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投资框架自省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3喜欢:1

本文将在价值投资的框架前提下,对投资框架做出如下问题的自省:股市中赚钱的本质是什么能力?如何构建一个可持续的方式去培养这种能力?

赚钱的本质

股市投资赚钱的本质是做出有别于市场的定价。市场对于一个股票定价,这是大众共识的产物。个体投资者如果想从中获利,需要站在更高的一个思维层次对其做出不同的预测。基于估值体系,预测的方面主要来源于如下几个方面:风险;成长;资本回报率;经济护城河。

现在分别谈谈。

风险

风险的本质是,个体在对公司未来的现金流做出预测,这一预测变成现实的可能性有多大。传统金融体系将风险定义为股票的波动,也就是西格玛Σ。但个人理解,波动并不能代表风险,也不是本金永久性损失的直接原因。反过来想,如果个体对公司未来现金流预测能一定成为现实,那么对这个公司做出定价是几乎不会有误的。

进一步的想,会有哪些因素导致个体预测的现金流无法成为现实?

基于笔者经验的有限性,只能想出如下因素:无风险利率;公司风险;股市风险;国家风险

无风险利率等于通货膨胀率加上经济增长率。股市风险属于笔者自己定义的词汇,意思包括黑天鹅现象与市场失灵,市场系统性风险现象。国家风险代表不同国家的政治因素带来的风险。

以上三点,就股市赚取收益而言,我本人都无法将其纳入自身预测的体系中,属于投入精力与产出性价比很低的要素。对于这些风险的应对方法是:永远不要做会一次出局的尝试。

最后一点是公司风险,为了有别于经济护城河的内容,公司风险的定义为,除开公司业务风险以外的所有与公司个体相关风险,包括管理层风险,公司资产结构等等。

那么这公司风险应对的能力都较好培养,可以通过学习现有管理学理论,公司金融等理论来应对。

增长率

增长率的意思公司现金流能有多大的增长,这一点取决于个体对行业的理解。

对行业的理解,又可以细分为行业门槛,上下游关系,行业空间。

行业空间,意味着这个行业是萌芽,成长,成熟还是衰退。笔者能想到的其中难以判断的几个问题是,萌芽期中如何判断行业空间有多大?成长期中的行业哪些公司会成为最后胜利者?这个行业是所属国家在世界中的比较优势吗?成熟期与衰退期中,如何找到市场过于悲观的机会?

回答以上问题的能力如何培养,笔者能想到的方法只能是通过历史回溯,通过复盘行业历史来加深理解。

但这里就涉及到一个专与广的平衡问题。

首先,是专精一些行业深入了解,还是对全行业都保持一个相对了解?

 

如果深入了解,在我们精力有限的情况下,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标准去选我们想要投入的行业建立能力圈?

笔者穷思极想,想出如下几点标准,希望能抛砖引玉:

1. 行业增长空间不一定要大,但规模要大。规模小的行业,即便有可以很赚钱的公司,但是可选的数量会较少,能纠正市场定价的机会就少。行业规模大的领域,即便是成熟期或者衰退期,依然可以有很好的纠正定价的机会。

2. 行业被替代的可能性小。这句话的本质意思是,某一行业对应的需求会持续存在,很难被其他行业颠覆和替代。

3. 行业创新模式。颠覆式创新或是渐进式创新。创新有两种,一种是在实现需求的技术路径上,不断做改善,这是渐进式创新。而开辟一条新路径来满足需求,便是颠覆式创新。这两种创新不同,但对投资赚取收益而言的好坏不能一概而论。需要具体在行业回溯历史过程中,看个体能否找到一套有规律的稳定预测模式,并且在实践中不断验证。

行业门槛,上下游关系所导向的是整个行业定价权来思考,缺少相关经验,无法做进一步讨论。

资本回报率

资本回报率决定了投资进去的每一分钱,能换来的收益。与之相关的指标是固定资产占比,ROIC等等,其中固定资产占比越低,ROIC越高都是偏积极的信号。资本回报率的概念是企业创造出来的一件产品能赚取多少收益,能否重复卖,能否高价卖都是其中涉及到的概念,这些其实都导向了投资框架里的最后一点:企业的护城河。

 

护城河

护城河的意思,是企业比起行业内的其他参与者,有什么竞争优势。在一个有利可图的行业里,总会吸引来逐利的资本,而护城河的需要,便是面临着有什么钱是只有企业能赚而别人抢不走的。段永平说的企业文化,张磊说的动态护城河等等都有涉及,指的是一种创新与变化的能力,或许他们能够很好的使用,但就比如企业文化,学术界至今也没有很好的测量指标去进行验证它对企业的效用,无法回溯与验证,属于不可证伪的范畴,无法复制。颇有点只可意会的味道。

所以这里就引用更具体的概念,帕特多尔西在《巴菲特的护城河》(2019)中的定义:无形资产;转换成本;网络效应;成本优势;相对规模优势。

无形资产:品牌;专利;准入监管

转换成本:产品复杂度;信息损失风险;时间与资金成本;

网络效应:一件产品的价值,是否会因为使用的人数增加而增加。

成本优势:流程优势(高周转,高效率,参见《巴菲特的护城河》第六章中西南航空与惠普的例子);运输半径;资源优势

规模优势:固定成本相对变动成本比值;配送规模;生产规模;细分市场

识别护城河能力的培养,能想到的也是通过对历史复盘,不断验证什么样的护城河更持久,深厚。

关于估值的一点思考

以上种种都决定了业绩增长的收益,但估值的扩张是股票投资另一方面收益来源。个人所见,估值变化源自两点效应:其一是均值回归,其二是市场情绪。

其中第一点是比较笨但确实用的方法,失败的风险与成本不高,但是可能会面临市场失灵下的时间成本。应对方法是分散投资标的,实现全行业覆盖,在每一个行业里寻找拥有阿尔法收益的优质公司。

第二点是市场情绪,属于个人投资体系中很难把握的内容,暂且搁置。

巴菲特去纽约大学商学院说,他在使用折现率时不会加上股票风险和公司风险,而仅仅使用无风险利率。这句话的意思,其实是巴菲特在熟悉的领域内,已经有了很高的将未来现金流变成现实的把握,所以不需要加上其他风险。

而安全边际的概念,是在面对估值分母端没有把握减掉的风险时,所需要留出来的一个安全冗余。当把握提高时,分母端减掉的风险越多,对估值的容忍度便能越高。

总结

本人的投资框架里,基本面投资所需要的能力,就是需要在有着广阔空间的行业里加深认知,从而有能力超越市场认知识别有着深厚护城河的公司,从而提高未来现金流成为现实的可能性。

怎样选择行业,其中怎样识别最为深厚的护城河,可能是个人下一阶段需要解决的问题。


希望雪球的各位老师,如果能对这个框架多提出些批评和不足,笔者会感到很幸运。


 #自省与反思#   #框架建立#   @球球zlj  

全部讨论

2021-12-10 07:34

框架没问题关键在实践,坚持研究公司难追热点很容易,短期内后者赚钱的概率还更大,坚持走正确的路很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