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寄托 的讨论

发布于: 雪球回复:0喜欢:1
理论讨论的就不要总反身问诘。
就问你怎样定义市场?怎样的行为是人为的干预?

热门回复

蒙上你的眼睛,结果你打赢了,那绝不是因为你能打,而是因为蒙上了你的眼睛。如果当初蒙上的不是你的眼睛,而是对手的眼睛那肯定就是对手赢了。所以我现在不仅要蒙上你的眼睛,还要捆上你的双手双脚,以保证你赢得更彻底!
讲得如此自然完全认识不到逻辑混乱。太可怕了!可怕之处在于近年来这样的声音越来越大。如果只是老年人处于历史的惯性和本能(信仰)为计划经济辩护倒也还好,希望年轻人不会像他们一样。所以该发声还是要发声的。

说到“道德”我便也插一句,西方哲学的道德观的历史传统是理性主义的、神启的、先验的,而中华文明儒家文化的道德观的历史传统是格物致知的,是经验主义的。无论是极右主义“私有财产是任何先进文明中道德的核心”还是计划经济主义者认为不干预价格不足体现“道德”,从实用主义的角度都不难证明与现实不符,所以不难理解,出于的都是所谓“理性主义致命的自负”。在西方,是牛顿彻底打破了固有的理性主义传统(培根、洛克均有贡献),根据牛顿第四定律,“凡不是从现象中推论出来的,都应该叫做假说;凡是假说,不管它是形而上学的或物理学的,力学的或隐蔽性质的,都不能用于实验哲学之中。”这为西方带来了真正的思想革命。可悲的是儒家的不屑子孙却陷入了所谓“存天理灭人欲”的理性主义道德泥沼无法自拔。

但是我看到的是,当逻辑和信仰相冲突的时候你始终义无反顾地选择后者,甚至可以完全置计划经济几十年的试错的教训及改革开放的经验于不顾。另外,哲学不是用来维护计划经济的武器,我很欣赏维特根斯坦的一个观点,哲学是用来提出问题的,不是用来解答问题的。我相信更不是用来论证什么一元论二元论哪个高人一等的。

就当是试错吧,文章太超前了,过高估计了xx们的认知水平

市场啊?这个问题我倒是回答过很多次。
市场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仍旧是一台投票机。市场的投票方式是由买卖双方共同完成的。我从来都主张政府应当积极的“参与”市场活动,但是我所说的“参与”与你说的“干预”是完全不同的。不同之处在于我始终认为任何人不应凌驾于市场之上,政府应当以市场经济主体的身份(买方或卖方)依照市场规则(价高者得),参与市场经营活动,并向市场提供充足的公共物品。

[赞成][很赞]

那你不会认为雪球上的网友们也都是为了站队吧?

仅从对酒的认知看,恐怕只有滴酒不沾的人会有这样的想法

所谓“通胀”的概念就是一个垃圾桶,大家都把自己不喜欢的东西和解释不了的东西丢在里面。对普通人而言这是无知,对经济学家而言则是偷懒。在《货币价值》中我列举了近十种被误读为“通货+膨胀”的情况,不知道老巴说的是哪种?你说的又是哪种?
网页链接

言尽于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