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冉升起的配置新星—可转债指数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2

最近超长期国债的推出,又为债券市场带来了不少流量。

债市一季度在长债的带领下走出了一波小牛行情,但是随着30年国债的调整,也进入了震荡修整状态。

不过有意思的是,可转债与30年国债无缝衔接了一波行情,近期表现非常亮眼。

这段时间债类ETF整体表现明显分化,两只可转债ETF在净值大涨的同时,也迎来了大量资金申购。

流入资金中大部分应该是被突然走强的股市吸引进来的,少部分有可能是从债市中流出的避险资金。

01

可转债特性

可转债作为一种债券却有股性,是因为可转债在上市6个月后就可以转股,与正股走势通常有较强的联动性。

由于发行可转债的上市公司,通常只想增加股本来融资,而不想到期支付本金与利息,历史上大部分转债都是以大比例转股结束的,所以可转债的股性往往大于债性。

市面上的可转债通常有一定的股转溢价率,负溢价的几乎不存在,是因为存在套利空间。这种溢价率导致在股市上行阶段,可转债通常跑不赢正股。

到了弱势环境中,可转债会跟随正股下跌,但是会有非常明显的抵抗性。

这是因为可转债依然存在债性,只要不发生违约,跌破票面价值后不容易继续大幅下跌。

从发行人角度看,为了避免可转债跌至回售价格,自己掏钱回购,通常会下调转股价格,维护转债价格。

由于股债一体的特性,使得可转债成为一类比较特殊的资产,如果使用得当会有非常不错的效果。

02

可转债指数

投资可转债是个比较专业的活,要考虑溢价率,还要提防违约风险、正股暴雷风险。

配置可转债指数就相对容易很多,由于样本分散,个债风险降低了很多。

目前场内可投的两个可转债产品,对标指数分别为中证转债指数与上证转债指数。

两个指数的区别是,上证可转债ETF(511180)跟踪的上证转债指数,成分债都是沪市发行的可转债,正股不含ST类,要求比较严格。

成分行业中银行为主的金融业占比较高,比较符合现在盛行的高股息特点。

可转债ETF(511380)跟踪的中证转债指数,则是包含沪深两市发行的可转债(含正股ST类),成分数量明显高于上证转债指数,对于转债市场整体的表征性更强一些。

为了理解可转债指数的特点,我们看一下表征性较强的股、债、转债指数近5年走势对比。

从图中走势能看出,可转债指数的波动性与股市相关性较高,与债市有一定趋势相关性。

对比两个转债指数,能看出中证转债指数弹性更强。

转债指数与中证800对比,跟涨抗跌的特性体现很明显。

转债指数与两个纯债指数对比,能看出在股市上行阶段,转债的弹性比长债更大。

我们还能发现21年底这段时间,股市横盘震荡,债市受利率下行影响走牛,可转债由于其债性相对股市跑出了明显的超额收益。

在22年之后,可转债由于自身抗跌特性与债市上行的支撑,依然大幅跑赢股市。不过受股市影响明显,跑输了债市。

可转债股债一体的特性,决定了在股市债市同时上行,或者债市上行,股市窄幅震荡阶段,可转债指数都具有较高的配置价值。

如果不追求绝对收益,在利率下行阶段配置转债指数,既能覆盖未来股市上行的β收益,又能提高赚钱的确定性。

03

产品应用

目前两只转债ETF在同指数中并无竞争对手,两个转债ETF近3年的份额一直处于稳定增长状态。

根据年报显示两只产品的机构持有人占比都在90%以上,可见越来越多机构认可了转债指数的配置价值。

可转债ETF由于发行较早,上市后的表现也不错,规模已经接近90亿了,今年破百亿应该问题不大。

其实看到两只产品的规模差别,我想先发确实能获得一个优势,就是能起个好名字。

一个简洁、通俗易懂的名字,能大大缓解选择困难症,博时确实卡了一个好位。

海富通这家基金公司,虽然在ETF市场中属于小厂,但是对债券类ETF的布局比较丰富,像旗下的短融ETF城投ETF都是很有特色的配置工具,规模也不小。

能在没有先发优势的情况下,挖掘出上证可转债指数这个细分,在与大厂博时的竞争中,获得了不错的份额增长,看得出对债市还是很有研究的。

可转债的配置价值,主要还是建立在股债轮动这个经典策略中。

以债类打底,股市行情好的时候增加股票仓位,加大组合弹性。行情不好的时候,增加债券仓位,降低组合弹性。

相较于其他以权益为主的配置策略,股债轮动策略追求的是高胜率,也就是投资收益大于零的确定性,这正是投资者需要的。

不过即使是转债这类低波动权益品种,我也建议要在左侧配置,这样才能将胜率最大化。

切记,长期配置不是随时随地买入,更不应该是无脑的追涨。$可转债ETF(SH511380)$ $上证可转债ETF(SH511180)$ @雪球创作者中心 @今日话题 @雪球基金 #可转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