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买到业绩走下坡路的基金

发布于: iPhone转发:31回复:26喜欢:84

很多人看好基金经理过往的好业绩而买入,介入后业绩却表现一般,收益离自己的预期差距不是一点半点,一般是不会判断业绩可持续性的原因造成。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GPS至少需要4颗卫星的数据才能在三维空间中确定用户终端所在的位置。生活中也是参照物越多,越容易确定具体的位置。

注:三颗卫星定位经度、维度和海拔高度,一颗卫星负责校对时间差,参与定位卫星数目随时间和地点而异,最少为4颗,最多可达11颗,越多越精准度越高。

卫星定位都需要多个数据才能精准定位,我们选择基金经理肯定不能只看业绩一个指标就可以判断,需要更多有价值的参照指标。除了看业绩以外,本人还根据基金经理的擅长领域、投研能力、交易水平、学习进化能力、业绩高峰期、知行合一等六个指标,判断其业绩是否具有可持续性。如何判断,在这里简单说说本人不成熟的看法,按优先级写的,遇到一票否决或者没有办法研究的,就直接放弃吧,毕竟市场有这么多优秀的基金经理供选择。

1、知行合一。这是最核心的问题,如果基金经理不是知行合一的品质,投资者的一切研究成果没有任何价值,绝对是一票否决问题。现实有许多说一套做一套的基金经理,投资者不可能知道他下一步会干什么,判断更无从下手。古话“观其言、察其行”,投资者只要跟踪基金经理长期的发言,再看其在现实中的行为就知道。

知行合一不仅可以判断“知识与行动的统一”的投资行为,更能判断基金经理是否有言出必行的君子品质。道不同不相为谋,投资绝不能与小人同行,以免被基金经理拿着自己的钱谋私也不知道。

2、擅长领域(行业)。在路演资料一般都有投资方向,有的只投资一个大的行业,如医药医疗类基金、互联网类基金,有的投资多个行业,如邻山投资主要医药、消费、科技、公共事业、化工等五个大行业。

把基金经理投资行业的近五年行业指数涨幅加权处理,大致估算综合年化收益率,就可以知道基金经理的基本盘业绩。如再加上基金经理过去三年超越平均值的数据,基本上可以预测基金经理的未来几年可预期业绩。计算的回报率满足投资预期可以继续,否则就可以换人。

举例子,假设医药行业指数过去五年回报率是12%(涨幅年化处理),基金这五年超越行业指数的年化数据是13%,那可以大致判断基金经理未来业绩可能是25%左右。如果基金经理擅长多个行业,加权处理结果也是可有参考价值的。

如果没有足够信息可以判断基金经理擅长的领域,意味着判断准确度下降,我会放弃这类基金,只研究可以确定擅长领域的基金。当然,基金经理的投资行业不会一辈子不变,但每个基金经理在一段时间内都有自己重点投资行业,这些行业属于基金的根据地,一般不会轻易变迁。

3、投研能力。这是基金业绩可持续性最关键的指标。通过基金经理的投资策略、案例分析知道他用什么方法选股,分析个股的深度、逻辑性如何,如果这些方法是被历史证明是可靠的,具有可复制性,则认为投研能力可以。需要注意,不能只靠团队的投研能力,基金经理的投研能力或商业洞察力非常重要,否则不能每次正确判断团队投研成果应用价值,业绩可能是时好时坏。

私募不公开持仓,不能通过持股直接验证,但业绩涨幅一定是选股能力的体现,所以研究基金经理路演、月报资料及净值综合数据是可以大致判断的。这方法有点复杂,大致原理是用基金月报的行业比例及净值涨幅,对比同期不同行业的涨幅,大致推测其每个行业对净值的贡献值(估值),如果每个阶段某个行业贡献值都超越行业指数较多,意味着选股与仓位配置的成功,说明投研水平较好。

简单理解就是选股方法如果基于专业或者前瞻性是实力的体现,其它可能是天赋或运气。实力最靠谱,天赋会变平庸,运气也会变差。

注,天赋会变平庸,参见王安石《伤仲永》。

4、交易水平。这是决定业绩的高度与回撤的幅度,简单说可以保住多少胜利果实。所以一定关注基金经理的交易水平,跟踪每月的净值涨跌与指数关联度可以大概判断。可以这样理解,业绩涨的时候不是一飞冲天那种,而是长期小步快跑,基本上每月或者每季都可以跑赢大盘;跌的时候比大盘跌得少,或者是止跌比较早,主要不是遇到股灾熔断那种,阶段回撤控制在20%左右都是可以接受的。

需要注意,有些优秀的基金经理在基金创业阶段,拿自己的钱冲业绩加了杠杆,回撤可能大于20%,走上正轨后没有杠杆了,回撤就恢复到正常水平,这类基金经理可以投资的。我以前过于在意回撤在20%这问题,错过不少这类高收益的基金经理,反思后写一篇文章《投资不要有洁癖》网页链接。当然,现在我也绝不接受加杠杆的基金,害怕回撤大影响复利效应。

5、学习进化能力。社会不断发展,投资也需要与时俱进,才能不被时代淘汰,所以关注基金经理的进化能力也是重要指标。如果基金经理擅长的行业从成长股变成价值股,意味着行业趋势改变,投资机会也会减少,成功概率也会变小,过去好的业绩大概率也会变平庸。如果基金经理原先关注的行业不够多,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上新的行业,那么他的业绩可持续性就不好说了。

至于怎么判断基金经理的学习能力,只要跟踪他长期以来路演、采访、发文等,看基金经理是否关注新事物发展、发表过前瞻性的判断等,就知道他是不是爱学习,进化能力够不够好。

如果研究基金经理够多,会发现很多优秀基金经理重点投资的行业,往往不是他学校毕业的专业。如计算机专业毕业也不影响成为一个优秀的医药基金经理,这就是学习进化能力的体现,具有这优点的基金经理业绩可持续性一般没有问题。

6、业绩高峰期。中国属于发展中的国家,各行业发展受政策影响较大,时有冷热交替,最明显例子的是房地产行业,经济危机时刻是政策支持带动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遇到发展实体经济、去杠杆时代,就是“房住不炒”及各种政策限制发展。而行业不断变化导致基金经理擅长的行业投资机会不能持久,业绩往往是各领风骚三五年。

所以我一般只投资出道期或巅峰期的基金经理,原则只选择任基金经理不超过10年的基金经理,原因有两个,一是我认为以中国经济目前的转型期,新兴产业不断,基金经理擅长的领域不断被重新洗牌,业绩巅峰期很难超过15年;二是我的投资目标是希望五年之内不用换基金经理,当然能长期投资更好,任职时间长的基金经理,巅峰期不知道何时结束,加上长期收益高规模不可避免的变大,业绩很难有惊喜,实在找不到说服自己投资的理由。

最后总结,基金经理过去的业绩与你无关,只是一个重要的参考指标,毕竟买的是他的未来的业绩,多关注基金经理未来3-5年的预期业绩才是投资者应该做的功课,需要多维度、多指标研究基金经理来确保精准度,才能保障预期收益的实现。


@蛋卷基金 @今日话题 #价值之道# #股民的日常# #投资智慧语录# $贵州茅台(SH600519)$ $腾讯控股(00700)$ $苹果(AAPL)$

精彩讨论

全部讨论

2021-04-06 13:00

最重要的就是:不买主动基金。

微博上有个叫易伟的大V, 号称人大耶鲁毕业,每天发很多微博指点江山、纵横股市。如果那些文字都是他自己写的,不得不说他确实有些知识和文采。他经常显摆同学老师朋友里有一大堆名人高官。谈的都是特斯拉、英伟达、安踏、李宁、小米等大牛股,感觉按他的水平,一年赚一倍都少了。把一众粉丝看得如痴如醉,佩服得五体投地。我的一个亲戚头脑一热,去年把家中大部分资金购买了他的人民币基金-春山新棠事件驱动型私募投资基金。结果完美错过这轮牛市,还亏了不少钱。这个2017年初成立的基金,截止4月1日目前的净值是1.11,一年前是1.69。而且他的基金净值波动特别大,屡屡一个月上下10%甚至20%。能查询到的基金持仓是中达安、三夫户外、和晶科技、金陵体育,一个牛股也不见,和他自己鼓吹的那些持股原则半点毛的关系也没有。当然也许他看得长远,这些股票以后有成长十倍百倍的可能,但基金四年来只有1.11可怜净值,无论如何说不上一个成功的投资者。

这个人收会员,会费一年4.5万。也经常鼓动粉丝买他的人民币和美元基金,当然问他的历史业绩是不告诉的。他的基金业绩在私募排排网上是查不到的,可能原来有过,后来被取消了。微博里只要质疑他一下,立马就会被拉黑,所以他的微博下的评论一律都是粉丝们山呼万岁的风格。现在我的亲戚不知道是赎回还是继续等待,非常苦恼。有人了解这个人的底细吗?

我自己买了一个由陈同辉管理的天谷资产管理公司的私募基金。这个陈同辉也是在微博上显得极其牛逼,好象各种经济现象全在他的掌控之中。但他的基金业绩也是连沪深300都跑不过。

普通人还是买那些指数基金、有历史业绩可考的大公募、私募更合适。至于网上各种来历不明的大神,如果真的象他自己吹嘘的那么牛,还用得着到网上卖基金吗?早就财务自由了。你想投资人家还不一定要呢。巴菲特说绝大部分主动管理的基金跑不过指数,看来这是千真万确的真理。你要是有那么好的运气找到一个百里挑一的能大幅跑赢指数的基金经理,那还不如自己去赌场赌一把

2021-04-08 17:20

学习了

2021-04-07 09:05

不买将来会亏的基金

2021-04-07 00:07

教科书

2021-04-06 12:22

纠错能力也一样重要,研究能力在系统风险下只能靠风控体系去执行。私募更靠交易能力,公募更靠研究能力,之后基金经理能否跑出来决定性因素就是择时与风控。

2021-04-06 11:31

学习

2021-04-06 11:28

先转再细看,谢谢林总。

2021-04-06 10:36

尽量选择确定性更高的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