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道问题的思考—10年后哪些生意还会“活着”?

发布于: 雪球转发:5回复:6喜欢:27

大道问了这么两个问题:

1.你认为10年后还在的公司都有谁?

定义是10年后营业额和利润都不低于今天的才可以认为还在哈。

2. 在年利润10亿美金以上或年利润50亿人民币以上的公司里,

有谁未来10年的总利润会比过去10年高?在这些企业中,有谁的未来10-20年的获利总和会比未来10年的总和高?

这是两个很好的问题,能够让我很惭愧地认知到自己好像研究了一些,思考了一些但仍然P也不懂。。。[吐血]

不过还是可以顺着大师的思考方式去进行一下浅薄的思考的。。。[哭泣]

第一种我称之为“紧贴人性的产品

重要是具有定价权或者讲能够提价的“产品”公司。之所以会强调“产品”这个特点,因为一般而言,当我们看到一系列成熟的产品和品牌时,已然代表与企业拥有一套较为完整的供应和渠道体系,或者说该公司养活了一个产业链,那么很多需求就不会轻易的“颠覆”,有很多“优势”(比如用户粘性所带来的转换成本)往往比短期预想和可用语言解释的程度要深,也留给企业在未来变革或者自身犯错时候调整的空间。

1. 奢侈品类企业大概率有以上特点,但是可能要区分一下“奢侈品”和“高价高端产品”的区别。因为从竞争或者商业模式的角度看,奢侈品是“自己定义了市场与客户“,它所拥有的定价权和提价能力要比普通的”高档货“强且持久。(比如顶级奢侈品和所谓的”轻奢“品牌差距就非常明显)。LVMH Hemers 法拉利之类。

2. 过去15年来形成巨大网络效应的互联网企业可能也有一部分是可以算在里面的。请看清,我只说一部分,而且是一小部分,大部分借助了“网络效应“而获得过去成功的企业我认为可能不会在10年维度过的更好,所以这也是个凸显“马太效应”的地方,我也不知道是不是归类到下一种分类里更好。 网络效应是有趣的,粗略地讲它带来了两个直接影响,一个是降低了“获客成本”(流量成本),一个是增大了客户迁移成本。对于前者,未来是否会有新的技术变革不得而知,对于网络效应的迷思里通常也对仅仅具备低“获客成本”的商业模式抱有质疑。所以我觉得现在这些已然形成巨大网络效应的企业如果有很大的“客户迁移成本”的话,在未来10年还能活的比较滋润的概率会大很多,而且更好的利润空间和现金流也让他们有机会在新业务上试错。谷歌或者腾讯(腾讯更像是一种逆向选择, AI时代被限制了的中国,可能想颠覆腾讯会变得更难)应该算这类企业。双边市场效应的企业暂时不想放进来。像Visa之类支付机构应该也算是网络效应的代表(甚至更极致),应该也归入此类。

3. 能带动整个行业生态(产业链围着它转)的产品公司。苹果微软绝对是。我觉得会有一家芯片公司也是,类似于20年前Wintel联盟中intel的地位,但是具体是谁并不好说。有可能Nvdia真的会把现在这些云计算和数据中心变成给自己吃库存的“算力渠道”,但要看10年还是不见得那么有置信度。更重要的是谁会占领终端?(我们甚至都不知道AI会推进终端成什么样)现在看还是苹果很靠谱。智能车或许会出现某个活的好的,但是难掩其普遍差异化低且智能驾驶这块可能人们估计的要比实际情况乐观。。。消费品尤其是食品饮料(吃的喝的)的巨头一定会有几家满足条件,那些能让一堆渠道和供应链围着它转的企业资产回报率不会差,酒类(茅台帝亚吉欧等),饮料(可口可乐,百事可乐),零食(好时),快餐连锁类姑且也算在这里,尽管这类生意有着零售的一些逻辑,如果再赶上一定的扩张期也会不错(麦当劳星巴克之类属于这个范畴,但置信度没前面和早年那么大),我其实也想把中药归在这一类,本质上中药也是有粘性的有品牌的“高端消费品”,而并又并不需要药企那种研发投入。服装鞋帽类比较难看10年,逻辑跟奢侈品是分开甚至相反的,虽然一定会有人在品牌矩阵和供给端做对什么且这个做对事情的奖励会让他大概在10年维度获得好的回报,但是现在我也不知道会是哪家。对了,烟草肯定不能忽略,但是烟草需要看一下监管的力度,这生意太暴力了。

4. 再就是一些垂直细分领域的收租人,显然交易所,评级机构等是此类生意的代表,我觉得被颠覆的可能性不大,因为这是变相的权力垄断和信任缺失的问题。一些垂直类软件也会是。

上面列举的生意几乎都有一种特性就是广义上的“成瘾”。

第二种我称之为“风险缓释者”(Risk Mitigator)

对于“风险缓释者”的定义很难,这个词用来区分risk shifter(风险转嫁者),但是他们有一些特质,就是所处行业存在“周期性”,也存在“马太效应”。企业的超额收益某种程度上来自于行业风险的长尾分布。所以需要一定程度上行业能够“自由出清产能”从而凸显这些企业的“低成本”优势。(所以别拿中国的银行保险去乱碰瓷美国的某些同行)所以企业所处的背景环境(不同地区、不同监管)会让同一行业的公司表现的很不一样。

1. 某些保险 某些银行 某些资管

金融行业一定不会少,但这建立在金融行业大部分玩家会不太行的基础上。

保险而言,基本找一找combined ratio能持续在100以下的,比如BRK,比如Progressive。再保险和财险这种更长尾风险的多半是会比寿险中出长牛企业的可能性大一些。美国的医疗保险比如联合健康UNH我觉得也大概率满足条件。

银行如果能有强力的银行家坐镇10年且零售业务有很强的基础且系统重要的,我觉得也行,比如摩根大通如果吉米戴蒙还在的话。

另类资管一直是争议不断地,但我觉得这个行业的马太效应确实很强,最少会有一家(BS BN KKR APO)满足条件。尤其是有几家开始玩负债端装年金的操作之后。

2. 低成本的大宗商品供应商应该也会算在这类,包括能源也包括矿产。抽象上来说,低成本的能源和矿产本就是我们这个物质世界运转的基础,也是一种风险缓释者。只是10年维度就变的很不好说,能源革命和能源补贴是否会扭曲价格关系,或者改变供给端。我不是很确定。矿产也有类似的情况,看10年不好回答,似乎阶段性周期性的机会更可靠一些。。。(我倒是觉得没上市的Koch industry是这个领域置信度很高的。因为文化和生意的连续性好)

第三种我姑且称之为“持续精进者”

我并不认为这类企业存在什么10年维度的生意层面的“护城河”足以保护其资产回报率能跑赢机会成本(通胀,或者指数)。但是如果管理层无论经营还是资本配置上足够优秀,总会有那么几家企业做到了长期再投资回报率高于资金成本。

1.Retailor零售商—历史上从来就没缺席过10年内业务扩张利润飙升的零售商,只是大部分零售商做不到。这个生意是一个不断调整规模经济效应驱动的生意,所以在某个阶段有一个(一群)有天赋且有热爱的管理者就显得至关重要。

2.Serial Acquirer连续收购者—这个就没法有什么先验的总结了,一般而言都是当出现成果之后人们才意识到这是家牛逼的Serial Acquirer。

最后想说,大道问题用的是10年后利润,这和净资产回报率并不相同,也就是说并不完全能代表那些能赚更多钱的公司能给股东带来更好的资本回报。更何况,当下就很有置信度未来10年还会赚更多钱的公司,其实往往估值上长时间也没什么便宜可以占。

10年还是太难了。。。不仅要看生意,还得看人。。。

我觉得这思考会被当下很多煤黑子和芯片子同时嘲笑(虽然二者会互相嘲笑)。。。

全部讨论

02-02 19:43

那些已经活了50年,100年以上的公司,下个20年大概率继续存在,如果有全球化的话,也有增长。

05-15 08:39

看了好几遍文章,我想问:答主得有多少知识储备,看了多少资料,才有这些心得?
这么多行业,光搞懂行业&对应行业公司的财报,那不得 2 年起步

02-05 14:27

十年后哪些生意赚的更多?

02-02 22:30

这篇文章质量很高 全文复制转发 收藏
大道问了这么两个问题:
1.你认为10年后还在的公司都有谁?
定义是10年后营业额和利润都不低于今天的才可以认为还在哈。
2. 在年利润10亿美金以上或年利润50亿人民币以上的公司里,
有谁未来10年的总利润会比过去10年高?在这些企业中,有谁的未来10-20年的获利总和会比未来10年的总和高?
这是两个很好的问题,能够让我很惭愧地认知到自己好像研究了一些,思考了一些但仍然P也不懂。。。
不过还是可以顺着大师的思考方式去进行一下浅薄的思考的。。。
第一种我称之为“紧贴人性的产品”
重要是具有定价权或者讲能够提价的“产品”公司。之所以会强调“产品”这个特点,因为一般而言,当我们看到一系列成熟的产品和品牌时,已然代表与企业拥有一套较为完整的供应和渠道体系,或者说该公司养活了一个产业链,那么很多需求就不会轻易的“颠覆”,有很多“优势”(比如用户粘性所带来的转换成本)往往比短期预想和可用语言解释的程度要深,也留给企业在未来变革或者自身犯错时候调整的空间。
1. 奢侈品类企业大概率有以上特点,但是可能要区分一下“奢侈品”和“高价高端产品”的区别。因为从竞争或者商业模式的角度看,奢侈品是“自己定义了市场与客户“,它所拥有的定价权和提价能力要比普通的”高档货“强且持久。(比如顶级奢侈品和所谓的”轻奢“品牌差距就非常明显)。LVMH Hemers 法拉利之类。
2. 过去15年来形成巨大网络效应的互联网企业可能也有一部分是可以算在里面的。请看清,我只说一部分,而且是一小部分,大部分借助了“网络效应“而获得过去成功的企业我认为可能不会在10年维度过的更好,所以这也是个凸显“马太效应”的地方,我也不知道是不是归类到下一种分类里更好。 网络效应是有趣的,粗略地讲它带来了两个直接影响,一个是降低了“获客成本”(流量成本),一个是增大了客户迁移成本。对于前者,未来是否会有新的技术变革不得而知,对于网络效应的迷思里通常也对仅仅具备低“获客成本”的商业模式抱有质疑。所以我觉得现在这些已然形成巨大网络效应的企业如果有很大的“客户迁移成本”的话,在未来10年还能活的比较滋润的概率会大很多,而且更好的利润空间和现金流也让他们有机会在新业务上试错。谷歌或者腾讯(腾讯更像是一种逆向选择, AI时代被限制了的中国,可能想颠覆腾讯会变得更难)应该算这类企业。双边市场效应的企业暂时不想放进来。像Visa之类支付机构应该也算是网络效应的代表(甚至更极致),应该也归入此类。
3. 能带动整个行业生态(产业链围着它转)的产品公司。苹果微软绝对是。我觉得会有一家芯片公司也是,类似于20年前Wintel联盟中intel的地位,但是具体是谁并不好说。有可能Nvdia真的会把现在这些云计算和数据中心变成给自己吃库存的“算力渠道”,但要看10年还是不见得那么有置信度。更重要的是谁会占领终端?(我们甚至都不知道AI会推进终端成什么样)现在看还是苹果很靠谱。智能车或许会出现某个活的好的,但是难掩其普遍差异化低且智能驾驶这块可能人们估计的要比实际情况乐观。。。消费品尤其是食品饮料(吃的喝的)的巨头一定会有几家满足条件,那些能让一堆渠道和供应链围着它转的企业资产回报率不会差,酒类(茅台、帝亚吉欧等),饮料(可口可乐,百事可乐),零食(好时),快餐连锁类姑且也算在这里,尽管这类生意有着零售的一些逻辑,如果再赶上一定的扩张期也会不错(麦当劳星巴克之类属于这个范畴,但置信度没前面和早年那么大),我其实也想把中药归在这一类,本质上中药也是有粘性的有品牌的“高端消费品”,而并又并不需要药企那种研发投入。服装鞋帽类比较难看10年,逻辑跟奢侈品是分开甚至相反的,虽然一定会有人在品牌矩阵和供给端做对什么且这个做对事情的奖励会让他大概在10年维度获得好的回报,但是现在我也不知道会是哪家。对了,烟草肯定不能忽略,但是烟草需要看一下监管的力度,这生意太暴力了。
4. 再就是一些垂直细分领域的收租人,显然交易所,评级机构等是此类生意的代表,我觉得被颠覆的可能性不大,因为这是变相的权力垄断和信任缺失的问题。一些垂直类软件也会是。
上面列举的生意几乎都有一种特性就是广义上的“成瘾”。
第二种我称之为“风险缓释者”(Risk Mitigator)
对于“风险缓释者”的定义很难,这个词用来区分risk shifter(风险转嫁者),但是他们有一些特质,就是所处行业存在“周期性”,也存在“马太效应”。企业的超额收益某种程度上来自于行业风险的长尾分布。所以需要一定程度上行业能够“自由出清产能”从而凸显这些企业的“低成本”优势。(所以别拿中国的银行保险去乱碰瓷美国的某些同行)所以企业所处的背景环境(不同地区、不同监管)会让同一行业的公司表现的很不一样。
1. 某些保险 某些银行 某些资管
金融行业一定不会少,但这建立在金融行业大部分玩家会不太行的基础上。
保险而言,基本找一找combined ratio能持续在100以下的,比如BRK,比如Progressive。再保险和财险这种更长尾风险的多半是会比寿险中出长牛企业的可能性大一些。美国的医疗保险比如联合健康UNH我觉得也大概率满足条件。
银行如果能有强力的银行家坐镇10年且零售业务有很强的基础且系统重要的,我觉得也行,比如摩根大通如果吉米戴蒙还在的话。
另类资管一直是争议不断地,但我觉得这个行业的马太效应确实很强,最少会有一家(BS BN KKR APO)满足条件。尤其是有几家开始玩负债端装年金的操作之后。
2. 低成本的大宗商品供应商应该也会算在这类,包括能源也包括矿产。抽象上来说,低成本的能源和矿产本就是我们这个物质世界运转的基础,也是一种风险缓释者。只是10年维度就变的很不好说,能源革命和能源补贴是否会扭曲价格关系,或者改变供给端。我不是很确定。矿产也有类似的情况,看10年不好回答,似乎阶段性周期性的机会更可靠一些。。。(我倒是觉得没上市的Koch industry是这个领域置信度很高的。因为文化和生意的连续性好)
第三种我姑且称之为“持续精进者”
我并不认为这类企业存在什么10年维度的生意层面的“护城河”足以保护其资产回报率能跑赢机会成本(通胀,或者指数)。但是如果管理层无论经营还是资本配置上足够优秀,总会有那么几家企业做到了长期再投资回报率高于资金成本。
1.Retailor零售商—历史上从来就没缺席过10年内业务扩张利润飙升的零售商,只是大部分零售商做不到。这个生意是一个不断调整规模经济效应驱动的生意,所以在某个阶段有一个(一群)有天赋且有热爱的管理者就显得至关重要。
2.Serial Acquirer连续收购者—这个就没法有什么先验的总结了,一般而言都是当出现成果之后人们才意识到这是家牛逼的Serial Acquirer。
最后想说,大道问题用的是10年后利润,这和净资产回报率并不相同,也就是说并不完全能代表那些能赚更多钱的公司能给股东带来更好的资本回报。更何况,当下就很有置信度未来10年还会赚更多钱的公司,其实往往估值上长时间也没什么便宜可以占。
10年还是太难了。。。不仅要看生意,还得看人。。。
我觉得这思考会被当下很多煤黑子和芯片子同时嘲笑(虽然二者会互相嘲笑)。。。

02-02 19:17

学习

02-02 19:04

大道十年纬度思考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