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利是否会步万科后尘?47万股民焦灼等待

发布于: 雪球转发:2回复:42喜欢:6

原文首发:磐石之心

最近,伊利发布2024年第一季度财报,并宣布继续进行回购,并把回购的股份予以注销。同时,还发布了分红计划,拿出2023年净利润的73%用于分红,股息率超过4%。

这些好消息的刺激,让伊利股价从27以下反弹至29元,涨幅8个点。从伊利公布的股东人数看,目前伊利总共有47万股东。而伊利股价从最高位的47元,跌到如今的28元,已经跌去了40%多。

作为A股中的重要蓝筹股,伊利曾和茅台万科A等一样,都是股民长线持有的资产。万科A因房地产问题遭遇困境,几乎无法翻身了。茅台依靠品牌和价格优势,股价一直坚挺。

伊利拯救47万股民的宣传口号十分响亮,但是从其第一季度财报,我们看到了一个衰老的伊利,一个有气无力,似乎很难兑付诺言的伊利。

一季度净利润实际增长为负

伊利第一季度财报看起来十分靓丽。第一季度,伊利实现营业总收入325.77亿元,同比下降2.58%,归母净利润59.23亿元,同比增长63.84%。

营收下降,利润竟然大增?这似乎有点不可思议,到底发生了什么?我们仔细拆解伊利的财报可以看到:实际净利润增速为负!

经过财报对比发现,2024年第一季度,伊利的利息收益增加了1.763亿元,投资收益增加了26.0427亿元。我们用归母净利润59.23亿元减去26.0427亿,就剩下31.4243亿元。相比其2023年一季度归母净利润36.15亿元,实际上是下降的。此外,其总营业成本也减少了接近11亿元。

因此,伊利第一季度实现营收降速,利润增长的主要因素是非经营所得和降低成本所致。特别是利息收入和投资收入是不可持续的。

原奶过剩,渠道库存压力大

在这份经过美化的财报背后,伊利面临整个奶制品行业严重的原奶过剩危机,同时渠道库存居高不下,液态奶的大日期产品越来越多,打折促销成为常态。

从一季度财报也可以看到一些问题。2024年第一季度,伊利液体乳收入202.6亿,同比下降6.8%,奶粉同比持平和冷饮同比增长14.2%。而2023年全年,伊利液体乳同比增速是0.72%。

这份数据也充分证明了,当前液态奶消费需求不足的困境。在4月30日的股东会上,伊利董事长兼总裁潘刚与分析师交流时也曾透露,原奶过剩,需求不足的情况。

作为普通消费者,我们可以随便进入一家超市,查看伊利常温奶的生产日期,你会发现大量2月生产的牛奶仍然未出售。这些大日期牛奶,都必须降价促销才可以。目前,鲜奶市场的价格战也非常激烈,在便利店各不同容量的鲜奶都采取买一送一的降价活动。

同时,原奶市场出现严重过剩。由于牧场逐渐开始集中化经营,伊利等主要乳企也都自建或入股大型牧场,成为利益共同体。当原奶过剩的时候,伊利即使在零售端挤压库存,也不能停止收奶。

这导致的结果是,收来的原奶必须加速制成奶制品,比如,喷粉(制作成奶粉)。但是奶粉市场同样面临严重过剩。婴幼儿的数量正在以每年20%的比例下滑。而外资奶粉品牌的占比仍然超过6成。

喷粉,必须计提减值,因为购买了原奶,无法出售,这部分奶粉又需要成为库存留到后续销售。这种减值,会持续存在,并因奶粉整体需求量降低而增长。

结语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看到伊利通过美化财报的方式,交上了一份看似不错的第一季度财报,但是真实情况则是经营状况相比2023年继续恶化。

伊利目前市值接近1800亿元,拿出10亿-20亿元进行回购,可以说是杯水车薪。更重要的是,在原奶过剩,喷粉损失,价格战激烈,降价促销成为常态的情况下,伊利的净利润很难再保持增长。

伊利预计2025年原奶市场将供需平衡,我们不清楚这种预测是基于什么做出的。伊利目前仅存的优秀业务是奶粉,可以抢占外资和小品牌的市场空间,但是在新生儿持续减少的大背景下,整个市场的盘子都在缩小。

所以,伊利作为中国最大的乳企,是否也面临如同房地产一样的拐点时刻呢?@今日话题 $伊利股份(SH600887)$

精彩讨论

墨林林林05-08 21:29

一个长周期固定资产行业和一个快消品行业做对比,我滴妈,不怕笑死个人?

Jasn31205-08 22:24

看来要大涨了,这位仁兄1月26日在赛力斯46元的时候发文看空赛力斯,大家可以去看看现在多少钱

研究上市公司05-08 22:44

你这个大聪明!你出售资产不用扣税收和各种成本投入的吗?什么生意100%的净利润?
伊利出售煤炭26亿元,什么叫做净利润?净利润是不是要扣除投资成本,是不是要扣税?把子公司卖了,是不是得给相关员工一点遣散费或者安置费用?(年报里面有3千万人员安置费)
这样叠加在一起,其实出售煤炭就获得20亿元左右净利润而已。伊利财务报表里写着扣非净利润增长7%多。
$伊利股份(SH600887)$

小谢价值投资05-08 22:41

连个散户都知道出售子公司获得的投资收益需要扣税。投资收益肯定要扣成本和税收的。

万金海岸05-08 21:52

谁花钱让你唱空了?这钱拿的心安吗?一季度利润扣非增长7%就在财报里面写着,被你瞎算成利润负增长,欺负雪球小白不看财报吗?

全部讨论

一个长周期固定资产行业和一个快消品行业做对比,我滴妈,不怕笑死个人?

05-08 22:24

看来要大涨了,这位仁兄1月26日在赛力斯46元的时候发文看空赛力斯,大家可以去看看现在多少钱

你这个大聪明!你出售资产不用扣税收和各种成本投入的吗?什么生意100%的净利润?
伊利出售煤炭26亿元,什么叫做净利润?净利润是不是要扣除投资成本,是不是要扣税?把子公司卖了,是不是得给相关员工一点遣散费或者安置费用?(年报里面有3千万人员安置费)
这样叠加在一起,其实出售煤炭就获得20亿元左右净利润而已。伊利财务报表里写着扣非净利润增长7%多。
$伊利股份(SH600887)$

连个散户都知道出售子公司获得的投资收益需要扣税。投资收益肯定要扣成本和税收的。

05-08 21:24

傻子一个,扣非单位数增长还可以吧

05-08 21:52

谁花钱让你唱空了?这钱拿的心安吗?一季度利润扣非增长7%就在财报里面写着,被你瞎算成利润负增长,欺负雪球小白不看财报吗?

数据都是错的,真得是胡说八道了

睁眼瞎黑,你是收钱了还是融券了?$伊利股份(SH600887)$

05-08 22:43

用24年一季度的扣非利润和23年一季度的归母利润对比,得出结论下降了,人才伊利的黑子真多

05-08 21:26

分析的很客观,面临困境与危机是不言而喻的,同时也应看到伊利自身的发展张力,类比万科有点危言,奶业与房地产业所面临的环境明显不是同一层面的,奶业环境对伊利表面上是危,同时也隐含着机遇。房地产环境政策于万科不一定是机遇有可能是劫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