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0回复:132喜欢:11

有奖征询:

国内需求也开始起来了,光模块,少有的国内和海外需求共振行业,也是我们A股企业少有的优势产业。随着一季报陆续亮相,不仅仅是下游的模块景气度好,中上游的器件、组件的生意也火得很。

板块的景气度确定了。

板块炒作五步法:城门立木、龙头先行、你追我赶、群魔乱舞、各奔东西。

第一步,谁承担城门立木的责任? 谈谈你的看法。

$上证指数(SH000001)$ $深证成指(SZ399001)$ $创业板指(SZ399006)$

精彩讨论

闷得而蜜04-19 20:36

既然是来交流的,
我特别反感一上来就给被人穿衣戴帽。
这样,只能暴露出你内心的焦虑与惶恐。
我简单给你算笔账。以终为始看问题。
TF现在650亿市值,假设投资目标是翻一倍到1300亿。
AI算力产业到明年已经三年了,那么我们按照30x PE来算,不悲观吧。
那么,1300亿需要 44亿净利润支持。
按照30%的净利润率,我们要预期TF在2025年的营业收入做到150亿。
要从2023年的20亿,增长到150亿,对于一个只做光引擎的企业,对应到光模块端,就是450亿+的收入才打得住。Mellonax有能力做到450亿的光模块规模?
请问,是否现实?$天孚通信(SZ300394)$
如果实现不了我预期的财务数据,投资回报一倍都没有,哪路资本会来拉?

闷得而蜜04-19 23:06

所有用盘面结果来指正我的,你们都赢了昨天和今天。
我必须心服口服。
因为实际结果已经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天孚通信(SZ300394)$ $中际旭创(SZ300308)$ $上证指数(SH000001)$

闷得而蜜04-19 20:19

给光迅的粉丝们泼一瓢冷水啊。
光迅城门立木的可能性很小。
即使不考虑其他,他刚刚被炒过一波,跌下来了,套牢盘大把,谁敢去拉?
当活雷锋吗? 这种被无脑炒作的股票,不应期至少两个月。

闷得而蜜04-19 20:54

你有可能是对的。 因为我们分析问题的方法论完全不同。 你是根据资金的选择结果,倒推原因。 我是根据自己对这个行业的见解,提出与众不同的看法,并且这个看法尚未得到证实。
从逻辑上讲,你肯定赢了,因为的你结果已经出来了,大家都看到了。
是不是?

相逢是首歌vdd04-20 09:57

中际旭创,城门立木!理由是:
光模块最强龙头,垄断全球40%份额,利润6年翻120倍,技术行业第一!去年,光模块备受资金追捧,但市场的预期能否真正落地一直是个疑问。最近,光模块龙头中际旭创公布了2023年业绩预告,公司全年收入107.25亿,同比上涨11.23%,扣非归母净利润为21.25亿,同比上104.81%。不得不说,中际旭创的业绩确实亮眼,交了一份满意的成绩单。从趋势看,光模块潜力远远没有挖掘完,这才刚刚开始。英伟达在GTC2024上发布了最新产品GB200,庞大的算力需求推动AI光模块从800G代系向1.6T代系升级。如此一来势必会刺激相关厂商继续加大对光模块的投资力度,市场预期将会再度拔高。
光模块,简单来说,就是一个能转换信号的小器件。
在发送端,它把电信号变成光信号;当光信号通过光纤传送后,在接收端,它又能把光信号变回电信号。
这样信息就能顺利地在不同设备之间传输啦。它里面包含了光电子器件、功能电路等部分,非常精密。
光模块成本结构中,光器件占比37%,集成电路芯片占比22%,光芯片占比19%。光器件是光模块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成本中占比最高,主要包括TOSA、ROSA及构成TOSA、ROSA的组件,如TO、波分复用器、TO座、TO帽、隔离器、透镜、滤光片等配套件。 光模块按其传输速率可以分为10G光模块、25G光模块、40G光模块、50G光模块、100G光模块、200G光模块、400G光模块、800G光模块等。
21世纪前十年,光模块行业迎来了发展的初期阶段。
在这一阶段,封装形式的不断迭代、传输速率的逐步提升、以及接入方式的升级,逐渐实现了模块小型化。2020年后,随着5G产业的加速发展和社会经济对数据中心需求的不断扩大,光模块行业的技术升级速度进一步加快,行业发展的重点开始转向高速化、高集成、低成本和低功耗。最近两年,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出现,云网络对400G和更高速光模块的需求加速,AI驱动光模块往400G/800G/1.6T的高速率技术方向迭代。AI训练和推理服务器正在进一步推升高速率光模块的需求,光模块产业将得到快速发展。目前光模块市场的竞争格局相对稳定,全球对400G光模块的需求主要集中在亚马逊和英伟达,而对800G光模块的需求则主要来自英伟达、谷歌和Meta等公司。
随着未来以海外互联网公司为代表的厂商对光模块传输速率要求的不断提升,800G光模块有望实现快速放量,1.6T光模块迎来早期布局时机。 我国光模块企业在全球占据主导地位,2022年,全球光模块市场的前十大厂商中,国产厂商占据了七个席位,中际旭创、华为海思、光迅科技、海信宽带、新易盛、华工正源、索尔思光在全球光模块市场排名靠前。目前,包括中际旭创、新易盛、光迅科技等在内的多家光模块企业,已经宣布推出了1.6T光模块产品。得益于大型云服务运营商和需要增加光网络容量的电信运营商对800G高速光模块的大量需求,光模块市场规模从2021年的98亿美元增至2022年的110亿美元。
根据预测,2025年将达到113亿美元,2022年—2025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12%。光模块的上中下游产业链涵盖了多个关键环节和参与者,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且复杂的产业生态系统。
上游产业链主要包括光芯片、电芯片以及光器件的供应商,其中光芯片是光模块的核心部件,其质量和性能直接影响到整个光模块的性能。然而,高端光芯片和电芯片的技术壁垒较高,研发成本巨大,因此目前主要由国外大厂占据市场的大部分份额。
国内从事这方面的主要是华为海思,索尔思,源杰科技,长光华芯等。 中游产业链则是光模块制造企业,它们负责将上游的光芯片、光器件等元件进行封装,制造出最终的光模块产品。
这个环节国内占据绝对优势,中际旭创,新易盛,光迅科技等都是出货量排名全球前几的公司,我们重点看一下中际旭创。
得益于光模块全球市场的大爆发,中际旭创这些年的业绩一直保持快速增长态势。营收从2016年的1.32亿飙涨到2022年的96.42亿元,净利润更是从0.11亿元增加到12.24亿元,6年翻了121倍。
2023年前三季度更是创下历史新高12.96亿元,超过2022全年。不仅如此,中际旭创也是全球首个推出800G可插拔光模块和1.6T光模块,以及国内少数800G光模块实现量产的厂商,其400G光模块全球市占率更是达到50%。中际旭创的800G光模块占营收的比重正在随客户需求和订单的增长而持续上升,从2023年第三季度的营收来看,800G产品营收贡献度第一,400G产品营收贡献度第二。此外2023年三季度数据中心客户对400G的需求明显回升,且不少客户在AI算力架构上采用了400G光模块+以太网交换机的设计,对400G的需求也在快速增长。因此,叠加了数据中心和AI 算力的双重需求,800G和400G出货量和收入也有明显的环比提升。
下游产业链则主要包括互联网及云计算企业、电信运营商、数据通信和光通信设备商等。
这些企业是光模块产品的最终用户,它们对光模块的性能、可靠性以及成本等方面都有着严格的要求。
随着5G、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快速发展,下游产业对光模块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这为光模块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总的来说,光模块产业链的上中下游环节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它们共同推动着整个产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在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市场的不断扩大,光模块产业链将会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全部讨论

肯定是中际旭创作为整个板块的中军核心,也是第一个出一季报的,中际旭创决定了板块能不能涨,而天孚决定了板块的高度

肯定是高新发展啊,下个月:拟定增700亿收购中际旭创 50%股份

说句你不喜欢的话,肯定是光迅预期最大,易中天也会涨,但是如果行业真的景气度超预期,一定是光迅涨幅最高

谁城门立木不知道,周一中际主力导演光模块固定节目业绩兑现城门打桩挖坑是很多人的共识,业绩高点-10差点-15

04-19 20:19

给光迅的粉丝们泼一瓢冷水啊。
光迅城门立木的可能性很小。
即使不考虑其他,他刚刚被炒过一波,跌下来了,套牢盘大把,谁敢去拉?
当活雷锋吗? 这种被无脑炒作的股票,不应期至少两个月。

中际旭创,城门立木!理由是:
光模块最强龙头,垄断全球40%份额,利润6年翻120倍,技术行业第一!去年,光模块备受资金追捧,但市场的预期能否真正落地一直是个疑问。最近,光模块龙头中际旭创公布了2023年业绩预告,公司全年收入107.25亿,同比上涨11.23%,扣非归母净利润为21.25亿,同比上104.81%。不得不说,中际旭创的业绩确实亮眼,交了一份满意的成绩单。从趋势看,光模块潜力远远没有挖掘完,这才刚刚开始。英伟达在GTC2024上发布了最新产品GB200,庞大的算力需求推动AI光模块从800G代系向1.6T代系升级。如此一来势必会刺激相关厂商继续加大对光模块的投资力度,市场预期将会再度拔高。
光模块,简单来说,就是一个能转换信号的小器件。
在发送端,它把电信号变成光信号;当光信号通过光纤传送后,在接收端,它又能把光信号变回电信号。
这样信息就能顺利地在不同设备之间传输啦。它里面包含了光电子器件、功能电路等部分,非常精密。
光模块成本结构中,光器件占比37%,集成电路芯片占比22%,光芯片占比19%。光器件是光模块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成本中占比最高,主要包括TOSA、ROSA及构成TOSA、ROSA的组件,如TO、波分复用器、TO座、TO帽、隔离器、透镜、滤光片等配套件。 光模块按其传输速率可以分为10G光模块、25G光模块、40G光模块、50G光模块、100G光模块、200G光模块、400G光模块、800G光模块等。
21世纪前十年,光模块行业迎来了发展的初期阶段。
在这一阶段,封装形式的不断迭代、传输速率的逐步提升、以及接入方式的升级,逐渐实现了模块小型化。2020年后,随着5G产业的加速发展和社会经济对数据中心需求的不断扩大,光模块行业的技术升级速度进一步加快,行业发展的重点开始转向高速化、高集成、低成本和低功耗。最近两年,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出现,云网络对400G和更高速光模块的需求加速,AI驱动光模块往400G/800G/1.6T的高速率技术方向迭代。AI训练和推理服务器正在进一步推升高速率光模块的需求,光模块产业将得到快速发展。目前光模块市场的竞争格局相对稳定,全球对400G光模块的需求主要集中在亚马逊和英伟达,而对800G光模块的需求则主要来自英伟达、谷歌和Meta等公司。
随着未来以海外互联网公司为代表的厂商对光模块传输速率要求的不断提升,800G光模块有望实现快速放量,1.6T光模块迎来早期布局时机。 我国光模块企业在全球占据主导地位,2022年,全球光模块市场的前十大厂商中,国产厂商占据了七个席位,中际旭创、华为海思、光迅科技、海信宽带、新易盛、华工正源、索尔思光在全球光模块市场排名靠前。目前,包括中际旭创、新易盛、光迅科技等在内的多家光模块企业,已经宣布推出了1.6T光模块产品。得益于大型云服务运营商和需要增加光网络容量的电信运营商对800G高速光模块的大量需求,光模块市场规模从2021年的98亿美元增至2022年的110亿美元。
根据预测,2025年将达到113亿美元,2022年—2025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12%。光模块的上中下游产业链涵盖了多个关键环节和参与者,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且复杂的产业生态系统。
上游产业链主要包括光芯片、电芯片以及光器件的供应商,其中光芯片是光模块的核心部件,其质量和性能直接影响到整个光模块的性能。然而,高端光芯片和电芯片的技术壁垒较高,研发成本巨大,因此目前主要由国外大厂占据市场的大部分份额。
国内从事这方面的主要是华为海思,索尔思,源杰科技,长光华芯等。 中游产业链则是光模块制造企业,它们负责将上游的光芯片、光器件等元件进行封装,制造出最终的光模块产品。
这个环节国内占据绝对优势,中际旭创,新易盛,光迅科技等都是出货量排名全球前几的公司,我们重点看一下中际旭创。
得益于光模块全球市场的大爆发,中际旭创这些年的业绩一直保持快速增长态势。营收从2016年的1.32亿飙涨到2022年的96.42亿元,净利润更是从0.11亿元增加到12.24亿元,6年翻了121倍。
2023年前三季度更是创下历史新高12.96亿元,超过2022全年。不仅如此,中际旭创也是全球首个推出800G可插拔光模块和1.6T光模块,以及国内少数800G光模块实现量产的厂商,其400G光模块全球市占率更是达到50%。中际旭创的800G光模块占营收的比重正在随客户需求和订单的增长而持续上升,从2023年第三季度的营收来看,800G产品营收贡献度第一,400G产品营收贡献度第二。此外2023年三季度数据中心客户对400G的需求明显回升,且不少客户在AI算力架构上采用了400G光模块+以太网交换机的设计,对400G的需求也在快速增长。因此,叠加了数据中心和AI 算力的双重需求,800G和400G出货量和收入也有明显的环比提升。
下游产业链则主要包括互联网及云计算企业、电信运营商、数据通信和光通信设备商等。
这些企业是光模块产品的最终用户,它们对光模块的性能、可靠性以及成本等方面都有着严格的要求。
随着5G、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快速发展,下游产业对光模块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这为光模块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总的来说,光模块产业链的上中下游环节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它们共同推动着整个产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在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市场的不断扩大,光模块产业链将会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04-19 20:19

现在就看谁的产能大。有可能是,新易盛啊,产能大。

04-19 20:30

其实龙头股万丰奥威从23年年底起行情,肯定是十倍的牛股。赶紧加入吧!

源杰科技,已经有资金打进去了

04-19 20:18

当下巿场主线是低空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