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消费,一块稀缺的防御拼图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消费行业过去在价值投资者眼中属于成长行业,在成长型投资者眼中属于价值行业,凭着这种左右逢源的特性,常年占据着机构重仓赛道的位置。

我还记得当年机构开报告会,白酒场人数爆满,墙角里都站满了人。而计算机场里稀稀拉拉坐着几个人,一只手都能数得过来。

要是按近几年的二级市场表现来看,怕不是要反过来了?

消费行业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其中永远不缺投资机会。不过由于经济复苏不及预期,国内的消费品行业在一二级市场都进入了低潮期。

美国那边倒是经济强劲,导致降息一推再推。刚好标普消费ETF2月上市,为我们提供了配置美国消费行业的工具。

今天我就想对比下中美两国消费行业的特点,分析下美国消费行业的投资价值如何。

标普消费ETF挂钩标普500消费精选指数,是一个包括可选消费品与必选消费品的综合消费指数,成分股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国际消费巨头。

亚马逊特斯拉作为可选消费入选成分股,为这个消费指数增添了一些科技含量。

不过这种科技属性,也拉高了整个指数的市盈率水平,这一点需要辩证看待。

做对比的中国消费指数,我选择了场内产品规模最大的800消费指数,同样是包含可选与必选消费品的综合指数,能够充分展现中国消费品行业近几年的状态。

看见这个历史表现对比,我立马想到一个成语“龟兔赛跑”。标普消费4年没跑赢800消费,不过靠着稳健的表现,在最后时刻反超了。

两个国家市场环境大不相同,不能简单用弹性与稳健刻画两个指数特性。

为了理解走势背后的逻辑,我们需要对比两国的消费场景有何区别。

01

品牌力

在美国消费者非常看重品牌,以经典的可乐品牌盲测实验为例,盲测时测试者偏好于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的占比分别是44%和51%,而在受试者喝品牌明确的可乐时这一比例变为了65%和23%。

这些不同时代背景下产生,经过长期市场竞争留存下来的消费品牌,已经深入人心。

而且由于美国最后一公里配送成本高、效率低,线下购物依然是主要消费场景。消费巨头靠着充沛的现金流,与行业协会的政策保护,渠道壁垒高,议价能力强,新品牌很难正面竞争。

不过这也使美国消费细分赛道更加多元化,创新型产品不断涌现,消费习惯引领全球,例如健康意识提升下,诞生的零糖饮料、植物肉等产品。

反观中国由于线上购物便利,绝大部分品牌在头部流量前议价能力并不强,行业竞争相对激烈。

02

消费环境

个人消费支出(PCE)在美国的GDP中占比接近70%,中国是50%出头。单从这个数据看,美国就是全球消费能力最强的国家,没有之一。

光消费能力强不够,还要有合理的人口结构,才能持续支撑庞大的消费市场。

目前全球主要经济体都在面临老龄化问题,美国也不例外。不过美国65岁以上人口比例,在发达国家中仍处在较低水平。

在人口增长方面,作为全球最大的移民迁入国,依靠每年大量移民,抵消掉自然人口衰减,仍然能保持正增长。

据测算美国人口从2022年的3.35亿人预计增加到2052年的3.69亿人,平均每年增长0.3%。

消费市场规模的稳定扩张,使美国消费巨头的盈利能力与估值水平,能够长期保持较优水平。

中国由于人口基数庞大,在过去的经济发展高速期,人均可支配收入与消费支出逐年快速增长,使消费行业诞生了不少10倍股。

不过21年出现人口负增长拐点后,行业长期扩张预期被打破,加之年轻人群的消费习惯较过去发生较大改变,可选消费行业内部分化明显,消费行业的估值水平大幅下滑。

03

投资属性

从行业周期看,中美两国消费行业一线企业,均处于成熟期。

成长性减弱后,就要靠分红、回购等资本运作,加强股东回报,提升企业估值水平。

2022年美股共回购1.26万亿美元,分红7780亿美元;A股共回购1850亿人民币,分红10810亿人民币。在这方面显然美股做得更好,原因与美国上市企业中机构持股比例较高有关,机构既是股东又是投资者,自然希望在二级市场得到更多回报,做出有利于投资者的公司决策。

例如标普500消费精选第一权重亚马逊,机构持股比例超过60%,而800消费第一权重五粮液,机构持股占比仅10%左右。

综合来看标普500消费精选指数成分股作为世界级巨头,品牌护城河高、扩展预期稳定、注重股东回报,价值属性突出,在全球资产中都具有一定优势。

指数过往的稳健走势有望继续维持,很适合作为防御仓位进行配置。

800消费指数这边,过去超强的表现容易产生较高预期。但在疫情后中国人口结构、居民消费意愿都发生了明显变化,消费行业成长属性大大削弱,过去的巅峰估值水平恐难以重现。

不过中国一线消费企业,仍然是优质的现金奶牛。如果未来能加强市值管理与股东回报,在一众核心资产中,仍然有很强的竞争力,可能跑出不错的超额收益。

@雪球创作者中心 @雪球基金

#美国消费# #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