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下半场还是终局?——我们处在本轮新造船周期的什么位置

发布于: 修改于: iPhone转发:6回复:62喜欢:44

最近关于造船周期见顶的讨论甚嚣尘上,然而仅仅一个月以前雪球上盛行的讨论还是究竟有没有船周期的问题,不禁让人莞尔。那么我们目前处在本轮新造船周期的什么位置,本轮周期究竟什么时候见顶,会以一种什么样的形式见顶,本散尝试给出答案。

一、上轮周期见顶回顾

上轮造船周期(2004年~2008年),新接订单于2007年率先见顶;一年后2008年手持订单见顶,而完工量则要再晚三年(2011年)见顶。造船股股价与新接订单量同步见顶。可以看到,历史上造船股的见顶就基本与新签订单同步,也与大A一贯的炒作作风吻合。所以很多人着急提前考虑撤退,看来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但预判别人的预判的结果,直接套用本轮造船周期不一定适用。

二、目前所处位置与见顶时间预测

本轮新周期自2021年开始至今,箱船、气体船分别完成了各自的主升过程,目前油船正在接力走主升。从新签订单来看,自2021年创出新高后,2022年新签订单就出现明显下滑,以至于各大机构皆预测2023年订单将继续维持下跌趋势。然而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在俄乌冲突、厄尔尼诺现象、哈以冲突等加持下,2023年新签订单出现逆转,截止10月今年新签订单3750万修正吨,超过2022年的4200万修正吨基本上是板上钉钉的事情。同时波罗的海指数近期迅速拉升,且目前干散货船新船订单占比处于历史低位,24年有望接替新签订单潮。

那是否意味着随着2024年干散货船新签订单可能迎来的高潮,本轮造船周期走向尾声呢?本散认为答案是否定的。没有两片叶子是一模一样的,也没有两轮一模一样的周期。完全套用上一轮周期干散货船见顶的结论,有刻舟求剑之嫌。几点思考:

1、本轮造船新周期的特点与上一轮完全不同。上一轮周期更多的是由中国固定资产投资带来的,而本轮新周期则是由环保替代与供需失衡带来的。用房地产来类比的话,上一轮更像是低端的刚需,而本轮的新造船市场更多的是改善型需求。目前看单个船型的环保替代需求将持续两年以上时间。

下面我们拿集装箱作为案例进行分析:与2021年相比,2022年的新造船订单总量下降了36.5%,但如果换成交金额维度计算,2022年世界新船成交1242.5亿美元,比2021年还高出6%。其中集装箱船新船订单从2021年的5700万载重吨下降到3060万载重吨。目前看23年集装箱船新订单同比22年继续下滑,但百亿大单仍然层出不穷,其总金额数据同比22年未必大幅下跌。来自Alphaliner的数据显示,在2023年前9个月订购的集装箱船中,绿色船舶占总运力的83%,其环保替代慢慢走向饱和,而价格仍然保持高位运行,持续时间已经接近三年。

那么即使24年中前后干散货船订单潮启动,其持续时间也颇为可观。本轮周期的供需紧平衡特点、新能源船批次性下单的特点、全球经济缓慢复苏的特点共同决定了本轮周期干散货船不会复制上一轮订单暴涨的情况,干散货船的环保替代将继续维持其他船型循序渐进的特点,不会出现暴涨暴跌的行情。

2、目前油船在手订单占比尚不到10%,干散货船新能源替代需求尚未开始,按照箱船从开始订单潮到新能源船占比达到80%以上持续时间超过2年类推,油船订单潮从2023年开始,其环保替代将至少持续到2024年底;干散货船假设从2024年开始,其环保替代需求将持续到2026年。本散另有一文分析本轮新造船周期见顶时间,与本文结论也是一致的。

三、本轮周期见顶特征

1、韩华海洋基本停止民船接单。所谓“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大宇造船在上一轮周期走向下降阶段以后,错误判断了行业趋势,低估了造船周期底部的持续时间,在2010年代持续提高产能,曾经问鼎手持订单世界第一数年之久,长期亏损导致其如今卖身韩华的命运。目前韩华集团对造船板块的业务定位已经将重心转向防务与海上风电,民船板块仅接高价值气体船,目前手持订单约800万修正吨,占韩国份额约20%,占全球份额约7%;韩华海洋仅仅依靠气体船营收无法支撑其可持续发展,继续苟延残喘只会拖累韩华集团,其在本轮周期让出气体船份额给中国是极大概率事件。

2、气体船中国市占率超过韩国。每一轮造船周期大都是以一个挑战者战胜擂主,完成产业链的转移作为标志。本轮也不意外,中国造船业在上一轮周期以干散货船低价冲量的方式进入造船业舞台,经过二十年的发展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与韩国相比具备较大的成本与劳动力优势,高端船舶领域将是本轮周期完成对韩国全面超越的最后一块拼图。

根据2022年数据:韩国承接订单中65%为液化天然气运输船,27%是集装箱船,二者占比之和达到92%,而散装货轮方面为零。中国在集装箱船和液化天然气船方面的比例分别为33%和22%。中韩两国各新接440万修正总吨(30%)、1012万修正总吨(70%),中国在高端船型的市占率要弱于韩国。目前中国在气体船的市场份额在稳步提高,韩华海洋的每年200万修正吨左右份额被中国攻占之后中国市场份额将超过韩国。

3、新能源船占比达到80%以上。本轮周期的核心就是环保替代,目前新签订单中新能源船占比已经接近60%,当手持新能源船占比超过80%,可以认为其替代需求已经基本达到满足,从集装箱船目前新能源占比超过80%价格基本稳定可以看出这个标准也符合实际情况。

结论

按照箱船从开始订单潮到新能源船占比达到80%以上持续时间超过2年类推,油船订单潮将至少持续到2024年底;干散货船将至少持续到2026年。从整轮周期看,持续时间应该在6年以上,目前刚好过半,可以认为我们目前尚处在本轮新造船周期下半场刚刚开始的时候。本轮周期的见顶将以中国高端船舶份额超越韩国、全部船型新能源船占比超过80%等作为见顶标志。

PS:本散自从10余年前开始股票交易以来大部分时间都只在雪球上学习,分享很少。在造船行业首次进行深度学习与研究,并分享自己的认知,从与各位球友的交流中收获颇多,但也因此与几个大V结下了芥蒂。但本散不会放弃从逻辑与数据方面更深层次的分析,提升自己的认知远比怼败大V重要,尽信大V不如没有大V,与大家共勉,非常感谢大家的支持。

@今日话题 @雪球创作者中心

$中国船舶(SH600150)$ $中国动力(SH600482)$ $中国重工(SH601989)

精彩讨论

hengshu2023-12-09 10:25

截至目前今年双燃料集装箱船新船订单共计107艘130万TEU,已经超过了2021全年双燃料船订单总量,相当于2022年全年总量的70%左右。今年前10个月双燃料集装箱船占新船订单的84%。
这张图比较清晰地支撑了本散关于本轮新造船见顶信号3的论点。按年计,今年新造船集装箱船的双燃料船型总量将保持稳定,而其比例确实是略超80%。
$中国船舶(SH600150)$ $中国动力(SH600482)$ $中国重工(SH601989)$

Hangovers2023-12-04 12:12

你比那个所谓大V1980靠谱,我认为旧船更新和环保替代这两个大逻辑,至少会持续4-5年以上。

川流不息2023-12-04 21:09

这几年所谓的新能源船舶订单,大多是LNG/fuel双能源,LNG只是过渡性能源,不少船东都还在观望,今年甲醇和液氨订单逐渐增多了,这波新能源船舶的潜在需求持续时间可能会比较长。

hengshu2023-12-04 15:36

相信自己的判断,不要被伪大V收割

hengshu2023-12-04 12:51

我老早怼了他一句就被拉黑了

全部讨论

你比那个所谓大V1980靠谱,我认为旧船更新和环保替代这两个大逻辑,至少会持续4-5年以上。

最近很高产啊,周期刚开始,还早呢,留点后劲

不理解你所说的“新能源船占比达到80%以上”是什么意思?如果说占订单中的80%,那也不能说明下订单接近尾声。如果说占全部运力中的80%,那还早着呢!新能源集装箱船目前也没到达全部运力的80%啊。

2023-12-09 10:25

截至目前今年双燃料集装箱船新船订单共计107艘130万TEU,已经超过了2021全年双燃料船订单总量,相当于2022年全年总量的70%左右。今年前10个月双燃料集装箱船占新船订单的84%。
这张图比较清晰地支撑了本散关于本轮新造船见顶信号3的论点。按年计,今年新造船集装箱船的双燃料船型总量将保持稳定,而其比例确实是略超80%。
$中国船舶(SH600150)$ $中国动力(SH600482)$ $中国重工(SH601989)$

2023-12-11 09:29

景气上行期不猜顶,景气下行期不猜底,行业专家都不敢断言的事情,投资者没必要断言

2023-12-04 12:56

股价都没有走出主升浪,谈何结束,坚定看好明年造船的股价

2023-12-16 07:46

从基本面上看这轮造船行情,不会出现爆发式增长,各国船厂也理性了很多,船东因为考虑到可能出现的全球经济衰退也没有出现挤兑式下单,利润释放周期延长,我觉得才是这轮行情的特点。
从技术面上看,船舶股票散户波段性太强,筹码太过松散,其实不利于拉升,短期走不出行情的情况下,我其实不建议上融。

2023-12-15 22:56

是否考虑把运价也纳入周期的参考呢,如果运价下跌,航运公司可能也没有动力新增产能,对订单应该也是有影响的

2023-12-15 21:27

lz不错的思考,不过新能源替代如果逐渐进行,股价的走势就会不够流畅,对于持股体验来说是非常糟糕的。
还有个疑问,lz说,按照箱船从开始订单潮到新能源船占比达到80%以上持续时间超过2年类推。。。这个2年可以这样直接推?

2023-12-08 08:18

具体到相关标的,期待你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