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雪球转发:2回复:10喜欢:0
回复@Lucadna: 非常理性,[赞成]。这生意没多少护城河。路只有一条,就是降成本。但降成本人人都可以做,牧原会的招式其他猪企都可以学。我只是觉得这些技术和管理优势很庞杂很琐碎,所以学起来不容易。牧原也必须持续进步,你无法阻止同行追赶,但你可以继续往前冲,以保持领先的身位。另外这生意一定要以量补价的,产业集中度提升之后,长期来看,通胀调整后的长期猪价中枢会轻微下降,这是养猪人对社会的贡献。必须以量补价才能实现成长。$牧原股份(SZ002714)$//@Lucadna:回复@大水豚:人性的情绪在,周期一定在,只是强度大小问题。买牧原还是应该看他供给端的竞争优势(成本领先,但从经济特征上看,拉长时间供给端的护城河都不宽广),啥时候缩小了就该撤了。股价下跌,或长时间横盘不涨在结局是对的情况下是好事,能买更多的量[斜眼],所以还是应该盯着经济特征把他结局预测对,而不是预测群体人的情绪[大笑]
引用:
2023-05-27 10:17
如今的猪周期运行到什么阶段,大家有些看不懂了。以往4年一轮回的猪周期不再灵验。从2018年下半年开始的一轮周期,满打满算在2022年下半年也该结束了。而2022年下半年猪价急速上涨至28元/公斤也让人误以为是新一轮上行期的开始。养猪人满怀信心,不仅不减产,还要压栏、扩产、上杠杆,豪赌周期。

全部讨论

2023-05-27 13:20

同质化竞争的行业,唯有比拼成本一条出路。从逻辑上讲,成本下降始终是有限度的,牧原能做到的,其他猪企也可以,只是时间长短的问题。但是呢,国内养猪这行的市场规模巨大,目前市场集中度不高,各类养殖主体还在不断轮换更替,整个行业的养殖成本相对过往还在持续上升(扣掉饲料成本变动后),各养殖主体成本离散性很大。行业要进一步集中,就需要再投资扩张,但这行由于规模效益不明显,猪企在扩张的同时很难兼顾降本,谁可以做到这点,谁才可以说是真正持续得获得成长,目前上市猪企里,唯有牧原能做到,但现在也走到了阶段性尾声,因为牧原也没有足够的资金用于大规模扩张了,只能依靠提升内在管理,以提升养殖日增重与MSY。个人判断,行业快走到阶段性拐点了,行业整体负债率太高了,低猪价将使得行业难以为继,唯有产能出清一条路,让周期重新上行,使行业的资产负债表取得一个新的平衡。

2023-05-27 12:42

让我想起了国际上一个笑话:中国会的,其他国家也会。结果其它国家按照中国的方法去做,结果才发现是真难啊

2023-05-27 12:41

降成本不是说说那么容易的,各家猪企每年都说要降成本,可他们的成本和牧原的差距不但没缩小,反而在扩大,不说什么管理设备智能化技术之类的,光育种技术就不是其它猪企追得上的,牧原的二元轮回技术不但成本低,在行业缺母猪,周期上行时,他的二元轮回技术可以让他快速补充母猪(这也是为什么前两年别人都得外购母猪仔猪,而他却能卖母猪仔猪)

2023-05-27 13:09

牧原的成本优势估计其它猪企十年内是赶不上的,养猪三十年在各个细节积累的技术优势这一点先不说,光资金这一点别的猪企就短期没法做,毕竟自繁自养是资金密集型的,投入非常大,别的猪企十年内只怕很难有这么大量的充裕资金来做自繁自养。很多猪企坚持走公司加农户,估计不是觉得公司加农户好,而是自己只有能力做这个。

2023-05-27 11:45

牧原绝对的好企业,可现阶段最大的遗憾还是成长性不足了。这行的生意属性一直都是如此,关键还是牧原没法继续像五年前的自己那样出栏量大幅增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