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生的江湖 的讨论

发布于: 雪球回复:0喜欢:16
如果看消费品,2023 年收入 62.8 亿,超过 2021 年的 58 亿。
不过当年分众的主要互联网客户,由于某些原因,广告支出缩减明显,一级市场融资也很惨淡。
比如第一大客户阿里,21 年投了 12.8 亿,去年只有 6.8 亿。

热门回复

经济不好的时候,企业主们都想怎么活下去,这时候转化率高、见效快的流量广告自然受欢迎。经济稍微好一点的时候,企业主们还在观望。等有长期稳定的预期时,他们才会想办法去投钱积累品牌资产。品牌是有复利效应的,但一般的小企业是没有资格去获得这个复利效应的。就像那个关于复利的笑话一样,还没等到复利的飞轮转起来,企业就破产倒闭了。
很多投资人,一方面吐槽大多数公司的产品没有啥差异化,另一方面又忽视能带来差异化的品牌广告的作用。这是一种很有趣的现象。互联网流量像毒品,吸的时候很爽,一直吸就一直爽,但是停下来就受不了了。拼多多那些白牌商品,一旦不是最低价就被排到最后面去了。还有花西子的例子,有李佳琪引流就很爽,一旦就不行了,最后还是只有选择老老实实做广告。
这个世界啊,所有的流量都是标好价了的,所有的好生意都离不开时间的沉淀。其中,品牌就是能够沉淀下来最宝贵的资产。
$分众传媒(SZ002027)$

“企业主不再愿意投电梯品牌广告”并不是事实,分众的快消品类广告营收增速并不低,这些年分众广告营收降低的最主要原因就是互联网企业投广告少了,从21年的40亿降低到去年的12亿。
互联网降低广告投放,一是因为移动互联增速降低,投广告的潜在广告主减少;二是反WXKZ,一级市场融资困难以及降本增效,投广告的意愿降低。
任何一个生意,总归要在产品端抢占心智,渠道端深度分销。只追求流量,无法在消费者心智中占据一席之地的企业,终局大抵逃不脱在卷流量的路上卷死。
不信看看美团和淘宝上的小商家、商场里的那些不入流品牌的存活期.....

2024年了,iPhone 4都出14年了,抖音都上线8年了,怎么还有人在说这个?依据竟然是:我观察了很久。当过去这些年投分众广告的老板都是傻吗?还是说分众做了十几年假账?

我对分众传媒的印象是,恶心,但有用。以我为例,以前工作的写字楼电梯里有分众,说实话,特别烦,但我理解,在有限的搭电梯的几十秒内必须让人记住,所以清一色的是用熟悉的儿歌旋律,不停的复读品牌,强坚乘客的大脑,类似喜羊羊羊羊羊,喜羊羊牛牛牛,喜羊羊猪猪猪,你跑不掉关不掉,听了感觉很恶心,但你也记住了。我因为被洗脑买过两次广告上的商品,一个是某亲戚生小孩,我不知道送什么,脑子里出现了那段时间天天被洗脑的ibaby恒温睡袋。还有一次过年买礼品,也不知道买啥,脑子里又想起了广告里的洽洽小黄袋。所以恶心,但有用$分众传媒(SZ002027)$ $洽洽食品(SZ002557)$

如果流量广告真的“见效快”,那么这个“效”会很快被广告位的竞争吞噬掉。

分众主要是品牌广告,盈利主要以电梯外的 LCD 屏为主。
本地生活类投广告,最多投框架吧,这一块占比非标小,且据我有限的观察,分众的框架也是以品牌广告为主。
至于品牌广告和效果广告的关系则见仁见智了,我理解二者解决的问题不一样,并非此消彼长的关系。

哈哈,烦死了

说到点了。
行情差的时候,企业更注重广告的转化率,因为活命最重要。但是效果广告,在投放方式和转化文案上,是短期的,基本上不利于积累品牌资产。另外,效果广告往往是竞价的方式,平台会想方设法榨干最后一点空间。
品牌广告,长期来说是可以给品牌积累资产的,一旦品牌资产积累起来,后续就可以较低成本的良性循环。
长期来说,效果广告很难抢走品牌广告的市场。
$分众传媒(SZ002027)$

我以前也持有过分众,后来卖出是因为……现在的手机实在是太好用了。让我稍微展开。
其实,分众的广告还是挺有用的,但前提是大家的注意力要放在他的广告上,不论是LED还是框架。这是他的广告能起作用,企业愿意投放的根本前提。
但是现在由于手机太好用了,大家可以观察,等电梯的时候很多人都会自然地掏出手机,刷刷社交APP或者看看短视频。虽然这个时间比较零碎,但是看几个短视频还是够了。
并且,现在电梯内的手机信号改善很大。特别是分众布局的一些高端写字楼,梯内的手机信号都是很好的。
于是,我们可以看到,等电梯的人用余光看到电梯门开了,就走进去,然后继续刷手机了。全程可能都不会看几眼电梯广告。
我观察了很久,发现这个现象很普遍。那么这势必会造成企业主不再愿意投电梯品牌广告,而选择去投效果广告。$分众传媒(SZ002027)$ $腾讯控股(00700)$

这个我也不知道,请教一下@rrgo @等待inging @余生的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