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来自“幻想之剑斗苍寒”:
首先引入概念:货物鄙视链。
明白了这个,就可以了解船公司敢像现在这样快速涨运费的底气何在?
中国作为制造业大国,出口的货物多种多样,种类繁多,有机械设备,电子产品,汽车,钢铁,化肥,光伏材料,PVC,各种小商品等等等等。但其实各种货物之间是存在巨大差别的。有些货物价值高,重量轻,对运费不敏感(因为运费占货值比例很低),这类货物就是船公司最喜欢的高端货。有些货物又重利润率又低,在行情一般的时候,还是比较受欢迎的,毕竟量比较大。一旦行情火爆的时候,小重柜就处于鄙视链的底端。要么不接,要么象征性的给几个柜子维持下关系。在船公司眼中,对所有的出口货物其实是有一条货物鄙视链的!
经历过疫情期间的海运费大涨,船公司已经试探出了市场与客户的接受能力。那么当火爆行情再次来临的时候需要做的就是在最短的时间内将运费快速拉到一个非常高的位置,优先把舱位供给那些接受能力强的高端货。一边快速赚取高额利润,一边限制低端货的订舱,制造和加深恐慌情绪,以便推动运费持续上涨!运费会涨到什么位置呢?答案是运费会一直涨到高端货物订舱量明显下降的时候。这个快速涨价的过程其实也是给中端货物和低端货物的买卖双方适应并相信运费会持续上涨,然后重新商谈新价格与合作模式的时间。等到高端货物出货量下降,运费稍稍回落一些,就会大量有已经重新商谈好价格的中低端货物补上。这些货物的集中出运,又会造成爆仓的现象,让刚开始回落的运费再次上涨。原因可以简单的理解成,现在的船公司只要看到出货量火爆就会涨价!
举个例子,21-22年40尺大柜运费最高涨到过2万美金(但那时的2万美金运费很大程度上是被货代炒上去的,船公司实际收到的运费甚至连1万都不到)。现在船公司完全可以快速把运费从1500美金拉到1万美金,这个过程大概持续1-2个月,等高端货量下降的时候,运费慢慢回落到6000,这时中低端货物出来补位,再次出现爆仓的情形,运费再次涨回8000-10000,然后再降回6000,再涨回8000. 运费在高位与次高位之间会出现好几个这样的震荡反复(类比20年下半年到22年上半年行情)!等大部分客户采购了足够的库存之后,整体货量下降,然后才会持续回落(类比22年下半年到23年的行情)。运费最低无非也就回落到23年的低点,等超级涨价周期结束,船公司鸣金收兵,放低姿态,表面上客客气气,相敬如宾,实际上却是厉兵秣马枕戈待旦,等待下一次收割的机会,现在就是船公司继疫情大赚之后的第二轮超级周期。
经过跟多个同行与货代的沟通,可以确认现在的订舱持续火爆,已经订舱的压港货与等待订舱的中低端货足以支撑未来1-2个月高运费的行情。同时由于持续涨价带来的恐慌情绪也刺激出了很多的新增需求(高中低端货都有),大量的新增需求又会延长高运费维持的时间。很多朋友在问这波高运费能维持多久,包括船公司与货代从业人员其实都在说估计1个月之后会好转,1个月之后运费大概就差不多该下降了(之前不少人还认为5月中旬之后运费就会开始下降)。经过上面的分析,我现在认为运费可以在高位与次高位维持较长的时间(至少3-6个月,甚至更久)。
为了方便大家有更直观的了解,我用最近火爆的欧线运费(20尺小柜)为例,大致估算一个运费变化的走势(运费只是我印象中的大概数据,并非完全精确,但小的出入不影响分析):
600-700(23年8-9月)==> 900-1000(23年12月初)==> 4000-5000(12月底到1月初)==>2000-2500(24年2月底3月初) ==>1500-1800(24年3月底) ==>1800-2200(24年4月初) ==>2000-2400(24年4月底)==> 2500-2800(24年5月初) ==>2800-3200(24年5月中) ==>3000-3400(现在的运费) ==>3400-3600(24年6月初涨价已经公布)
以上部分是已经发生并确认的运费变化情况,
下面部分是我个人推测的运费走势,我认为有70%的概率实现:
3400-3600(24年6月初) ==> 4000-4500(24年6月中) ==>4500-6000==> 3000-3500==> 4000-6000==>3000-3500==>4000-6000……..3000-3500==>2000-2500==>1500-2000(回到24年3月底的运费水平)
如果以24年3月底欧线1500的运费作为这轮超级周期起点,现在已经持续了快3个月了。这个周期至少还会在高位与次高位(2500以上)持续3个月的时间,回到3月底1500的水平就需要6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了。但我想说的是欧线小柜1500都已经算超级暴利了!
作者:幻想之剑斗苍寒
链接:网页链接
引用:
2024-05-15 21:07
我不是基本面高手,关注海控只是从红海事件开始。
但是当时海控表现也平淡,所以没买,只是还一直关注。
直到4月开始走强,并且越来越强。所以上周已经分两次买进,成本12元。
显然对于中长线而言,这个成本比较高,但我初步的想法只是投机,所以暂时不怕。
至于是否能中长线投资...