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标的梳理之兔宝宝(预期2025到210亿)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1

对建材的理解应该是基于中国整体建筑业的趋势,用一句话去未来建筑业核心趋势之一是: 新建民用住宅下滑,非民用新建住宅稳定增加(对应持续的城镇化),翻新住宅需求会持续增加。

 

基于此,建材行业的赛道就可以分成两类: 一类是与新建与非民住宅强相关,代表赛道有水泥和玻璃,供给侧格局较优,但是整个行业规模仍然面临缩容,可以寻找烟蒂型机会与内生成长加速的标的,比如亚洲水泥(烟蒂型)和华新水泥(从水泥到骨料和混凝土,全产业链延伸)。

 

另一类是与翻新住宅相关,代表赛道就是消费建材,相比起前者,行业规模仍然有扩容空间,同时具备消费属性,海外格局总体集中度较高,会出现更多成长性的低估机会。基于此,下文着重对消费建材的机会进行一个梳理与评价。

 

在消费建材获得超额收益的能力,是对下游渠道变化趋势的理解。所有的消费建材其实都是一个需求侧稳定增长(与翻新比例相关度),集中度提升带来收入增长的逻辑。而渠道变化在这中间起到两个核心作用:集中度提升的节奏快慢(收入增长快慢)+ 盈利能力变化(收入转换成利润的能力)。主流的优质赛道,集中度虽然终局很高,但如果买入时机不对,提升速度较慢,浪费时间成本。另一边,集中度虽然提高,但盈利质量的下滑,也同样没有意义,二者需要彼此结合,才能找到最优的投资机会。

 

渠道根据对应的客户类型,可以归为三类: 大B,小b,c端,厂商的话语权依次增强(盈利能力依次增强),集中度提升的难度依次增大。大B端代表的房地产商,以新建为主。小b端代表的是承包商,团队平均在十人上下,以翻新市场为主。而对比来看,中美下游客户特征存在差异,北美家居建材市场的客户特征是“c + 小b”,且小 b(即专业承包商)占比持续提升;而国内家居建材市场的客户特征是“大 B + 小b + c”,在地产集采+精装修趋势下,大 B 端的特征在于集中度很好提升,过去十年头部企业量增非常明显,快速增长的收入孕育了一批规模较大的优质企业,如东方雨虹三棵树都是大B渠道占比高,抓住了过去十年的趋势。

 

但过去不代表未来,过去工程渠道为主的防水与涂料,未来的逻辑不确定性之一是:一方面大B端集中度提高的红利已完成大部分,后期更多竞争者进入,叠加下游大B端进一步集中带来的话语权上升,可能体现在公司盈利能力的长期下滑风险。另一方面,虽然未来小B和C端比例提升是趋势,但是中国完成城镇化速度之快是其他国家难以企及的(集中在2000-2010年),这就有可能带来翻新需求的提升速度可能到来的效率较慢,从而小B端和C端比例提升的趋势也较缓慢,难以对冲大B端的变化。

 

理解了渠道的变化,便能以最优的效率去把握建材的机会:一方面找盈利能力极强,一方面找渠道已经出现变化,集中度提升开始加速的标的。前者是伟星新材,后者是兔宝宝。

 

伟星新材C端渠道占80%,具备极高的盈利能力,且可持续性优异。海外对标企业是吉博力,过去二十年ROE稳定在25%的水平,源于其较高的净利率,高净利率背后是品牌提供的服务价值(管材依赖于厂家的维修服务,隐蔽性强,紧迫性显著)。核心关注点就落在了增长层面:一方面来自于集中度提升,公司目前战略是从华东往全国扩张。另一方面是关注公司协同业务扩张带来的收入增长与盈利能力变化(吉博力也是通过协同业务扩张迎来了第二增长曲线),协同业务扩张的根源在于维修场景的衔接程度高+渠道的相似性。欧洲吉博力抓住了管道的卫浴场景和卫浴工程师来协同扩张,伟星则抓住了全屋净水防水的场景+管道工的协同性,开展以“水”为同心圆的产品矩阵,包括供水,净水,防水与水暖等。目前估值较高,可以观察等待。

 

兔宝宝的核心逻辑是C端需求被过度看空 + 渠道出现小B端,集中度开始提升加速。板材行业两千亿,但是龙头公司兔宝宝市占率一直不高(4%不到),远低于海外的CR3为57%。公司开始在商业模式上创新,从2006年开始尝试针对C端的直营店模式,得益于渠道积累,到2015年公司收入规模放量快速增长,C端占比达70%以上,C端逻辑走通,市场最高估值到了100倍以上。但是之后板材行业出现了小B端且提升迅速,叠加2019年业绩降速,杀逻辑+杀业绩,导致公司估值最低点仅仅在10倍PE左右。目前兔宝宝的未来怎么把握,主要有以下几条趋势:

1. C端逻辑被过度看空,参考海外终局,板材行业C端需求占比仍有50%。公司目前针对海外空白市场与下沉市场,中期维度仍有稳定增长的能力。而公司在C端的竞争力是寡头领跑格局,渠道积累与品牌认可都远超第二梯队。

2. 小B端的占比提高,中短期带来集中度加速提升,收入增长。短期而言,以家具厂为代表的小B端必然会加速淘汰板材行业的中小企业,加速集中度向头部靠拢

3. 小B端长期带来资产加重,周转率下降,但这件事中期维度都不会发生。长期而言,小B端的提升会带来公司自建产能的需求,因为C端需要的是胶合板,小B端需要刨花板的比例多于C端,而刨花板的生产需要更大的资本开支,固定资产占比提高,周转率会下降(针对C端的模式,公司OEM占比高,资产较轻占比10%,周转率显著高于其他建材行业60%,达到1.6左右)。目前中国仍以胶合板为主占比60%(欧洲刨花板占比60%),刨花板占比提升终局确定性强,但中短期不会发生,主要原因在于两点:首先,刨花板需要的胶黏剂比胶合板更高,而板材的甲醛含量很大一部分来自于胶黏剂,胶黏剂的工艺突破才能补齐刨花板的短板,目前看不到显著突破。第二,胶合板需要更多的人工。中国人工成本低于欧洲且长期不会。欧洲的人工成本高,而刨花板相比胶合板更不依赖人工。其次,

4. 退一步来说,即便资产加重,长期而言,集中度提升的空间仍在,且兔宝宝盈利能力因为小B端出现而减弱的情况可能不大。参考海外经验,板材的集中度CR3为57%,集中度提升空间很大。与之相比,下游的家具厂格局(CR5为35%)分散,公司面对下游的话语权仍强,盈利能力并不会因为小B端出现而下滑,因为公司原来针对C端的净利率也很低,主要走高周转模式,小B端带来量增的效益会更明显。

 

总结:公司C端公司优势明显,小B端的出现带来集中度加速提升,长期资产变重的趋势在中短期不会发生。即便发生,公司的盈利能力受到明显拖累的可能性不大。第一次推荐兔宝宝在22年11月,当时严重低估。虽然年初经历了一轮炒作,但从基本面角度看目前公司估值仍有低估成分,未来随着业绩增长仍有修复空间,继续保持2025年到210亿市值,对应一倍空间。

#兔宝宝# #消费建材# #建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