趣问题:
到店渗透率到顶的那天,美团到店业务是赚的比23年多还是少?
作为商场小餐饮主,两三年前,我们就一直使用美团餐饮系统,也上线了团购套餐,实际上当时到店食客大部分还是以扫码点餐为主,少部分会上美团app买套餐现场核销。
2022年上半年抖音大力做达人到店小视频团购点火了这个市场,2023年上半年美团开始应战抖音,加大套餐团购推广,核心店大补贴等手段,老大老二到店团购大战,结果是培养了几乎70%消费者到店后双平台对比团购价格,谁便宜买谁的,有些点抖音便宜,有点店美团便宜,谁也没有绝对低价优势。好了,回到问题上,2023的到店收入/利润比2022年更多,毫无疑问了,那么2024年,美团到店收入就会比2023更少?我观察到的只会更大。因为以前到店扫码点餐的人很大一部分转平台买券核销了。

我刚打赏了这个帖子 ¥6,也推荐给你。我觉得很像当年的$Meta(META)$ 砸出来的坑了。$美团-W(03690)$ 在所有的互联网公司里肯定不是第一,但是也绝对没有那么差

这是最近看到最清晰的一篇。
另外,美团定量,现在是4600亿,市场打算给的价格是只算了外卖的250亿,加上一半的到店到综,50亿,其他业务都抹零。心态上处于不想放弃成长定位的扭捏和到店到综被抖音打没的恐惧中。
市场对优选和买菜极为不买账,认为是亏损的来源。这类业务事实上没有规模经济,利润天花板是1-2%,但breakeven并不困难。因此从商业角度来考虑,起码有两个问题: 1 如果不做,别人做(比如多多),会有什么影响? 2 如果做,流量附加收益和亏损平衡的点在哪里,换句话说,花多少钱买用户和流量合算?这是兴哥要考虑的。这部分估值在向上的环境内给正的,在向下的环境里给负的。现在看起来是向下的环境,一年后环境会明朗很多。
外面的钱在其他市场追高,里面的钱现在在放假等春节。

01-11 10:05

写得很好!
大部分人不觉得本地生活服务的渗透率还低,竞争的结果是市场规模扩大,正如本次美团要下沉要低价的策略一样,有可能扩大了原有的市场边界。
王兴说,很多人关注边界,而不关注核心。因此脑壳里只有存量市场。
“我关心的其实是,等到店渗透率到顶的那天,美团到店业务是赚的比23年多还是少?我甚至不用关心未来几年增长多少的这个过程。”
所以,关注本地生活服务的终局,作者的这个角度才是更理性的。

01-11 09:49

王兴还有几百亿理想股票,美团只是王兴第二大仓位,如果公司持续的无限战争,那净利润到股东口袋需要多久?另外长期看夫妻店也是个问题,估值对我来说还做不到一眼定瘦胖,所以我选择再看看。

写得不错。
我觉得抖音放着最赚钱的广告和电商的钱不赚,跟美团死磕非常苦逼的百万骑手外卖生意,这个可能性应该可以排除。
到店这块利润丰厚,抖音看得上,跟短视频结合也较好,值得尝试。这块胜负未分。双方都很强,我也想不出美团能占优的原因。中性看就是本文所说,短期利润率承压,未来各分一块,乐观点看抖音攻不破游戏,最后还是发现广告的钱比游戏的钱好挣太多了,到店这块,未来也未尝不是。
这就要看美团是不是真的能打了。

01-18 12:45

--运力网络有规模效应且当下并不是公共设施
前半句赞同,后半句说不好,不是公共设施未来存变,之前被北京处长送外卖调研,即可看做对公众呼声的反应。美团现在骑手已经过700万了,非常大的一个群体,他们的社保、交通安全都是很大问题。很多商家反映被平台剥削太狠,前一阵去附近一家卖热干面的,老板说,最近接了一单炒河粉,店里卖15的,他到手才9元,说后台有时不经他同意就拼命降价。餐饮已经够苦逼了,在餐饮头上薅羊毛,哪那么容易,民意沸腾啊!
外卖闪购和到店安全边际那里,逻辑大致认同,是说外卖单量长期上升,每单溢价3-4毛大家也能承受,到店最终美团和抖音的竞争格局会稳定下来,利润率不会比现在低太多吧?
不过关键的利润搞反了啊。比如21年,虽然到店收入只有外卖的1/3,但经营利润率43%左右,外卖只有6.5%左右,导致反而经营利润是是外卖的2.3倍。23年核心本地商业经营利润大约400亿,对应净利约300亿,所以到店应该占200亿,外卖应该占100亿。前者地推完成后坐等收钱,只要优化研发费用率即可,是轻资产运营,后者要优化配送网和时长,要应对各种延时投诉,是典型的重资产运营,大不一样。
如果这个最丰厚的蛋糕,在应对抖音的进攻后,经营利润率从43%降低到30%左右,对美团整体利润影响有多大呢?
你看,利润比例不对,结论大为不同。
当然,买菜业务最终会走向盈利(甚至包括优选等新业务),这一点,我也与楼主的看法是一致偏向乐观的,但利润率应该不会太高,因为商品零售生意的一般利润率也就两三个点,上限不太高。
@今日话题 @奇点那瞬间
$美团-W(03690)$

01-11 10:15

分析的很好👍,下次别分析了。好歹等到4000亿港币以下呀$美团-W(0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