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iPhone转发:0回复:6喜欢:0
试着回答一下吧,第一点,增程解决里程焦虑这个点其实可覆盖人群很小,市内通行其实不是那么焦虑,叫嚣焦虑的人其实都没打算买新能源车,打算买的只要认真考虑权衡一下,300左右的续航其实没什么可焦虑的,我做这些判断是基于无论理想、蔚来还是小鹏,受众目前都是大城市居民,充电设施基建相对完善,而反过来说,理想的电池只能跑100多公里,还是综合工况,他的增程器是用来直驱车轮的,多余电量采来充电,这么小一个电池,如果就是市内通行的话,难道不会更焦虑么?所以里程焦虑看起来宣传的用途大于实际用途,而且,近几年随着基建和技术的提升,这就不是个事儿了。所以理想可以打这个宣传点的时间也将越来越短,需要找新的点了。

传统车厂没有做的原因是,增程车动力上有很多限制,增程车实际上还是电驱车,动力取决于电池的大小,但是增程车是增程器加电池,所以电池的体积受限,电池无论容量还是功率都做不大,所以在操作感上,增程车和一般的phev比起来,比较挑路况,开着不怎么有劲儿,再加上传统车厂做个混动的成本也不高于增程,所以就没有理由做这个东西。

理想的技术路线好?传统厂会不会都做增程?这个要取决于未来的自动驾驶和电池技术。混动是无法完成高级别自动驾驶的,所以自动驾驶的发展推动了电驱车的发展,这个是方向,增程式其实是电驱,就优势了,但是这是相对于phev,相对纯电,没有优势,那么就还要取决于电池技术,电池技术未来五年如果就是个大瓶颈,基建也无法满足行业发展的话,增程才有一点点优势,总结来说,自动驾驶可以商用,并且电池技术依旧很不给力,增程才有可能牛逼一点点。

第二个问题,把理想one和汉兰达比的才是懂车的人,但是估值短期之内不能那么比,因为理想从出生就瞄着蔚来打,续航、负毛利,专挑蔚来的问题凸显自己,事实证明是有用的,市场认知已经形成,大家把它和蔚来摆在了一个维度里,从上市股价也可以看出来,所以起码在半年甚至更久的时间,他的估值还是要按新能源车来看,不是说它一定涨啊,蔚来也跌过那么久,我只是说市场会以新能源来衡量他。

第三个问题,理想的核心点目前在和蔚来的差异化,哈哈哈,有些人听了可能不舒服,但是确实如此,而车本身也没有大毛病,不是正向研发的车,装配而已,出大毛病的几率也太小了,另外多说一句,理想one是一个组装车,增程器的方案本身就要比纯电成本低三分之一以上,组装的话,研发成本也低得很,盈利是很正常的事,当然他目前还只是毛利为正,我的意思是以后盈利了也是应该的,这不特别。理想的车和他的动力方案一样,中规中矩,未来真要出圈,就得看自动驾驶了,但摄像头路线的自动驾驶,做L4,基本就是谋财害命,L3可以的,值得期待,但不知道理想要怎么发力,只能走走看看,希望他加油。

第四,目前投理想就是投人,那一万台的车也大多都是觉得李想比李斌靠谱所以买的,这是个人的人设印像,当然es8创始版也是一样。理想上市,是他没法在躲在蔚来身后,必须独立面对市场的开始,一切都很未知,蔚来经历的,想必理想也要经历一遍,才能真正成熟,那个时候其实才是真正竞争的始端。

好戏刚刚开始,准备好钱,站好队,参与到其中,祝大家好运。
引用:
2020-07-31 15:12
$理想汽车(LI)$ 看了很多分析,看好的声音基本聚焦在投CEO这个层面,有情怀懂用户看本质,很多价投似乎都做出了不太符合“人设”的判断。
有更多问题想和大家请教:1.增程模式解决了一部分人的痛点,但是没看到谁能把这个人群数量给量化一下,最终转化成了订单?传统厂很多尝试过增程但是没做...

全部讨论

2020-07-31 23:24

赞同

2020-07-31 23:13

转发

2020-07-31 23:00

同意你的观点,我认为理想的主要弱点在技术路线,One是抢时间的产品。理想的发展要由下一台车决定(但李想说三年内没新车),下一台车如果放弃增程改纯电路线并不会让人意外

2020-07-31 17:16

第一,300公里续航敢长途说走就走吗?长途都不会焦虑市区难道会焦虑?第二,增程式电动车比较挑路况?比混动车动力差?你还是先去试驾试驾再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