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星:不怕房地产景气度,怕的是零售的无限战争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4回复:23喜欢:19

上次我写了一篇文章,大致讲清楚了伟星的商业模式:2019年知乎一篇帖子,从微观讲清楚了伟星的商业模式

最近刷到@MA200 关于巴菲特的护城河的文章,我再次反思伟星的护城河。

不怕房地产景气度

很多人担心房地产的景气度,但我并不担心。伟星主要还是做装修等零售生意,核心竞争力也是在零售。短期来看,不怕房地产应收账款暴雷。长期(20年)来看,装修是周期性需求,而且伴随消费升级,上一代人装修一次住一辈子,这一代人可能5~10年重新装修一次。另外,房地产也会康复的,我在这篇文章中稍微提到了一下。持有万科的两个前提

怕的是零售的无限战争

看商业模式

伟星是建材行业穿透经销商建立消费者品牌认知做得最好的,信息越来越互通,消费者越来越懂品牌,这个是有利于伟星的。管材是消费者对品质敏感价格不敏感的品类,未来往其他建材扩展我认为是有机会的。

然而,伟星的壁垒,应该定义为差异化大的零部件,还是定义为一种独特的零售生意?

如果壁垒在于好产品那么可以不依赖企业文化。如果壁垒是零售模式,则需要管理层一直保持聪明,一波波击退竞争者。

分享巴菲特对护城河行业的看法:

沃伦·巴菲特:但你试图寻找的,也就是我们试图找到的,是一家企业,出于某种原因——可能是因为它是某个领域的低成本生产商,可能是因为它具有出色的服务能力而具有天然的特许经营权,也可能是因为它在消费者心中的心智地位,还可能是因为技术优势,或者任何其他原因,导致它周围有这种护城河。

沃伦·巴菲特:是的,在某种程度上,查理和我试图区分一下,有些企业一次聪明就够了,而有些企业则要求你保持聪明。我是说,零售业就是一个你必须保持聪明的典型案例。(在零售业)但你时刻都处于被攻击的状态。人们会进入你的店铺。如果你取得了成功,竞争者会第二天进入你的店铺,试图弄清楚你成功的秘诀,并根据自己的情况把这些秘诀移植并改进到自己的生意里面。因此,在零售业你不能躺赢

沃伦·巴菲特:还有其他一些企业,在至少很长一段时间内,你只需要聪明一次。曾经有一位南方的出版商,他的报纸做得非常出色。有人问他成功的秘诀是什么。他说是垄断和裙带关系。我是说,他并不愚蠢。他对自己并没有过分高估。

沃伦·巴菲特:如果你在30年前拥有一个庞大的电视分支网络,好管理和糟糕管理之间仍然存在重大差别。我是说,有着重大差别。但你即使是个糟糕的管理层,也可以发大财,基本上。因为拥有电视网络分支的那个决定,几乎能够弥补从那时起存在的任何不足。

沃伦·巴菲特:如果你是第一个在零售业或类似领域提出某个概念的人,那么情况就不同了。我是说,你将不得不每天都在为它守卫

沃伦·巴菲特:理想情况下,你希望在一家出色的企业中有出色的管理层。这就是我们寻找的。好人和好生意之间非要二选一,选好生意

目之所及,我看不到竞争对手,竞争对手只可能出现在我们关注不到的地方,但从10年维度看,这依然是商业模式的隐患。

看企业文化

金红阳董事长1966年生,1999年创业伟星新材,2004年开始在重庆市场试点星管家模式打造竞争力。直到2024年,董事长已经58岁,伟星新材已经25岁。

$伟星股份(SZ002003)$$伟星新材(SZ002372)$ 的历史上,验证了管理团队做出难而正确的决策的能力,和追求好的商业模式的审美。

金总很少露面,21年B站有个视频值得看看:对话浙江伟星新型建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金红阳。我觉得金总颇有一点黄铮的影子,用常识和朴素的观念经营企业。在视频的15:45,当问到“星管家”服务的时候,金总不好讲装修行业的潜规则,眼神就往左右飘,而其他聊天时金总的眼神都特别坚毅。这也说明金总是一个很正直的人(不骗人,偶尔有些实话不说,就不好意思)。

一家企业25年的企业文化都是追求品质,我想这一点已经从创始人的文化,变成了公司不可磨灭的文化印记。

另外,从股东回报来说,伟星新材的管理层应该是A股做得最好的之一,不再赘述。

综上

伟星当前的壁垒是好产品与零售模式的结合。但我有点没想透,会不会有一天各家管材质量都很高,好产品的壁垒不再强。伴随着伟星进入其他各类建材行业,越来越像零售生意,零售生意长期可能就没那么让人放心了。

欢迎提出相反的意见交流,谢谢。

全部讨论

在b to C转变为 B to b to c的趋势下,品牌和综合实力不如伟星的企业,找到了超车的机会。
与此同时,星管家这类服务,本质上很难形成长期的壁垒。
不过影响业绩的最大因素还是过去20年昂扬向上的地产贝塔没有了,当这个贝塔没有之后才知道其实阿尔法剩下的并不多。
以上认知没有半点否认金总和他团队的意思,这是一个我非常敬佩的团队,当下的局面很难,他们没有躺平。
看到他们的奋斗,让我对中国经济还是充满信心。$伟星新材(SZ002372)$

03-25 14:44

伟星商业模式的特点在于对个人客户的影响力,但现在开发商精装交付的比例越来越高了,是否会有影响?

03-17 16:56

写的很好啊!伟星目前是有着相对坚固的护城河,但现在商业模式有被被复制的端倪吗?目前的房地产危机对伟星来说是危还是机?建材整体市场状况怎么样,几个头部公司能增加市占率吗?我觉得除了伟星的商业模式之外,他还有没有可能再打造一道新的护城河。

04-09 08:49

mark下,$伟星新材(SZ002372)$

03-17 21:08

如果壁垒在于好产品那么可以不依赖企业文化。这逻辑真乱

整理伟星的资料,我觉得公司更多的还是依赖高效运营,如果非说有什么优势的话,可能是早期依赖零售+服务的创新构建的渠道能力,转化成相对较弱的品牌优势。
渠道+品牌还是可以打的,渠道的构建和品牌的沉淀需要时间
另外,服务的壁垒在于人,随着人数增加,管理半径变大,管理难度是几何级数的增加的,对高管团队要求挺高。

04-09 14:59

写得不错。生意模式不太好,企业文化让人喜欢。

03-17 19:36

伟星自己的楼盘疯狂降价无底线,整个产业链都快撑不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