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有没有未来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2回复:30喜欢:12

声明一下,中国建筑$中国建筑(SH601668)$ 目前是本人第一重仓股,所有分析只是自己投资思考的记录备份,可能存在屁股决定脑袋的谬误。股市风险大,入市须谨慎。

一、基本面

1、数据上看,大建2017至2021近5年ROE分别为15.82、15.97、15.60、15.54、15.93,5年平均ROE为15.77,波动不大,十分稳定,一如既往的优秀。

2、大建目前市净率0.66,TTM市盈率4.27,股价5.43对应每股0.25的分红,股息率约为4.6%,可以说目前的股价便宜的令人发指。

3、大建目前是国内(也是全球)的最大的建筑施工企业,代表着最高的技术水平,有着最强的股东实力,还有全行业最低的资金成本(没记错的话融资利率中海比保利还要低一点),可以说是基建狂魔大魔头,号令江湖无人能出其右,名副其实的“建筑茅”。

二、问题与分析

那么问题来了,如此优秀却如此低估,显而易见却视而不见,莫非全市场的人都瞎了?问题一直有,质疑永不断,任何一个肉眼能看出低估的股票,不管真假,背后必定都有无数低估的理由。草草梳理一下,针对大建,质疑大体有几点;毛毛分析一下,好像也都未必全是。

1、赚假钱

 “赚假钱”一直是市场对大建以及以大建为首的一概建筑企业的诟病之一。然而,翻一下大建近5年的财报,事实却简单明了。大建营收从2016年的9597亿到2021年的1.89万亿,5年间营收增加了97%,四舍五入算是翻一倍了。而对应应收从2016年的1475亿到2021年的1984亿元,5年间只增长了34.5%。从时间尺度看,收款速度大大提升;从总量上看,2021应收只占营收的10%多一点,这是不是可以理解为赚的钱平均大概三十天就能全部结账收款?对比一下现金流优秀的家电龙头美的集团,2021年营收3433亿,应收294亿元,应收占营收比为8.56%。一家地产和建筑企业和一家家电龙头企业的应营收比竟然能如此接近,单从这一点上没人能再质疑大建“赚假钱”了吧。换个角度来看,作为牛哄哄的大央企,如果一点汗水钱都收不回来,那这个行业真的没有人会去做了。

2、现金流与PPP

 市场上对大建的另一大诟病就是现金流问题。这问题也是事实存在的,5年间营收增加了1倍,净利润增加了70%多,但是账上现金并没有增加多少,2016年是三千多亿,2021年还是三千多亿。此外,短期借款由2016年的323亿到2021年的599亿增加了276亿,长期借款由2016年的1436亿到2021年的3347亿足足增加了1911亿,比营收增长的还快。换句话说,就是做的越多,欠的越多。钱包没随着生意做大越来越鼓,倒是欠的钱越来越多了。

排除了钱收不回来的赚假钱嫌疑,所有的指向就是PPP这个吸金黑洞。这个吸金黑洞也是前两年把东方园林、铁汉生态等一概民企干断气的祸首之一。还好是大央企财大气粗,才没被干倒。可以肯定地说,大建这几年的赚的钱,还有增加的借款,基本都填进了这个黑洞。这也是令人最琢磨不透的地方。但凡事利弊相生,没被干倒的,恰恰是最能证明实力的。到目前为止,PPP项目投资基本只出不进,大量消耗现金流,除了贡献一点营收,基本不贡献净利润。而随着PPP项目逐渐进入运营期与投资放缓,未来对现金流的消耗情况会逐步改善,直至由消耗转为贡献,甚至可能成为现金奶牛。按照官方的说法,已经进入运营期的项目“回款情况良好”。拿着成本最低的钱,投前景最好的项目,这买卖亏不了!由房地产开发商和建筑商转型城市综合运营商,大量的PPP项目说不准可能正是铺垫与准备。

3、地产基建行业有没有未来

叠加中国城市化基本完成、人口老龄化、出生率断崖式下降等诸多问题,地产基建也还有没有未来,中国还需要盖多少房子,这简直是灵魂发问,大概也是最为困扰的地方。好在经济大才黄奇帆市长有理有据给出了答案。按照黄市长的说法,地产行业早在2017年就到头了,综合人口、城市化、折旧等因素,未来若干年将由2017年的一年17亿平逐渐下降到一年10亿平维持平衡,也就是说从峰顶到平衡,大概会有40%的下降幅度。这对于整个行业来说,显然是件挺残酷的一个事情。但是,随着三道红线的横空出世,犹如恒大等一干地产公司基本算是垮了,后面接着垮的不知还有多少,即使不垮,规模和竞争力也会被极度压缩。到最后剩下犹如大建等实力超群的一干企业,分掉同比高峰期60%规模的市场,足够让存留下来这些企业活得美滋滋。再加上市场集中度的进一步提升,可以说,大建的未来还是充满光明的。

同时,随着疫情的逐步缓解消除,提了几年的一带一路也差不多可以提速落地了。再次对比家电龙头美的集团,2022年国外营收占比超过40%,净利润占比也接近40%。反观大建,境外营收和净利润都不到5%,未来有没有可能像家电龙头一样境外营收上升到40%?一带一路伟大战略构想,一切皆有可能啊!

由此,思来想去,如此低估的理由只有一个:太稳了,没惊喜,市场上绝大多数的人(包括基金经理)都看不起十几个点的增长!走了一年,不敌涨停一二,有何乐趣可言?君不见,宇通宁德比亚迪,一年十倍不是梦。却道是,一声叹息,梦里不知身是客,花落知多少!

三、展望

1、继续优秀,保持15%以上的ROE。

2、PPP项目收支平衡,不再消耗现金流,分红率由现在的20%左右提升到30%以上。

3、PPP项目大幅贡献现金流,分红率进一步提升。

4、境内地产基建集中度上升,境外业务大幅提升,再造一个大建。

5、PB由当前0.66对应市值2277亿先提升到1再到1.2再到1.5(对标略低于招行)。

6、全球最牛包工头,地产开发与城市综合服务运营商,万亿可期。

精彩讨论

纯粹的企业投资人2022-06-18 18:22

赞同!基建央企经营风险由国资委做我们的免费管家,这些龙头能从最初的粗放式发展一路走来,什么假帐,什么贪污都没击倒他们,反而变的越发强健,如今还在担心种种未来潜在的决生死成败的因素,我也只能哈哈了。二句话概括大基建的未来:一是天灾人祸都不怕;二是强者恒强,未来的路会越走越宽!
中建(大基建其他公司也是)的未来有二个潜在发力点,一是地产销售转好;二是PPP由投资主导的投入期进入高峰期后,转入稳定经营期,既存量项目经营收入大于新项目的投入。而这二个发力点现阶段都可以明确未来必然会发生,且不会久远。。。

全部讨论

赞同!基建央企经营风险由国资委做我们的免费管家,这些龙头能从最初的粗放式发展一路走来,什么假帐,什么贪污都没击倒他们,反而变的越发强健,如今还在担心种种未来潜在的决生死成败的因素,我也只能哈哈了。二句话概括大基建的未来:一是天灾人祸都不怕;二是强者恒强,未来的路会越走越宽!
中建(大基建其他公司也是)的未来有二个潜在发力点,一是地产销售转好;二是PPP由投资主导的投入期进入高峰期后,转入稳定经营期,既存量项目经营收入大于新项目的投入。而这二个发力点现阶段都可以明确未来必然会发生,且不会久远。。。

2022-06-19 00:02

其实你可以去找中国建筑的员工问一问,毕竟全国上下几十万的员工……这个企业存在的目的就是创造足够多的就业……养活足够多的人……

2022-06-18 22:59

ppp项目大部分回款来源为政府性基金,来源于卖地收入,你看看今年还能给你付一毛钱算我输

2022-06-18 20:37

好文分享。地产已经由金融属性转变被制造属性,中建、中海均是最契合未来的企业。再有ppp的周期加持,未来业绩可期!

2022-06-18 19:41

巴菲特也没买中国建筑啊

2022-06-18 18:10

数据不变差我就呆在里面

2022-06-18 18:04

地产全产业链老大

2022-11-22 21:35

从来没有见过包工头富有的

你看下世界富豪榜

2022-11-22 21:34

我投资基建十几年了…

也没有投资过工程股,地产股…

这些都是没落的行业…

这些都是垃圾货

现在你看到的以为是便宜,再过几十年还会更便宜…(这是我个人看法)

2022-07-07 19:04

管他业绩如何,目前看周线趋势扭转且在5.3支撑位,破了就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