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势已去的迪士尼、Netflix和流媒体业的天花板

发布于: 修改于: Android转发:56回复:70喜欢:96

一、引子:Trian的Proxy fight

刚看到一篇文章 Restore the Magic 网页链接
分析一下这件事,顺便谈一下对迪斯尼的看法。

Trian将输掉Proxy fight。从Trian的ppt来看,他们对迪士尼和媒体业缺少理解。Trian的隐含主要建议是开除Iger和节约开支,但从ppt上看感觉他们并不真正理解迪士尼面临的处境,也无法带来更有效的建议,只会在董事会捣乱,增加噪音,让迪士尼更没有方向。好像他们也不明白迪士尼买Fox资产的逻辑(没有Fox 资产和内容,Disney+会更单薄,丧失快速占领市场的机会)。就像马斯克说的,如果不能增加贡献,就不要来开会。所以我猜Trian会输掉大股东们的支持(否则迪士尼会更危险)。

二、Disney的业务模式

曾经迪士尼同时拥有渠道和内容,手握电视台(ABC),控制有线频道,和各种内容制造链,和与其他studio大厂共享电影分销渠道和定价权。迪斯尼的独特创造持久不衰的卡通角色并拥有角色IP,收转播费和可做续集外,并收玩具,电游,服装、生活用品等等衍生品牌租金,这是迪斯尼相对于其他studio的独特之处,即独特的业务模式:让观众花钱去电影院看自己的品牌广告片(如蜘蛛侠、冰雪奇缘等),并为在日后消费这些角色买单。Iger的那些并购都是在强化迪士尼的这种业务模式,有增强和规模效应,是成功并购的典型案例。这是个让其他电影制作大厂垂涎的业务模式。

三、渠道的丧失,传统媒体业的衰败

但随着Netflix, Prime video,YouTube,老渠道越来越弱,眼球时长越来越少。互联网带来新的渠道方式,和内容制作模式,使老渠道丧失价值和吸引力(cut cord)。Disney面临的困境是整个媒体业的困境,会逐渐沦落成为高成本、低回报的commodity内容提供商。Disney独特的IP角色培养和收租的独特模式也同时被破坏。

渠道丧失,内容制造已经大众化,自媒体化,民主化,社交化,这些越来越占据更多眼球 满足人们多层面的需求。产生了新的创新模式和激励机制。人的创造力更大个更多样的被发挥。旧有的内容中心专业制造,多渠道分销形式已经逐渐丧失吸引力,大大萎缩了。人们付费意愿大大下降。这是传统媒体衰败的核心因素。

这也同时颠覆了导演、演员等行业。现在的年轻人都知道Mr Beast,知道汤姆汉克斯的已经不多了。旧时代中心内容培养了名演员,通过名演员因流,但现在的流量权已经民主化转移到了会创新的up主们。就是高价中心生产内容模式被低成本高效的user-generated content取代的大趋势。未来元宇宙中也会这样。

这种大趋势下,原来的传统媒体积累的所谓IP能值多少钱呢?

(有人问:渠道的价值从何而来)

答:就是平台的价值和流量入口。有了自己渠道可以防止被平台抽成。就像亚马逊是渠道,商品是内容;苹果应用商店是渠道,app是内容。Roku电视是渠道,netflix和prime video是内容。

四、孤注一掷到Disney+

所以迪士尼孤注一掷投入到Disney+中去,希望在互联网上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渠道,转播自己独特的内容。但回头看这个代价太大 是个错误。因为这个平台定位比Netflix更局限,同时客户没有粘性,转移成本很低。迪士尼只能用新大片吸客并增加客户粘性,付出高昂的CAC和避免高churn rate。这个代价很大,投资回报是负值。过去两三年大片都放到了Disney+上,主要是为获客 而不是疫情,丧失了电影院的票房,和大片感。回头看,这些成本是拿不回来的,丢了100亿美元。现在Disney已经认识到这点,开始让大片重回电影院。对Disney+过去的战略认输。

Disney+发展过程中的最大错误在于用大片获客的成本实在太高。花那么多钱做的大片,只需要一两个月低价会员费就都看完了,而且很容易和Netflix互换。Netflix会员多,每个片子的投入分摊更低。平台越大越吃香,客人存留率越高。老大的日子都不好过,老二Disney+只能吃渣。

花了这么多钱养Disney+,从投资回报最大化上看,这是个错误的决策。下面有更详细的分析。如果能回到过去,更好的路线就是继续在电影院放,把转播权卖给其他渠道(Prime、Comcast、Netflix等),把钱返回股东。这样公司丧失一些自主权,但股东回报最大。传统媒体业的衰退是大势所趋。


五、Netflix、和流媒体的天花板

(有人说Disney+是关键,其体量接近Netflix了,认为流媒体业务值钱,可以盈利)

先说Netflix。虽然Netflix和迪士尼是有些市场差异的,但差异不大。

先说Netflix是做什么的,是kill time,治无聊的,不是学习和欣赏大片的,因为Netflix内容,质量真的不咋地,主要是需求决定的。这也是为什么Netflix发现,低价加长广告有需求,反正都是kill time,呵呵。

但人的注意力越来越短,短视频竞争力和kill time能力也很强,有替代作用。所以Netflix盈利能力不强,群众付费意愿到一定程度而至。但这个流媒体业务虽然把传统电影媒体业disrupt了,但自己正逐渐被YouTube、其他新的流媒体、短视频们所排挤,到了天花板。

但流媒体虽然颠覆了传统电影的播放形式,但这种模式同时也抑制了电影的创新,低成本的创造了大量低质量的节目。为什么呢?

Netflix电影模式下,谁还知道Netflix电里演员和导演名字呢?

因为Netflix存心不让市场知道浏览量(票房),不把流量价值转移到导演演员身上,这样整个电影制造的产业链都成了Netflix类的发薪雇员,这么做会降低制造成本,但同时也抹杀了人的创造力。因为导演和演员基本上是按节目数加一些浏览量奖金,失去了拿票房分成的探索、和创新动力。

这也是为什么流媒体到了天花板。质量差,创新精神赶不上拿分成的Up主和Mr Beast们了。

创造一大堆的地质量电影连续剧的需求是很有限的,再加上各个新旧流媒体、YouTube、短视频、社交媒体、网游、和未来元宇宙的竞争Netflix也就到顶了,从此开始走下坡路了。

如果Netflix高管误判自己的局势,仍旧放债借钱做片,以后可能会出现流动性危险(旧债到期的还债危机),尤其是当会员数开始下降的时候,会导致股票大跌。我猜这种可能会发生在未来五年。

Netflix 现价:337.7

五年之内:跑输大盘 交易区间200-450 (现价高估)

六、Disney+的失败原因

单纯复制Netflix是一个Disney的战略错误。因为用Netflix模式,再做也做不过Netflix,最后还把Netflix的弱点学过来了。

流媒体平台的特点是看的人数越多,内容制作成本分摊越低,这样也会容易有更丰富的内容,也就同时吸引更多观众,产生正反馈循环。还有通过不断扩大内容的数据学习和客户偏好的数据和学习成本,更容易算法预测什么片子该花多少钱,值不值得投资。这是Netflix的价值thesis所在。所以老大Netflix的成本最低,这让老二老三日子都不好过。

Disney+是老二位置,更难当。片子质量更好,但总体还是为kill time,因为家里那个环境决定的。所以大片子放到电影院更门当户对,大家也会带家人朋友一起怡情,付费意愿更强一些。

Disney+不计血本的上,但流媒体本身已经进入存量市场,流媒体只能彼此厮杀分有限的饼。已经到天花板,再加上大片上了Disney+后价值被打折,门不当户不对的,所以注定会亏钱。从财务上看,就是花了100块的获客成本CAC,结果发现客户的终生价值LTV是50块,具体数字我没算,但大致是这个意思。还连续砸了两年的钱,显然是无法持续的。
就是bad unit economics。明显是个错误。

未来Disney+怎么办呢?继续接电影院下来的旧片就行,这样保持了编剧、导演、演员们的创新精神,而且还可以放在D+上,相对回报最高(其实是损失最少)。

在家看流媒体就是kill time用的,追新片看创新就去电影院。这样也可以保持Disney+的影片质量高于Netflix的口碑,进行差异化竞争。

目前Disney正向这个方向纠错。但即使这样,Disney+ 估计也很难盈利。因为用户能够持续付费的意愿低(在Netflix之外)。可能很长时间Disney+都是个钱坑。投入下降时,会员也会减少。一旦发生时,股价可能会很危险。

另外,传统媒体的彼此并购会继续发生,或继续卖给Cable网络公司(Comcast、liberty这类),当引流和打包服务工具。因老四老五老六们都很难活。比如Hulu、Paramount+什么的。

七、Disney的乐园业务和其他

Disney的主题公园是优质资产,国内高利润,国际持平,上海可能在上个季度才转正。国际部收入只有国内的五分之一。

但收入增长速度不会像以前一样。最近两年票价收费上调,但这毕竟是低频和奢侈性消费,但这会让客户消费更低频。未来收入增长率= 票价增长率 + 客户量增长。

票价增长率总体会略高于通胀,但客户量的增长除中国上海(增量阶段)外应该是逐渐下降的。总体乐园收入上升缓慢,可能会略高于GDP,毕竟比较独特的线下活动。

客户量增长,未来除了疫情影响,另外两个逆风因素:1)孩子更多时间在电子游戏、tiktok和手机上,对米老鼠、蜘蛛侠和公主们和主题公园越来越没兴趣 品牌认知度会越来越低 今非昔比,2)生育率下降,全世界的孩子越来越少,东京香港园区影响都会更大。上海还在增量阶段,但估计也就一两年。

尤其是未来经济下行期,乐园业务属于奢侈性消费,收入弹性大,会受较大影响。

还有一个业务是肥水,就是消费者产品,迪士尼产品的角色IP出租给商家,转品牌使用费。这部分利润可以到乐园的一半。但迪士尼角色IP价值必然随时间下降。

传统有线及卫星电视节目仍是迪士尼的主要利润来源,但随时间会缓慢下降。

八、Iger

Disney+是Iger的最后一个骄傲,也是他为Disney未来赋予的希望,全力攻流媒体也应该是他离开前为CEO定的主要方向,但这个错误代价太大了。他2020年初临走时是迪士尼业务的关键转折点,是艰难期开始(和疫情无关),不知道是不是有意选择的甩锅点。2022年又回来,Disney+战略明显失败。

虽然我也不太喜欢Iger,就像开篇文章里揭露的 有些自大 不放权,但目前还是他最合适。他理解Disney的艰难 也学了不少教训,目前感觉重回电影院的方向还是对的。

九、Disney 估值

现价:99

未来5年:跑输大盘

未来两年股价区间:60-110。如果放个60的买单,两年之内80%能买到。目前是股价高端。


































$迪士尼(DIS)$ $奈飞(NFLX)$

精彩讨论

pe_td2023-01-20 06:11

好文。

前几个月带孩子去disney乐园玩了两天,感受:人物/主题等太久远,孩子完全不感冒。好不夸张的说,现在孩子都不知道米老鼠是神马…星球大战主题全是一群成年人在逛…

玄先生2023-01-20 11:06

楼主对文娱行业也可以说什么都不懂,都是在用目前的结果来推导逻辑。

虚空假面JBM2023-01-22 21:56

知道米老鼠但是仅仅是知道,完全不感兴趣

全部讨论

2023-01-20 06:11

好文。

前几个月带孩子去disney乐园玩了两天,感受:人物/主题等太久远,孩子完全不感冒。好不夸张的说,现在孩子都不知道米老鼠是神马…星球大战主题全是一群成年人在逛…

2023-01-20 11:06

楼主对文娱行业也可以说什么都不懂,都是在用目前的结果来推导逻辑。

2023-01-20 08:25

哎!看来是真的老了!谁是Mr Beast

好莱坞艺人们为什么罢工:因为没活路了。
奈飞 NFLX 好日子也到头了。
“渠道丧失,内容制造已经大众化,自媒体化,民主化,社交化,这些越来越占据更多眼球 满足人们多层面的需求。产生了新的创新模式和激励机制。人的创造力更大个更多样的被发挥。旧有的内容中心专业制造,多渠道分销形式已经逐渐丧失吸引力,大大萎缩了。人们付费意愿大大下降。这是传统媒体衰败的核心因素。
这也同时颠覆了导演、演员等行业。现在的年轻人都知道Mr Beast,知道汤姆汉克斯的已经不多了。旧时代中心内容培养了名演员,通过名演员因流,但现在的流量权已经民主化转移到了会创新的up主们。就是高价中心生产内容模式被低成本高效的user-generated content取代的大趋势。未来元宇宙中也会这样”

“高价中心生产内容模式被低成本高效的user-generated content取代的大趋势。未来元宇宙中也会这样”
未来AIGC时代,内容创作的成本更低,普通人都可以变成导演和游戏设计师。
这个颠覆长期来看确实是利空传统的内容生产模式的。

譬如我之前也说过,国内的短视频平台已经开始涉足体育直播等过去长视频搞的黄金业务。
短视频平台未来借助AIGC,也可以更容易的创作更有深度的内容。
譬如我喜欢科幻的视频,那么我自己提供创意策划,借助AI工具生成视频,发布到短视频平台上,等于我自己就是科幻片导演了。

我觉得自己制作内容某种程度上比看别人拍的内容可能更有意思。
当然,现在AI工具还不成熟,个人没有条件自己当导演。

譬如我可能觉得一个科幻电影里的场景不错,但是主人公我不喜欢,那么我可以自己换喜欢的女主角的身材脸蛋,再魔改一些场景,弄一部自己心目中理想的科幻电影,这种感觉难道不爽吗?或者把自己当男主角,女主角设置成我自己心目中女神的样子。

我个人从今年开始已经不再订阅腾讯视频等长视频平台,因为平常几乎不看。之前订阅主要也是给小孩看动画。
我只喜欢看国外大片,但是国内长视频平台很少有。

我手机没有抖音,但是苹果ipad有,有时候搜索一些资料会去抖音寻找资料,譬如餐馆,旅游景点的一手视频,比起看大众点评等文字信息可能更直观。

2023-01-20 17:57

写的真不错,虽然不构成投资意见,但从商业策略分析上写得很深刻。

2023-06-04 17:41

感谢你这么用心写了这篇文章,我觉得你说迪士尼的电影应该放在电影院卖才能更好的盈利,之后下映了再放在Disney+上卖这样才能利润最大化,这点说的很对!
不过,我有几点看法与你不同,比如:1,迪士尼在刚开始推Disney+的时候必须要把新的大片放在Disney+上面作为拉新用户的一个引流方式,毕竟在这一块迪士尼算是做得比较晚了,如果没有用这种方式很难有大的成功,等用户增长到一定程度,慢慢的就减少这种方式,而是先放到电影院赚高利润。
2,你没有看懂为什么迪士尼一定要做Disney+,一方面是纯线下模式比如迪士尼乐园那些是会受到疫情等方面的影响的,如果能够有一个线上的平台作为反哺对迪士尼来说可以降低其风险。另一方面是按照目前的趋势发展下去,付费看片的流媒体平台,奈飞可能会更加一家独大最终形成强大的定价权,这时候会逐渐削弱迪士尼的线上收入。因此迪士尼必须要有自己的线上平台,这样才能掌握主动权。再者迪士尼就像一家品牌公司,如果也能够做成一个平台,那迪士尼就进化成为像苹果那样的即是品牌也是平台的超级企业,这就是危当中的机。
3,我不认为YouTube、Tiktok这样的低成本创作内容模式是长久之计,未来成本太低质量太低的内容,大家也会渐渐失去兴趣,慢慢的会喜欢制作成本更高的内容,比如你说的MrBeast他的内容制作成本也越来越高了。而且YouTube和Tiktok这样以广告为主要收入的平台也只能是一部分现象,当有什么新的大片,大家还是会想去电影院和奈飞、Disney+看的,因为这些大片是有故事性有大制作的,这些内容给予大家的震撼和快乐是短视频无法比拟的,而人类的生活中绝对不能缺乏故事的存在。

2023-03-01 17:47

感觉做娱乐内容的,没一个是好的商业模式,因为眼球时间相对是恒定的,但是会有各种形式的娱乐内容去左右手互博

2023-01-29 23:44

关于网飞以及其他流媒体的趋势判断这一点我也认同。但是时间点上来讲,我觉得对于网飞5年的判断有些激进。个人以及和周边朋友宣传后的结果都是生活当中离不开网飞。除了单纯的kill time,内容上其实并不觉得质量有多一般。反而是有些专属的系列剧,无论是for adult or kids,其实质量都很棒,而且地域广度也能覆盖到很多国家。这些我认为在未来的5年当中,还是属于网飞可以继续走强的有力支撑。

2023-01-20 05:58

时代的洪流真如此强大吗?
什么ip,企业文化,竞争优势都要见顶了么?后续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