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2020,踏上2021(上篇)

发布于: Android转发:0回复:0喜欢:3

2020年已经在我们身后,除了挥手告别外,无可奈何。

(一)2020与2021通用四大底层逻辑

众所周知,2020年是机构主导行情的大年,30%以上的基金收益都是可观的,50%以上收益率的基金也遍地开花。机构集中报团主导了这轮波澜壮阔的核心资产估值提升的大行情,认真阅读了很多年终总结,我发现了一个有趣点:今年的收益率,是大部分机构与投资者的历史最高,甚至超过2015年的牛市,毕竟那年回撤如果没控制的话,相当于坐了个过山车。

这里,我想先2020年底层投资逻辑摆出出来,它同样适用于2021。先声明,这些逻辑来源于雪球的投一些非常具有大局观,前瞻性的智者,我以一个学习者的身份,发现、认可并吸收了这些逻辑。

底层逻辑都是宏观的,大方向。

1. 流动性宽松长期化。流动性环境将长期宽松,怎么理解呢?疫情后的各国都将出台各种措施刺激经济,最直接的莫过于M国的直接发钱,亦或者是出台各种救济法案,总之就是想方设法用钱刺激经济恢复增长,欧洲也亦然,我们国家也是难免走同样的路线。2020年全年的贷款利率都相对较低,可能很多人就设法套现了?跑题了跑题了,言归正传,流动性宽松长期化,在2021年必然适用,每股牛市进行了这么多年,A股的资产相对低估,这必然使得外资继续流入。

2. 估值前置的长期化。光伏与新能源汽车这两大主线,带给未来的预期是确定。长期的不确定性降低,确定的未来,就将导致估值提前到达。2019年的5G炒作,2020年的新能源车,光伏等,都是在一些人先看清未来,然后带动更多人看清未来,争相提前购入。提前将估值乐观最大化,早到的吃肉,晚到的喝汤,如果公司丧失成长性,高位购入者只能接盘。

3. 注册制带来的核心资产长期稳定上涨的趋势。注册制既加快核心资产的上市,也使得资金越来越集中于核心资产。2020年股市的二八分化,我们有目共睹,上证指数上涨14%,沪深300上涨27%,而创业板涨幅65%,首先指数分化就十分明显。指数的大涨,并不会让个股雨露均沾。具体上看,438只股票涨幅超过100%,2300多只股票时涨幅大于0的,而1700多只股票全年的收跌的。股市二八分化的趋势在2021年必然会愈演愈烈,甚至于九一分化。在注册背景下,想要获得长期稳定的收益,我们必须寻找并投资那些能不断创新创造的企业,只有这类源源不断为社会输出价值的公司,才可能立于不败之地。

4. 房住不炒的政策下,居民的资产流入股市的比例逐渐升高。而理财意识的觉醒,首选基金,这个结论也符合过去两年公募基金管理的资产不断提升吻合,明星基金经理发售的理财超额申购的新闻犹在耳边。资金的流入,一方面使得整个A股的资金池越来越大,注入了股价增长的直接动力,另外,这也使得机构掌握更大的话语权,机构主导的行情有望延续。

用上面的4大基本逻辑,来具体分析一个例子:2020年10月15日上市的金龙鱼

首先,股价的增长的推手原动力是什么?想一想。资金啊!只有源源不断的新入局的资金,才能不推高股价,而什么支撑股价的上涨?确定性,准确的说是业绩增长的确定性。现在过头来看,为什么金龙鱼这个庞然大物上市之后,为何资金这么追逐它?以至于上市仅仅两个月,就获得外资的买入。我相信确定性是十分重要的因素!金龙鱼,中国多少人的粮油都是买它旗下的品牌?金龙鱼业绩不会暴增,但就是胜在确定性,稳定的增长,对于国外几乎没有利息的资本而言,就很有吸引力!注册制下,金龙鱼同样被当成核心资产对待,未来肯定是各种消费基金的购入对象。

(二)2020交易策略回顾

回顾,2020年,我选择的股票绝大部分都是业绩优秀,或者是当期业绩优秀。

优秀的标准:

1. 净利润增长40%左右及以上。

2. 超越分析员的一致预期,如果有分析师做过预期的话。

3.业绩与当前估值不匹配,也就是低估。

买入的时机:

1. 业绩预告或者财报之后。

2. 股价当天或者前天发生大幅上涨,5%以上为大幅上涨。

3. 当日成交量大增。

4. 前周成交量大增。

总结就是:我很少在下跌中购入,一般都是跟随成交量指标(自己心中暗自对比,还没有具体量化),择机买入。

由于2020年大盘是震荡上涨的,且很多时候真正持续上涨的标的都是机构主导的核心资产。在很长的一段时间这个模式一直在挥霍我的盈利,也导致了我的回撤较大。

(三)2021交易模式

在2021年,我依旧将减少对大盘的预测和依赖,但要结合板块的轮动,进行及时的调仓。具体的细节,具体而论。

择股的标准我将努力坚守以下标准:

1. 业绩超预期为主,业绩超预期的标准和之前一致,净利润40%+,或超越分析师的预期,或是与当前估值不匹配。业绩是股价升高的根本支撑。

2. 遵从四大底层逻辑,确定性的业绩增长,市值要中等偏上,谨慎购入五十亿市值以下的小公司,亦或者流通盘小。因为在机构抱团取暖的时代,小公司很难容得下大佛,得不到机构的青睐,很容易走过山车。就且用后视镜来看2020年的事实来看,年度收跌的1700+只股票,大部分是小市值的公司,尤其是跌幅20%。即使照目前市值再*1.25,大部分还是在五十亿或者百亿以下。再叠加业绩筛选,尽量剔小市值无业绩亮点的公司。

3. 在行业大势下,逻辑坚定,且有板块效应的情况下,可不考虑当期业绩是否能达到40%+的要求。这点十分适用于2019年底的新能源车的第一波上涨。新能源车的逻辑太强,贯穿了2020年全年,在2021年,强逻辑下的新能源车和光伏等都还会继续有亮眼表现。

4. 在确定的行业内选择超预期的个股,重点在科技、消费和医药,科技又以新能源车为主,同时结合业绩超预期进行筛选。在2020年及之前,我通常是由个股的业绩超预期,有时候采取考虑行业的逻辑,这种由下而上的选股方式,并不能切合四大底层逻辑。在2021年我希望能做好相应的调整。

5. 继续坚持机构认可、外资加仓的个股,跟随大资金的动向。这点是与四大底层逻辑契合的。

余下的择股标准,日后再继续完善。

选好股,还需要择机买入,买入的时机决定了趋势交易的胜败率。买点不好,会因为及时止损原则被迫卖出。

关于买入时机,有以下几点:

1. 在关键点位上的供需发生成交量的突破。 成交量的突破,一般也伴随着当天股价的较大幅度上涨。这也是我尽量每日浏览每日涨幅5%+的股票的原因。买入之前,必须注意过去一两周的周成交量是否在逐步上升。

2. 确定买入当天,早盘的股价成交量快速上升,在3%左右的时候就可以看出。这点需要周末提前看好下周要留意哪几只股票可能存在这要的放量,不然是发现不了的。

3. 在买入时,必须考虑大盘的走势。

4. 适度参与埋伏。在震荡市中,突破买入很可能是风箱中的老鼠两头受气,对于强逻辑的股票,尽量在回调下跌日适量买入建仓。这点在过去的一年中我实施得太少,这点是未来可以加强的方向。

至于卖出时机的选择,目前还没有很好的实践,由于我大多数情况并做不到价值投资一样忽视短期涨跌耐心持股,卖出的时机也必须是有规律的。

目前的情况是:

1. 认为要启动的,买入后两星期都没有启动的,且上下振幅5%左右,需要卖出。

2. 认为是可以中长期持有的,耐心持股。

3. 在该股上并没有理想的上涨幅度,同时又认为发现新的好时机,我会选择调仓卖出。

4. 8% 附近止损卖出。

(四)总结

对于2021年总体的期望,我希望自己在以下几点修炼:

1. 减少交易的冲动,降低交易频率。这点在2020年与2019年对比,交易次数已经是下降的。交易次数下降的方式:较为集中持股,毕竟我也是小资金盘,不必分仓太多; 耐心持有有中长期逻辑的股票。

2. 抓住行业的大势,不要纠结小鱼。现在回过头,我看到2020年分析的有些股票如长源东谷这种小鱼小肉,反而是亏损出局的。

3. 努力控制会回撤。控制回撤的能力是综合性的,贯穿选股,买入,卖出,止损等方方面面。

4. 学习并探索一套大盘研判的的量化体系。对于大盘的选择,我缺乏研判,我希望是通过对个股买入时机的把握,对冲大盘的趋势,也就是无视大盘的波动,这点被证明是错误,并没有比持股不动更好。

5. 多读书。一年在工作之余,完成10~20本书的阅读量!量化下来,每个月1~2本!投资的书,已经读过的耐心继续精读。

关于大盘的选择,我缺乏研判,我希望是通过对个股买入时机的把握,对冲大盘的趋势,也就是无视大盘的波动,这点被证明是错误,并没有比持股不动更好。

“钱在穷人那里就是消费,流通一次就转移了,而在富人手里就变成资产保留下来。”这句话我认为是很有道理的,底层的我们一定要学会积累,不论是知识还是资本。在2020年的全球大放水的背景下,贫富差距继续拉大,由印钞机出来的钞票,最后大部分被有钱人利用并赚走,强者俞强!

2021年,如果抓不住任何机会,差距又将继续拉大。#2020投资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